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产品安全 再也伤不起

2011-04-13曾宪春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7期
关键词:双汇瘦肉精三聚氰胺

曾宪春

(四川畜牧兽医杂志社,四川 成都 610041)

曾几何时,我们的食物纯净,无污染,更无任何添加剂,我们又何时何地担忧过自己饭碗里的食物会有毒,会不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食品工业革命的推进,我们餐桌上的食品种类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营养似乎也越来越全面了,但是“绿色、环保”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报端,弄得老百姓的“菜篮子”是越发难作选择了。俗话说“病从口入”,那么吃进我们体内的食品,其安全性到底有多高,吃什么才是最安全的?在最近几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我们开始郑重地审视这个问题了。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食品安全问题开始暴露。据媒体报道,以“三鹿”为首的诸多婴幼儿配方奶粉、乳粉、液态奶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三聚氰胺”这种所谓的蛋白粉。本作为化工原料的三聚氰胺何以摇身一变成为堂而皇之的食品添加剂呢,这归咎于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对蛋白质含量检测方法的缺陷。现行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的,在添加了含氮元素多的三聚氰胺后,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自然就会升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顺利通过检测关,披上合格的外衣,最终进入老百姓的胃里。后来,经过媒体的一系列追踪报道,挖出了“三聚氰胺添加已然是奶产业中的行业潜规则”这一条猛料。舆论一片哗然……

当“三聚氰胺”之痛还在国人心中萦绕时,前些日子曝出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再次触动人们对食品安全担忧的底线。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在食品动物的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但还是有不法猪贩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与食品安全叫板,不知这真是某些个体贩子们为了一时的高额利润铤而走险,还是瞄准了某些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查处不力的漏洞而存有剑走偏锋的侥幸心理。此次事件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留下了极深的负面影响,双汇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估计短期内难拾消费者信心。

双汇瘦肉精事件还未尘埃落定,添加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的不法现象又被媒体揪了出来。中国老百姓已经伤透了心,到底还有多少未知的未被曝光的毒食品没有被揪出来?而每次事件的揭发者都是各大媒体,相关的食品监管、执法部门为啥总是后知后觉?

就我们的畜产品监管而言,对畜产品的“多头监管”就是监管不力的根本症结。目前,一头猪有六个部门管理,畜牧部门管养殖、商务部门管屠宰、工商部门管市场、质检部门管质量、卫生部门管食品、食品药品部门管餐饮。可见,一头猪到变成餐桌上的菜肴所经历的环节有好多,足见我们的食品行业产业链之长,“都在管又都管不好”最终导致监管力量分散,安全漏洞百出。所以目前最迫切的是要形成各路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加大违法惩处力度。正如河南漯河市市长所说,在畜牧养殖主产省开展“养殖-加工-监管-流通”为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试点也许是一个新的契机。

“防患于未然”是我们食品安全和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出发点,如果事事马后炮,只能导致更多的食品安全事件继续发生。由此看,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之路还任重道远!毒奶粉、瘦肉精、皮革奶、牛肉膏、毒毛肚和毒黄喉……处处“食”面埋伏,不断地给我们的食品安全敲着警钟,老百姓的餐桌再也伤不起了!

猜你喜欢

双汇瘦肉精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价格两个月腰斩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双汇
三聚氰胺:上半年机会大于下半年
三聚氰胺价格上蹿下跳为哪般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
——以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
瘦肉精(硫酸沙丁胺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分析
天津市场猪肉中瘦肉精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瘦肉精”产销网基本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