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抓历史发展机遇 加快现代牧业建设

2011-04-13马文林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草地

马文林

(四川省炉霍县委,四川 炉霍 626500)

2009年,炉霍县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全县上下抢抓好这一历史发展机遇,掀起了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热潮,现代畜牧业建设正在顺利推进。

1 畜牧业发展成效

1.1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长期以来,炉霍县在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展了鼠虫害综合治理、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建设、畜牧业“燎原计划”、草畜平衡、优质牧草种植、退牧还草等草地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使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改善,对保护和恢复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畜牧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我县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于2009年正式实施,在不断摸索和实践当中,我们坚持“立足长远搞规划,坚持高标准搞建设”的理念,实行“县统规、乡统筹、联户自建”模式,突出“外观民族化、设施现代化、居住舒适化、结构安全化”特色。总结了“五个突出、五个强化”的基本做法和“五个创新”、“六统六控”的基本经验,2009年顺利完成了7个定居点650户牧民的建房任务,完成投资5486.5万元,实现定居人数3261人,建成村民活动中心5个,水、电、路、广播电视、学校配套建设,垃圾处理、环境绿化同步推进。

1.3 畜牧产业化具备一定基础我县于1994年投资1093万元建成了甘孜州“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炉霍县牛羊肉联合加工厂。自投产以来,不断探索畜牧产业化道路,积极推行“公司+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2003年7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2004年3月被甘孜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州十大农业产化企业”称号。2009年建成投产的省内首家生产牦牛乳酪蛋白(干酪素)的康巴牦牛乳业公司,1000吨工业级干酪素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年产1000吨食品级干酪素生产线正在作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于2010年底前点火投产。这两个畜产品加工企业的顺利建成并投产,为我县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及畜产品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畜牧业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化发展基础。

1.4 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服务体系是整个畜牧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搞好畜牧工作的基础。2007年以来,我县启动建设了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检疫设施及乡镇兽医站建设,逐步开展了县级、村级兽防队伍建设,依法实行强制和计划免疫,落实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切实加强动物产地、屠宰检疫和市场、运输监督,防止了外来疫病的传入,确保了我县清净无疫。

2 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有利条件 当前,我们面临着大好历史机遇和有利环境条件。从宏观角度来讲,我县有三大机遇:一是中央和省大力推动藏区跨越式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特殊机遇;二是国家实行扩大内需经济向好发展的政策机遇;三是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县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特殊区位优势,我县是康东和康北经济圈的交汇点,是康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康北地区的金融服务中心,是甘孜州北部农畜产品加工的适宜区,区域特色突出,辐射带动明显。二是产业优势,依托牛羊肉联合加工厂和康巴乳业公司龙头企业,建立“公司+支部+协会+牧户”模式,形成畜牧业集群化和产业化发展。三是基础优势。我县草地广袤,牲畜富足,肉奶充裕,是甘孜州北路畜牧集散基地和加工基地。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问题比较严峻。我县平均海拔在3860米以上,高寒牧区气候恶劣,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生产稳定性差。畜草矛盾尖锐,草原超载过牧,退化问题突出,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形势较为严峻。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围栏改良草地少,高产优质草地比例低;家畜圈舍、暖棚、储草棚等生产设施严重缺乏;草地灌溉系统、牧道建设基本没有。牦牛、藏羊等主要畜种的改良十分缓慢,自然养畜、靠天养畜、养传统畜种的传统饲养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经营管理粗放,在量上没有形成规模,在质上没有较大突破,生产周期较长,出栏率、商品率低,抗御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难以跳出家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怪圈。畜产品处于出售活畜等原料销售阶段,大型加工业企业少、实力弱,以小作坊式生产为主。

三是牧民思想观念落后,牧业科技含量不高。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牧民“畜多为富,惜杀惜售”的传统观念严重,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较差,畜牧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畜牧业增长科技贡献率比重不足30%。

四是技术力量严重匮乏。近年来,我县畜牧科技人员由于多种原因,人才不断流失,年青技术力量后劲不足,科技队伍已进入老龄化,畜牧业技术服务不能更好地满足畜牧业的发展。

3 畜牧业发展的战略

3.1 基本思路 坚持用科学发

展观统领牧区畜牧业发展,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藏区工作的会议精神,以强化草地生态保护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立足资源环境条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走生态特色畜牧业之路。着力抓好草畜两个改良,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适度规模、舍饲半舍饲标准化养殖,加快特色商品畜生产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力争建成高原牧区畜牧业发展典范,为全省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及示范样板。辐射带动该类型区域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推动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3.2 主要目标

3.2.1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12年,新增天然草原退牧还草17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退化草地治理率60%,草地植被覆盖度达到75%以上,草原生态逐步好转。到2015年,新增天然草原退牧还草302万亩,退化草地治理率75%,草地植被覆盖度达到80%以上,草原生产力逐步提高。

3.2.2 牧业生产水平显著提升。2012年,全县出栏牛、羊、生猪分别达到3万头、2.5万只、1万头(其中优质风味藏香猪0.3万头);肉类、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4500吨、7600吨;2015年,全县出栏牛、羊、生猪分别达到3.5万头、3万只、1.2万头(其中优质风味藏香猪0.4万头);肉类、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5800吨、8800吨。

