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启示

2011-04-13

关键词:存在主义发展教育

吴 泽 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成功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启示

吴 泽 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成功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

在存在主义教育视角下看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但可以开阔教育学研究的视野,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绩效管理、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教育是经济的基础,教育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带动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视角分析,教育投入要实现六个转变:教育投入理念从“教育事业”向“教育产业”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投入的目的从“保障教学实施条件”向“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完善”转变,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教育投入的来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加强丰富教育资源的相互促进和联系;教育投入的内容从“人力、物力、财力”向“多元、丰富、可持续资源”转变;教育投入的成果从“关注教育的产出数量和质量”向“形成教育绩效评价与评估体系”转变;教育投入要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与利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产出效率。

存在主义;以人为本;教育投入;高等教育

教育学在中国经历了几度内含着中断的转换,至今终于初具了以人类的教育存在为共同研究领域的、具有内在关联的教育学科群[1]。教育学发展离不开哲学发展,在存在主义教育视角下看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但可以开阔教育学研究的视野,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绩效管理、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提供对策参考。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在其传播过程中,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断渗透到教育中去,继而逐渐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流派,存在主义也从起初的一种对教育问题的设想发展至一个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理解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的启示,它昭示,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工作要从学生的个体存在和发展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有必要的高质量、高绩效的投入。

一、教育投入的基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教育是经济的基础,教育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带动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科技的进步要靠劳动者的素质,国家的经济腾飞要靠科技,国家的政局稳定要靠国家的经济实力,可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除了要依靠能源、设备、资金等物质条件外,还要依靠整个国家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个民族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经济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能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各生产要素的结合度和生产效率。从世界各国的经济振兴史来看,每次成功的经济追赶式发展,都离不开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一个国家只有在较高水平上实现科学文化的普及,才可能大范围地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只有具备完善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才能使劳动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形成一支有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才能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迎接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和挑战。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只有稳定发展高等教育,经济的继续发展力才有保证。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投入,能够帮助高级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的节奏。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资本的筹集与使用的全过程中,高校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成为一名高素质劳动者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有助于其较高层次的劳动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高等教育对社会、个人及世界观的价值标准的形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等教育业促进了劳动者智力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熟练程度和智力水平等,其所受的教育程度是重要的决定因素。高等教育能大幅度地提高个人的智力水平,增加专业化程度高的知识技能,不仅可以把个人培训为能快速投入生产的熟练劳动力,还能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在科学上有发现、发明,在生产上有创新、变革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人员,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方法的技术人员,能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方法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管理人员,只能依靠教育去大规模地培养,高等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所以,高等教育投入需要联系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稳定的投入。

二、“存在主义”教育视角下教育投入要实现六个转变

教育投入理念:从“教育事业”向“教育产业”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说,教育学以塑造人的生存方式和丰富人的生存本质为使命,是一种实现人的意义的生活哲学,也是一种指导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的理论。可见,高等教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是培养人生产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特殊生产过程,它是社会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物质生产的其他产业相比,高等教育产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生产性、商品性、同一性、组织性和求利性。教育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市场经济规律调节其人力资源配置。我国经济发展也要求各种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教育产业,教育产业也在谋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从“教育事业”向“教育产业”转变,以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来更好地支持教育劳务,从而又获得更多的教育投入,达到资金的良性循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良性循环实质上就是教育产业化求利的本质体现。高等教育产业发展不能脱离市场经济体制,教育产业化发展是一种必要和重要的投资决策。

教育投入的目的:从“保障教学实施条件”向“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完善”转变,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存在主义认为,选择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的本质是由自己的选择决定的,人在任何时候以及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自由选择。高等教育投入应关注人的自我选择,关注人在自我选择中寻求自我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在教育投入过程中,应考虑在保障基础教学实施条件的同时,人力、物力和财力向人性需要上倾斜,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完善”为目的进行教育投入。它注重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研究,主张教育要提升人的生存状况、培养人的人格精神、体现人的生存价值、体验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教育投入的来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加强和丰富教育资源的相互促进和联系。高等教育要发展,必须调整结构,多渠道筹集经费,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走规模扩张内涵式发展道路[2]。丰富教育投入来源,加快教育投入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多元化的教育投入包括政府投入、市场投资、企业投资、家庭投资、社会融资和其他来源等。

