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与知识分子认同的对接要素

2011-04-13王桂兰葛素华

关键词:价值体系知识分子人文精神

王桂兰,葛素华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核心价值与知识分子认同的对接要素

王桂兰,葛素华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是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相一致,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与知识分子的传统人文精神追求相一致,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追求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知识分子高尚的道德人格追求相一致。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知识分子认同的对接要素,对进一步促进其深层次认同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知识分子;认同;对接要素

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既是其参与建设的重要前提,也对全社会其他阶层的认同和践行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深入探讨和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对接要素,对于提升其认同和践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的对接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相一致

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必然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理论支撑和灵魂。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从根本上科学解决近现代以来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变革这一时代课题,有效引领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各样并存的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内在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不用置疑的。首先,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且始终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始终用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始终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次,其扎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土壤中,忠实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及其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再次,其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时代现实。就其组成体系来看,无论是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而到科学发展观,始终都是紧扣时代发展主题,面向中国现实,坚持理论创新,并在连续不断的理论创新中丰富和发展自身。最后,它一再被实践检验并成功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已经被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所反复检验和证明。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世人所公认。

中国知识分子素来以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著称于世。知识分子历来以追求真理为己任,具有比其他阶层更强烈的探索真理的勇气和捍卫真理的献身精神。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包括“捍卫真理,匡扶正义,弘扬正气的勇敢精神,献身于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拼搏精神,顽强不衰的探索精神,力排众难的开拓精神和义无反顾的批判精神”[1]。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坚强信念和执著精神,在历史上不胜枚举。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群体品格的契合点对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意义重大。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特性会对向往真理的知识分子产生天然的吸引力。努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会促使知识分子在多元文化选择中自觉倾向核心价值,使之成为全社会各阶层中最理性的追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先行群体。其二,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向往会成为其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竭的内在动力,并进而使之成为发挥理论研究的群体优势、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骨干力量。其三,知识分子尊重真理、信奉真理和躬行真理的科学态度,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加入到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列中去,为深化其建设发挥特有的积极作用。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知识分子的人文传统追求相一致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2]中华民族历来富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作为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文化理想是“天下一家”。在中国,儒家、道家文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和形成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人文心态。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贯所倡导的思想是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可以说,一切传统美德都是围绕这一整体精神而展开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推崇仁爱原则,提倡人伦价值,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践履。强调整体精神就是强调集体主义原则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强调整体高于个体,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它的最高表现形式。不难看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知识分子是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4]。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能决定了他们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传统人文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并以此引导人们心系国家命运。“这既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契合点,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其一,以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引领知识分子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报效祖国。祖国的概念不是抽象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历史和具体的统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并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就是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就是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政治理想。其二,以发扬民族精神与促进民族复兴大业的内在一致性鼓励知识分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当代中国,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只有发扬民族精神,坚持爱国主义,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只有发扬民族精神,才能凝聚和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共赴民族振兴大业。爱国主义所追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只有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成为现实,爱国主义所向往的民族统一和祖国富强,只有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知识分子只有将自己的价值追求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才能实现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其三,以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动力,促进知识分子努力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源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又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它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离不开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而知识分子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则是激励其发扬民族精神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不竭内在动力。

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追求相一致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知识分子作为新知识和新文化的创造者,如果缺乏求新求异的文化精神就难以担当其相应的历史使命。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对新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性,对异质文化的理性审视态度和扬弃精神以及对文化创新的迫切追求。知识分子这种求新求异的文化精神与当前我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把握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和践行。其一,以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精神为切入点,促进知识分子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做当前我国改革攻坚事业的促进者。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我国改革事业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的当今,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而知识分子的拥护和参与,在一定意义上对其他社会阶层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和表率性。其二,以求新求异的文化追求为出发点,鼓励知识分子投身文化改革和创新事业,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加剧,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重点。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主要在于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科技文化创新,而知识分子正是这些领域的主力军。因此,准确把握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追求精神,对于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文化改革和文化创新事业意义重大而深远。其三,鼓励知识分子做改革创新精神的推广和普及者,为在全国人民中营造支持改革、鼓励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作出应有的贡献。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全民族的事业,必须在全社会养成良好的理解改革、促进改革的浓厚氛围,而这项工作除了政府的政策引导之外,离不开作为教育者和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知识分子的广泛参与。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追求相一致

中国知识分子素来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秉承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风骨,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为人生的座右铭,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为了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和人格追求,不为物质利诱所动,不为名利所惑,甘忍清贫,默默无闻,甚至为了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忍辱负重。深入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追求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履行。首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尚道德境界引导知识分子的价值认同。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价值观会对具有高尚人格追求的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为其认同提供良好的思想共鸣。也就是说,二者间的共同点是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的重要纽带,也是动员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的重要思想前提。其次,以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追求为切入点,鼓励其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倡导者。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存在的价值首先在于全社会公民的了解和接受,而知识分子群体的接受和认同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同时还承担着向全社会其他阶层宣传和推广的重要使命。最后,在达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的基础上,鼓励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履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价值准则,其存在的最终价值在于成为全体公民的行为公约。社会的历史实践表明,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在理性认同基础上的模范践行,将会对全社会发挥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

[1]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3.

[2]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9-29(1).

[3]韩文明,王雅文.刍议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4]桂署钦.论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09(9).

[5]王桂兰.文化和谐与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J].科学社会主义,2006(6).

[责任编辑许昌]

D64

A

1000-2359(2011)06-0032-03

王桂兰(1954-),女,河南内乡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知识分子问题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71001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DJ003)

2011-09-1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知识分子人文精神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