3.2.3 畜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201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21亿元(按2008年价格计算,以下同);农牧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360元;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65亿元;农牧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750元。

3.3 发展举措

3.3.1 进一步加快生态化保护步伐。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加强草地保护的组织领导力度,对农牧民进行宣传教育,技术培训推广,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落实草原管护责任,使草畜关系合理,达到动态平衡。一是推行划区轮放制度。科学合理核定产草量及载畜量,积极改变传统放牧方式,按照“5+3”轮牧模式,即将该组冷季草场划成5个区,暖季草场划成3个区(三个冷季放牧区+卧圈种草区+割草放牧区+三个暖季放牧区)。改变牧民随意放牧的形式,使放牧草地得到休息,草地生产力逐步提高,草地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二是采取有力保护措施。开展天然草地围栏封育、免耕补播、除杂、施肥、人工种草等措施,提高草地承载能力,减少草场纠纷,提高牧民自觉保护草原的意识,为草原健康持续利用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牲畜塑膜暖棚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鼠虫害冶理,努力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畜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努力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和养畜效益,巩固和深化草畜平衡的成效。同时,加强打贮草基地建设,为牲畜越冬备足草料。

3.3.2 进一步加快良种化推广步伐。依托四川省种牛繁育中心等种牛、种羊及冻精生产经营单位,以县家畜改良站为中心建立起功能完整的县、乡(镇)、村三级牛、羊良繁体系。通过引进娟姗牛、九龙牦牛、白萨福克绵羊等优良种公畜或优质冻精与本品种选育、异地选公相结合,改良本地牦牛、黄牛和藏绵山羊,扩大优良母畜群体规模,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减低资源消耗,提高养殖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3.3.3 进一步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发展规模养殖。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基础。要推行草场经营权流转,创新草场经营方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舍饲半舍饲养殖大户或联合牧场,集中推广配套技术,提高养殖规模效益,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二是提高产品出栏。要宣传教育农牧民改变畜多为富的旧观念,树立把产品变为商品的新财富观念,按照牲畜的科学规律出栏,既增加经济效益,又减少草场的压力。三是培育专合组织。从草场经营、牲畜生产、产品销售、枝术服务等方面形成整体优势,扩大生产规摸,便于技术交流,利于产品销售,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做强龙头企业。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火车头,要按照外引内联、优势优先的原则,扶强做大1个省级龙头企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翻番(达2亿元),通过招商引资新建畜产品精深加工厂(或企业)1~2个,打造优质畜产品品牌4个,畜产品就地精深加工率达到40%,大力提高畜产品加工业在食品工业中的比重。

3.4.4 进一步加快法制化管理

步伐。认真贯彻《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等畜牧业三法五条例,加强畜产品安全、动物强制免疫、动物卫生监督和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建成覆盖全县、技术水平高、检测速度快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成反应快速、服务周到、处理科学、防控有力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成监督有力、执法严格、处理及时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成完善的畜牧业执法、草原监理监测服务保障体系,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无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无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

3.3.5 进一步加快科技化推广步伐。构建适合“牧业跨越发展、牧民持续增收”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引进、招录、定向培养等方式,建立畜牧兽医人才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对农牧民开展划区轮牧、卧圈种草、人工种草、暖棚养畜、畜种改良等技术培训工作,加快畜群周转,提高牲畜出栏率,切实提高农牧民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技能,从而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3.3.6 要抢抓目前面临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高原生态畜产品资源,大力利用我们具备的各种优势。以思想再解放,责任再落实,作风再深入的原则,努力形成项目攻坚的强大合力。要精心贮备项目,争取上级投入,加强宣传对外招商引资,大力激发民间资金,积极放宽金融信贷资金,努力实施在建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建设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强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4 政策建议

4.1 加大牧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我县作为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发展举足轻重,建设任务繁重,需要上级给予更多特殊的优惠政策。一是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在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实施好标准暖棚舍饲养畜、人工饲草料种植储藏、围栏草场划区轮牧、牲畜良繁良养、水电路条件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优良品种引进和改良、优质商品家畜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养殖小区建设等方面补贴,对能繁母牛、母羊、母猪和购买优良草种给予政策性保险和补贴,对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合组织给予贴息资金政策或奖励。三是加大银行贷款力度。金融机构放低贷款门槛,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支持和农牧业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加大政策性信贷,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各级财政对农牧业贷款提供贴息支持,对农业担保公司给予资本金和风险金补贴。四是加大金融保险力度。发展农牧业金融保险业务,将种畜、基础母畜、幼畜纳入保险范畴,并由国家全额承担保费,增强农牧业抗风险的能力。

4.2 建立保护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一是在国家支持层面,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单设生态环境补偿科目,对生态保护贡献地区,由国家通过中央财政统筹转移支付、重大项目建设布局给予补偿。二是在资源开发层面,开征资源补偿税,由民族地区政府征收,用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三是在生态保护层面,实施减畜补贴、种草补贴、燃料替代补贴。

4.3 减免政府投资项目配套资金 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让农牧民充分享受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草地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草地上的事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Laughing song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草地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