首先,政府仍然发挥着高等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承担着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其次,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入市场投资,注意发挥教育产业的产品属性功能,建立教育与市场资源互助的服务体系,如引入国内外企业、个人和社会集团等投资高等教育,方式为投资办学、交纳学杂费、推动校企合作人才与实践岗位互助等形式的深度合作,实现教育领域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3]。一方面企业可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或兼收荣誉和多种利益,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在职培训、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等提供条件和方便,不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扩大教育和就业机会,也提升了企业的公益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再次,作为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根据成本分担原则,个人有投入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产品体现了家庭投资的市场特征,人们已将教育投入视为具有经济回报的“生产性”和“消费性”投资。又次,社会上大量闲散资金也为社会融资提供了条件。可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将主体分散、暂时无投资方向的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教育投入,引进教育领域。最后,公益性的教育投入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投入一项重要来源。

教育投入的内容:从“人力、物力、财力”向“多元、丰富、可持续资源”转变。单一的物质资源满足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不仅要把人类历史、文化科学、生产知识的精华全部传授下去,同时随着时代进步的步伐也要有所创新,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及时反映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教育对活动过程中的物质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这些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仪器材料等应向“多元、丰富、可持续资源”方向转变,以减少教育实施受社会生产水平、社会经济条件的直接制约的程度和影响。

教育投入的成果:从“关注教育的产出数量和质量”向“形成教育绩效评价与评估体系”转变。经济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即高等教育的产出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产出,不仅在投入资金的使用和产出经济效益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人才和形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等效益方面,要体现出教育投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不能过于乐观地看待高校发展的规模扩展速度,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内涵发展和注重质量上。必须加强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增强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4]。

对高等教育引入绩效评价的关键是转变评价观念,更加关注高校的发展和效益。在我国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时,相关机构曾对高校进行过排行,但是,不关注高校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效益而进行评价,是盲目的,是不科学的。教育投入呼吁“教育绩效评价与评估体系”的形成。教育绩效评价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相对评价,既关注高校人才培养的绝对“数量”和“质量”,更关注办学相对的“绩效”和“评估”[5]。教育绩效评价与评估体系的形成对丰富高校评价内容和方式、合理配置高校资源有重大意义,它不但能够为政府解决逐年增加的财政拨款作用甚微的问题,而且能为政府实施绩效拨款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信息,也可以反映高校的资源利用情况,为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及时合理调整和配置办学资源提供参考。

教育投入的反思: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与利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产出效率。高等教育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人才、多出科研成果。在分析高等教育的产出效益时,可以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产出效率。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特别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与利用。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如何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利用率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而高等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量化与质化双重要求下,考虑到高校学生从培养到产出的周期,可以将在校生人数作为产出指标,成果以毕业生的形式展示,教育投入即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相当于会计学中具有一定完工程度的产品,可以折算产出成果。将学生按招生形式分类为研究生、本专科生和成教生,在培养上各有侧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自由选择及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其次,在人力资本的利用方面,要重视知识与人才的结合,使知识直接为经济服务,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随时随地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并通过社会服务,一方面能搭建学校与企业人才供求的平台,另一方面还能实现为社会事业服务的宗旨,学校既可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以补充高等教育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又可通过各种咨询、专利转让等活动创造价值,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1]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7).

[2]巩喜云.教育投资结构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J].国际商务,2006(7).

[3]黄维,沈红.我国学生贷款补贴政策的演变与改革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周满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5]冯敏,钟雨轩.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绩效提升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

[责任编辑孙景峰]

G40-054

A

1000-2359(2011)06-0252-03

2011-06-17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