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1-07-17李建臻曹雨辰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7期
关键词:革兰氏致病性猪群

李建臻,曹雨辰

(四川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4)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某猪场饲养有383头70~90龄猪,猪发病前均接种过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

发病猪群精神不振,近半厌食,严重者食欲废绝。患猪在给料时或倒卧不起或到料槽嗅闻一下即转身离开。病猪体温升高至41℃以上,先便秘,后便稀;部分猪发病初期周身泛红,有的流浆液性鼻液,出现明显的腹式呼吸、咳嗽。绝大部分病猪眼部分泌物增多,鼻镜干燥,一些病猪发病后期,鼻及股内侧、乳房、耳尖、阴部、肢体末端皮肤发绀,其全身被毛粗乱。患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

2 病理变化

对已死亡病猪进行解剖,其病理变化如表1。

3 实验室诊断

3.1 病毒检测 将采集的12份病猪血样送实验室处理得到血清,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P-PRRSV扩增目的片段为180 bp;猪瘟病毒由某实验室帮助检测。检测结果为9份血清(占75%)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呈阳性,猪瘟(CSF)检测全部为阴性,统计结果见表2。样品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的电泳图见图1。

表2 病原检测结果统计表

图1 部分HPPRRS样品RT-PCR产物在1.5琼脂糖凝胶上的电泳图阳性电泳结果

3.2 细菌检测

3.2.1 涂片镜检与分离鉴定 无菌采取病死猪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形态均一的单个、成对或呈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同时无菌采取肝、脾脏4份接种于鲜血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 h,结果见培养基上形成生长良好的灰白色、圆形、隆起、边缘整齐、半透明、表面光滑的露滴状小菌落,菌落周围可见溶血环。挑取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有单个、成双或多个排列的链状革兰氏阳性球菌。

3.2.2 生化试验 挑取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该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水杨苷,不分解甘露醇、山梨醇、菊糖、棉子糖,MR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三铁糖试验阳性,不产生靛基质。

3.2.3 动物试验 用肝、脾脏制成1∶10倍乳剂,腹腔注射于5只小白鼠,0.5mL/只,小白鼠均于注射24~48h内死亡。

采集小鼠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样可见长短不一,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另取2组小白鼠,每组5只。将分离到的细菌腹腔接种于其中一组小鼠,每只0.5mL,另外一组小鼠腹腔注射0.5 mL的无菌生理盐水,24h后接种细菌小鼠全部死亡,对照组全部存活。从死亡小鼠心血和肝脏中分离培养到同上的细菌,说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3.2.4 药敏试验 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致病菌落,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贴药敏纸片,置37℃环境培养12h后观察结果。该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替米考星高敏,对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中敏,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不敏感。

4 诊断

依据猪群临床表现、病死猪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此次暴发的为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5 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加强通风,降低舍温。用替米考星、阿莫西林、扶正解毒散拌料饲喂,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阿司匹林,食欲废绝者注射头孢噻呋钠,连续注射3 d后改为投喂。投药后7~15d,猪群临床症状减轻,1月以后猪群临床症状消失。

6 小结

6.1 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该病可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

6.2 实验室检查对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病多呈非典型表现,仅靠临床症状很难确诊。

6.3 滥用药物使许多致病菌,特别是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本次试验证明存在类似情况。因此治疗疾病必须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6.4 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并发猪链球菌病应尽可能减少注射用药,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应保证药量足,疗程够。这是因为此病恢复时间较长,切勿频繁换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复。

猜你喜欢

革兰氏致病性猪群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猪群亚健康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