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2011-04-13

关键词:毕业生体育专业

王 亮 清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论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王 亮 清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先天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毕业生获取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有差距,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压力剧增。当下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确保毕业生“出口”畅通。

就业能力;大学毕业生;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伴随着高校扩招大潮而产生,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初次就业率持续下降,以及分配政策由“国家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严峻形势,真可谓是生不逢时,由专业规划等先天缺陷而导致的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陡显,生存状况恶化程度甚于其他专业毕业生。2008年温州大学因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而撤销社会体育专业的决定曾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给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

一、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剖析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就业竞争,就业环境愈发严峻,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压力是指人在择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是在就业情境中许多内外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

国家政策的缺失。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与全民健身活动结伴而生,设置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初衷是为全民健身提供专门人才支撑,为大众体育提供服务,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招和如何培养学生等“入口”,以及理想化的“出口”问题,忽视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正规编制等国家政策因素。没有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使从业人员缺乏归属感、职业荣誉感,也对从业人员缺乏吸引力。业余身份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忧心忡忡、望而止步或不屑一顾,工作的飘忽不定使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何谈功成名就?当初设计专业时的一相情愿到现实的巨大差异使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出口”不畅。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少多少万,也仅停留在文件中,无足额理想职业可供就业选择,令人扼腕叹息与困惑。转行及无业可就的毕业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社会就业环境严峻和高等教育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由115万人直线上升到630万人,增长447.8%,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当初开设该专业的时候,考虑到社会体育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需求,毕业生可以当教练、教师,也可以进社区从事体育工作,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社会需求并没有显现出来。体育市场起步晚、发展快,不规范、不成熟,亟待整改,一批没有资格证的人员充斥体育培训、指导和咨询市场,干扰体育市场的正常秩序,无序竞争导致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育的自身不足,如课程设置与社会和学生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实践环节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就业教育严重滞后等都制约着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导致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培养不对路或质量不高,无形中增添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学生个人因素。学生过度地依赖家庭、社会,以及不切实际地相互攀比和来自家庭的多重压力使他们原本脆弱的神经绷得更紧,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并存使原本严峻的就业环境雪上加霜,摧残着毕业生的自信、自尊心,接踵而至的就业压力也就不言自明、不期而遇了。

二、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辨析

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设置社会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在第4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专业。教育部本科目录规定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今天看来,此培养目标存有瑕疵,不尽完美,但在当时却为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呼声甚高,培养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精深、文化知识广博、基本技能熟练、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已是高校首要任务。结合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能力。

第二,指导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和指导社会体育及组织体育竞赛的能力。

第三,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包括课前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余体育组织与指导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评价能力等。

第四,其他能力和敬业精神。如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求职能力、交往能力等。

三、促进提高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统筹谋划专业发展,倾力改善就业环境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发展现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给予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和谐的外部环境。目前,定岗设编是改善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解决就业难的头等大事。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于毕业生的就业,国家公务员序列中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编制与岗位是横在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不妨借鉴医护人员进社区、农村教师特设岗位等成功经验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特聘岗位,鼓励接纳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进社区下基层建功立业。

强化市场管理,严格准入制度,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接受继续教育和从事体育培训、咨询的机构。体育市场鱼目混杂,管理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既影响声誉,败坏名声,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又干扰了社会体育本科毕业生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于公于私都不利。建议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联合民政、公安、税务、执法等部门,联手互动监管体育市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社会体育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和谐环境。

(二)深化教学改革,整合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做好素质教育

办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学生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培养理念,加快培养理论型人才向培养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转变。想法设法致力于提高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通过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尽可能使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化,提高学习能力,为其后续学习提供动能;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让学生张嘴动手,增加参与度,发展学生专业所必备的各种能力;通过主辅修制、双专业和双学位制等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寻求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教学和毕业实习基地,以及长效合作机制,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素质高、社会人脉旺的教师或企事业人士做辅导或指导教师,为社会体育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奠定基础。

(三) 提供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教育,生涯规划贯穿全学程

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贯穿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习全过程,而不是局限于毕业生,只有让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学生早了解、早认识就业形势,才能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使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策略、形势分析和就业心理指导,帮助其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和做好生涯规划,在提高其就业竞争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同时,从新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对其进行就业教育,帮其及早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形势,做好生涯规划。

(四)加大心理咨询师培训力度,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服务

高校尽可能为教师或学生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提供便利,尽快弥补队伍数量、质量上的不足,为需要心理咨询和疏导的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心理指导服务,提高适应力,增强免疫力和抗挫折能力,为其顺利就业保驾护航。世上万物均具两面性,既有积极一面,又有消极一面,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团队精神强、点子多脑子活、性格开朗、接受能力强、喜交往等本是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学生的特长和优点,若不加以正确引导与利用,则会由积极变消极,由正面走向反面。另外,不否认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学生中的确存在部分心理不健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校方心理指导的重点,拉一把、帮一程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利。

[责任编辑许昌]

G473.8

A

1000-2359(2011)02-0254-02

王亮清(1965-),女,河南灵宝人,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02400450114)

2010-09-25

猜你喜欢

毕业生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