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太冲透涌泉治疗失眠症19例

2011-04-13周明倩宣丽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太冲涌泉失眠症

周明倩,宣丽华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杭州 310006)

针刺太冲透涌泉治疗失眠症19例

周明倩1,宣丽华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杭州 310006)

【关键词】失眠症;穴,太冲;穴,涌泉;透针

失眠症(insomnia)是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1]。中医学认为失眠主要由于情志抑郁、思虑劳倦、惊恐、房劳过度、久病体虚以及饮食不节伤及脾胃等原因,其中以忧思劳倦最为多见;病位在心,涉及肝、胆、脾、肾、胃,病理机制主要为阴阳气血失调,阳盛阴衰,阳不入阴,阴阳不交等。《灵枢·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人体这种睡眠-觉醒的转换正是自然界阴阳变换的生理体现,一旦这种阴阳变换的机制被破坏则产生失眠的症状。近年来,我们采用太冲透涌泉治疗失眠,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例失眠症患者全部来自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例,女15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19岁,平均(41±1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l个月,平均病程(2.35±1.32)年。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3)》[2]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在 18~60岁;②失眠症状持续4星期以上。

2 治疗方法

针刺时的体位一般以取卧位为宜,取穴时,先以右手大指在足大趾本节后跖骨间点定太冲穴,并以大指甲在该穴掐一十字痕为记,作好局部消毒。然后以左手拇指按压穴位,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向涌泉穴方向徐徐捻进,再以左手食、中二指贴于涌泉穴上,当左手的食、中二指有触知感后,应立即停止进针,这就达到了穿刺的准确部位。但切忌不能穿透,以免影响疗效。进针后,应视患者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而施补泻手法。留针时间视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以留针30 min为宜。抽针必须缓慢,并轻揉其穴,以达预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采用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或反加重者。

3.2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

4 讨论

太冲为肝经原穴,其经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具有平肝、清热、明目之功。涌泉穴,又名“地冲”,该穴位于人体最下部,是足底冲要之穴,乃阳经与阴经相接续、激动阴液运行畅顺之要穴,具有泻热、降火、开窍之效。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自足入腹,贯脊通督脉,其直脉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在经络系统加强了肝肾之间的紧密联系,肝肾同属下焦,肝肾同源,有相互资生的作用。笔者认为,太冲透涌泉,一针双穴,直接交通并调整了肝肾两经及脏腑的阴阳平衡,迅捷达到滋肾平肝之功,使失眠得愈。

参考文献

[1]Fisher CM. Lacunes: small, deep cerebral infarcts[J]. Neurology, 1965, 15:774-78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 3版,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18.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6.328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5-0328-01

收稿日期2011-02-15

作者简介:周明倩(1982 - ),女,2009级硕士生

通信作者:宣丽华(1960 - ),女,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太冲涌泉失眠症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滴水能涌泉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冯玉钦、崔泽东、周涌泉、陈鹤翔等同志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