化学错题的成因及其教学策略
2011-04-13纪露希沈理明
纪露希沈理明
(1苏州大学材化部江苏苏州215123;2苏州市第三中学江苏苏州215000)
化学错题的成因及其教学策略
纪露希1,2沈理明1
(1苏州大学材化部江苏苏州215123;2苏州市第三中学江苏苏州215000)
“错题反思”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运用一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错题反思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化学学习中错题成因的分析,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条教学策略。
错题成因;反思;教学策略
解题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活动之一,学生做题出现错误也是平常的事。但是怎样才能使讲了好多遍习题或者是做同类型的习题不再出错呢?如何把学生的错题变成提高教学成绩的阶梯呢?在近两年的化学教学中,笔者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解题中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存在“盲从意识”和“被动性”。而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操作性训练,灌输给学生大量的题型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解题中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题的质量。因此如何利用好错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思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上获得更好发展,值得研究。
一、引导高中生进行错题反思的可能性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错题的研究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达到避免或降低重复出现同样错误的几率。从学生发展的阶段来说,高中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积累,思维的深度也有了明显提升,因此引导学生对错题自我反思是能够实施的。从教师而言,通过对学生错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来进行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以一种最优化的形式达成教学目标也是能够达到的。
二、形成错题的原因
分析化学学习中错题的成因,有助于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教师正确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笔者以为学生形成错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知识掌握不完备
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概念、性质混淆不清,就不能正确陈述解题过程和结论等而导致错误。
案例1.以下实验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 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浓溴水后过滤;D.用激光笔鉴别蛋清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这是一道典型的易错选择题,常见错误为选择B和C。选择B的学生孤立的从公式出发进行计算,而忽略了化学的真实性:NaOH在空气中称量会变质。选择C是因为学生对有机物相似相溶的性质不清造成的。以为苯酚加入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可以直接过滤,但实际上三溴苯酚与苯会互溶而达不到目的。
2.犯逻辑错误
逻辑性错误是指学生在解题中由于违反逻辑思维的形式和规律而产生的错误。
案例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Cl-,Na+,H2PO4-,PO43-,SO42-;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S2-,SO32-;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HCO3-,NO3-,NH4+,S2O32-;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3+,MnO4-,NO3-,Na+,SO42-;⑥Fe2+,Al3+,NO3-,I-,Cl-,S2-在酸性溶液中。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②④
学生第一次选择的正确率极低,主要问题是学生按以往的逻辑判断第一个题干中H2PO4-,PO43-是可以共存的,但是忽略了这两种离子可以生成HPO42-。
3.策略选择不当
解题思路或策略产生错误导向,或选择的策略明显增加了解题过程的难度和复杂性。如不能正确识别模式,缺乏整体观念,不善于逆向思考,不能恰当转化问题等。
案例3.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2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17℃、1.01×105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0mol·L-1、c(N2O4)=0.0120 mol·L-1。计算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
(2)现用一定量的Cu与足量的浓HNO3反应,制得1.00 L已达到平衡的N2O4和NO2为混合气体(17℃、101kPa),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多少克?
这是2009年江苏高考卷计算题的部分,大多学生很顺利的完成第一问后,对于第二问,缺乏整体观念,1L混合气体通过气体摩尔体积来求算物质的量,而忽略了题目给出的一个关键条件17℃、101kPa,不符合气体摩尔体积适用的条件,应该沿用第一问给出的条件。这题的答对率较低,学生犯错的原因就是策略选择不当,导致增加了这道计算的复杂性。
4.心理性障碍
有的化学习题,主体虽然具备解决问题的必要的知识技能,但是由于存在某种心理障碍,仍然可能产生错误。它具体表现为:由于心理能力不足或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势态而导致错误。
案例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g)+n 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和C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A)平衡逆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加了;(C)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m<2n。
学生虽然具备了用勒夏特列原理解决平衡移动的一些技能,但受到以前做的题目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心理态势,一定往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导致解题的错误。
三、对错题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学生化学习题正答率,提出了一些对策,比如要求学生建立并正确使用“错题集”。笔者尝试进行有关错题反思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让学生认真完成本专题的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接着,教师给出答案,进行分析,学生订正,第三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理归纳。其中包括:
(1)对于高考考情分析,主要从知识点,能力要求,试题形式去研究,因为要写相应的研究报告,学生不得不阅读高考考纲,重新去看自己错了哪些题目,把发生错误的知识点放到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当中,明确该知识点所在的章节,找出与这个知识点相联系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要孤立地改错,要把错题考查的知识点纳入知识系统之中。避免了以前只是把老师对的正确答案照抄一遍的现象出现。
(2)对易犯错误进行归类,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笔者观察到学生为了降低错题反思的难度,总是倾向于集体讨论。这样笔者就引导学生一起寻找错误原因以及错误的共性。集体反思活动,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信心倍增,较差的学生能有所收获,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
(3)提出自己在高考中的目标展望。通过反思错题,提出对自己在后阶段的目标。
(4)进行好题推荐。通过错题的整理后,及时找一些与之相关的题目进行巩固,通过交流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在平时,应该重视反思错题的收集与整理,养成良好反思习惯,要求学生建立并正确使用“错题集”。“错题集”是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做错题目的收录集,其目的是暴露学生原有的思维框架,强化正确的思维方式,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错题集”可以收录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然后对错题进行分类,依据出现的错误收录到不同部分中,比如可以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以方便复习。收录一段时间后,应及时复习,以便加深印象,防止遗忘。对错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学生自己可以改编原有的题目,加深对薄弱环节的应用能力。对于好的“错题集”让学生之间互相传阅,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进行资源共享。要提高学生对错题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本身也应做好一些相应的工作。学生做的题目教师一定要亲自去做一做,才能发现问题,估计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要做到按时批改,这样教师的讲评就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一针见血,直达要害”,同时也能很好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通过一道面上出现的错题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然后采取多角度、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明确错误的原因,脱离题海无边的苦恼。这样学生纠错就很有方向性,也容易操作了。在实际学习中,由于部分学生可能经常错得较多,作业时间紧张,学生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此期间,决心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希望做了一段时间了,马上就会有效果。凡事到了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就是快接近成功和进步的时候。一定要设法鼓励学生坚持。通常可以将纠错做得好的同学的错题集展示出来,也会不间断在单元测验中出几个学生错误率高的题,对不再犯错的学生给予表扬,用事实证明重视反思错题与不重视的学生成绩大不一样来增强学生做错题反思的意识。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黄辛隐.心理学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3]朱嘉泰,李俊.化学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1008-0546(2011)01-0032-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