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结构性

2011-04-13

关键词:榜样社团校园文化

潘 喜 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体育部,河南 郑州 450002)

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结构性

潘 喜 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体育部,河南 郑州 450002)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结构在创新方面分为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高校体育赛事模式的创新和高校业余体育生活模式的创新。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建设创新包括体育明星校园行活动,校园体育工作先进人物、体育组织的榜样化,评选优秀体育社团、俱乐部(项目组织)。

体育文化;校园文化;体育工作

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满足师生的生理需求,还可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同时对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新型高素质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透过体育文化的视野,利用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功能作用的研究,结合校园文化在建设、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探讨创新型体育文化模式对校园文化建设各种因果变量关系的同时,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能为促进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迁移和共融,创新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拓展校园文化的育人途径,建设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特色优质的校园文化提供服务。

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结构创新分析

(一)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

体育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体育课程的制度创新是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重点内容。体育课程是学校在体育学科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两个方面的要求。

体育课程内容要多样化。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要做到几个“结合”。一是从体育传统项目为主到传统项目与现代新颖项目相结合。改变现有的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程,引进新兴的、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新颖运动项目,如瑜伽、跆拳道、拓展训练、野外生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二是从传统体育技能学习为主到技能与理论相结合。改变现有的以传统体育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程,引进体育健康理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美学鉴赏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精神、奥林匹克文化等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和需求,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性和兴趣。三是从传统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到身体素质和智能项目相结合。改变现有的以传统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程,逐步引进以智能训练为主的运动项目,如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广泛挖掘学生对各类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并为身体残障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课程选择项,并进一步多方位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四是从传统体育课程形式到与现代信息网络形式相结合。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在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世界中快速穿梭,现代体育课程的分类应根据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和体育的发展特点,给予现实状况以充分的考量。根据对体育课程概念的理论分析,现将体育课程按照参与方式分为虚拟世界体育课程、现实世界体育课程、虚拟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三大类别。将大众体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愉悦身心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寓教于乐,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目标受众的体育游戏动机,创设更为生动有效的体育实践场景以使参与者达到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也就是创造新型的体育锻炼参与方式,这是网络时代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思路[1]。

体育课程形式要层次化。体育课程应为学习者进一步发现自我提供内容和工具。以人为本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及成长的学习空间和条件。体育课程形式可分为两种:以传统大学期为主到大、小学期以及假期课程相结合的体育课程和以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为主到全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体育课程。

(二)高校体育赛事模式的创新发展

体育比赛带给人们的是激励、公平竞争和努力进取,这些精神的获取是体育带给人们的心理养分,也只有通过体育比赛才能给人们带来如此的心理体验与成长,这些都是社会成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校园体育赛事的教育和激励功能的发挥是实现优秀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增设各项体育赛事活动,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赛事活动制度;要注重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的文化推广,创造生动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增强学生在体育赛事活动中组织管理作用,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

(三)高校业余体育生活模式的创新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对于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体育意识、促进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体育社团、俱乐部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志向、兴趣、爱好、追求等因素自发组织成立并得到学校管理部门积极支持的学生群体组织。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成立、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繁荣校园文化,因此社团是校园文化创新的积极推动者。社团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校园文化创新的水平。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社团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团的实践带动作用,要正确引导、积极发挥社团自身的优势,拓展社团发展空间,让社团在校园文化创新过程当中发挥先锋作用。

二、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建设创新分析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一)体育明星校园行活动

体育明星是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很多师生都有自己深深喜欢的体育明星。体育明星带给人们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们向往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就像一根擎天大柱,支撑起人们的思维空间,展现一个民族沉厚的内在品质和孜孜不倦的奋发追求,它给了一代代人拼搏进取的动力,它给人以文化层次的熏陶,能够涤净心灵深处的黑暗,灌注拼搏向前的光明[2]。我们身边有了自己向往的榜样,就有了一种追求,一种动力。认识了榜样,就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围绕着我们,推动着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前行。

(二)校园体育工作先进人物、体育组织的榜样化

榜样的事迹具有典型的校园教育意义。这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榜样,我们的校园也同样需要榜样,在需要闻名世界的明星榜样的同时,我们可以评选体育良师和各项目体育标兵(学生),培养自己身边的榜样,塑造身边的明星。

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我们不仅需要感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种能够打动我们的力量,一种发生于人性深处的精神力量,一种来自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校园楷模,一种立志进取、追求卓越的奋进力量。学习同伴、赶超目标、争做榜样,让我们从身边榜样中接受鼓舞,汲取营养。我们应致力培养体育文化精神榜样的创新发展。

(三)评选优秀体育社团、俱乐部(项目组织)

体育社团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积极建设者。体育社团的发展应由校团委统一管理,体育教研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自发组织参与。大力推进体育社团的数量的发展和力量壮大,以社会活动、科学考察、自我提升为主要任务,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使体育社团成为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文化团体。在广泛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上积极评选优秀体育社团、俱乐部(项目组织),有效激励校园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三、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目标

大学校园通过加强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举办体育文化节、进行体育模范人物评选等途径,对体育文化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渗透与扩展,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积极倡导广大师生员工健康文明的积极态度与行为,激励他们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师生的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体育文化内涵在校园的合理开发利用,广大师生员工在增强自身的身体、心理素质的同时,优化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在考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时,要在学校的现有和潜在资源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亮点,看到相对的不足。不刻意追求,但要有意积累;不忙于应对,但需持续积淀;不计一时之功,但求凝练取精,使体育工作改革对校园文化力的发掘和利用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而且能够在社会教育功效上得以印证,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1]张波.重构与再建: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论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

[2]赵昆.公平竞争的伦理学界定[J].齐鲁学刊,2009(1).

[责任编辑许昌]

G80-05

A

1000-2359(2011)06-0258-02

潘喜梅(1972—),女,河南洛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文化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QN-009)

2011-05-12

猜你喜欢

榜样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