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2011-04-13

关键词: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教育资源

曾 羽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4)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曾 羽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4)

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既是公共物品,又是稀缺资源。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取决于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回顾高等教育的历史,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资源的配置方式无外乎就是行政计划分配与市场机制两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分配上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要实现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即每个人效用最大化,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实施弱势补偿原则,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处于公平与效率均衡追求的社会最优化位置。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一、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体发展需求所必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所有相关资源,如资金、科技成果、毕业生、师资力量、教育科研设备、图书资料等。

(一)高等教育资源实际上就是公共物品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关于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就是一种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而且无法排除与他人参与分享的一种物品,这种物品还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特点。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教育在传统上均被视为公共物品。《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的第十四条便是“高等教育这一项公共服务的资金问题”,其中指出,“高等教育需要国家和私营部门的资金,但国家的资金是主要的”。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市场不能成为其有效的提供主体。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也只能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二)高等教育资源是稀缺资源

一定存量的教育资源,如资金、师资力量、图书资料、教育科研设备等是确保教育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但同时投入到某一地区、部门、行业或学校的教育资源的增加必然导致投入到其他地区、部门、行业或学校的教育资源的减少。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日益庞大的社会发展需求、个体发展需求之间的缺口使教育资源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一种不可取代的有限资本。由于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又取决于教育资源的使用方式,或者说教育资源如何配置[1]。

(三)高等教育资源的资源配置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一个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就更需要社会在满足各种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作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最佳分配,以产生最好的效益和最高的效率。这实质上就是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对稀缺资源使用的选择问题。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实现在等量资源的分配基础上使人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就必须遵循最优化原则。对于高等教育资源来说,就是要在社会分配给予有限资源的前提下,提供所能提供的最多、最好的教育产品。目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已经处于权力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之下,如何对配置模式进行选择,影响到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公平、效率,以及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目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到最大的社会资源的方式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这种机制既保证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更制约了当前存在的社会人对高等教育过度消费的问题。

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对比

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对比上,要想使其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解决资源调节方式是首要选择。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资源的配置方式无外乎就是行政计划分配与市场机制两种。这两种配置方式受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计划分配的方式主要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机制分配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为适用。

(一)行政计划分配资源的特点

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社会资源的配置严格按计划进行,教育资源也不例外。由于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办学的主体,所有学校的工作都要围绕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行政计划分配教育资源的特点就是:(1)权力高度集中。办学权、管理权都由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独揽,决策机制自上而下。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资源配置的各方面主体是错位的。(2)高校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脱节,一切人才培养目标以政府计划为主。同时,在行政机构中,条块分割明显,直接造成高校的人才培养没有任何特点,办学效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上世纪80年代这种现象最为严重。(3)过分统一。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学校在该行政区内的行动、运行模式甚至管理制度等都由行政管理部门下达指令性计划,高校间没有竞争,制约了高校的发展[2]。如前所述,资源配置本来是社会经济作用于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杠杆,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根杠杆没有使用好。它未能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到教育内部去,反而梗阻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3]。换句话来说,它妨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市场配置资源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呈现如下特点:(1)高校拥有自主性。高校脱离了原来有行政机构命令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各种人才,人才市场的需求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高校成为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2)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随着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相接轨,高校办学的能动性大大增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增强,以求达到双赢。(3)高校各具特点。由于不受行政命令的影响,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市场、行业的不同需求,不同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并且这种特点与优势将成为不同的高校在发展竞争中追求的目标。

(三)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比较

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特点各不相同。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源配置方式效率低,与经济的发展相悖;在市场经济时代,以市场的需求为主,市场的间接调控产生了高效率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性的产生,恰恰是市场经济自发运动的结果,或者说是价值规律运动的结果。如果说完全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对价值规律的严重扭曲,那么完全排斥计划的市场经济同样是对价值规律的严重扭曲。我们在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之后是不会抛掉计划手段而去走早期市场经济自发发展的老路的。因此分析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的特点时,就不应该把计划视为这个经济体制之外的东西。市场不是计划,但市场经济体制是包含计划的,只不过一种手段处在基础层次上,另一种手段处在宏观层次上。

三、现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缺陷

当前,高等教育资源主要由国家对其投入的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构成。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与日俱增,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如此迅猛。然而,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分配上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公平与效益不能兼顾。由于国家对高校的经费拨款中,学校经常性费用所占比例最大,而这部分费用又是根据每所高校的规模,即在校生人数与教职工人数的总量来划拨的,那些学校大、综合人数多的学校就可以争取到较多的拨款,并申请更多的基建费用。于是,一些学校为了争取这部分经费,为了扩大规模,不顾自身师资力量及条件,想尽一切办法设置新专业,争取更大的生源及师资,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教育投资分散、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最终影响人才的培养。其次,资源的动态效果被忽视。当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配置资源的观念上不能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人们往往认为资源一旦分配给谁,资源就归谁所有,而不考虑该资源在一定的区域内是可以为更多的有需求的个体服务的。往往有的高校只是一味地追求资源的归属,而不考虑自身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资源的分配往往存在重复分配的现象,从而产生了浪费。高校间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一些资源可以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作适当调整,把资源的分配放在一个区域内去考虑,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动态效果,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高校办学层次不清晰。国民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层次。为了增加学校的收入,一些学校只顾提升自身的规模,如中专升专科、专科申请本科、本科申请硕士点等,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忽略了搞好自身学科建设,一切以效益为主,各自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高校办学层次的不清晰直接影响各个教育层次的教育质量,从而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作用,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上几种不足是就现有公立高校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而言的,我认为现行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最大的不足还不仅于此,更大的不足是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仅仅局限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高等教育系统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这样就阻碍了社会上的有效资源流向高等教育领域。因为现代高等教育需要庞大的开支,“即使是最富裕的国家也无力承担全部的高等教育支出”[4],所以吸引各方有效资源流向高等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社会各个层面存在着巨大的资源,其中不乏很多组织、团体及个人有投资高等教育的意向,现行的配置机制不利于这些资源流向高等教育,所以必须改革这种配置方式。

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新思考

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资源“蛋糕”如何做大与这块“蛋糕”如何在公民中合理分配的问题。但是,要实现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即每个人效用最大化,要求将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到能力较差的学生身上,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实施弱势补偿原则,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处于公平与效率均衡追求的社会最优化位置。

1.依靠政府的宏观管理。要实现管办分离,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应以法律为基础,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学校宏观发展的指导上,如为学校的发展规划的提供顾问支持,为学校提供相关就业、经济信息服务等。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市场规律为主,做好规则的制定,放权给学校,以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实现政府的宏观管理。

2.实现教育体制创新。要实现教育体制创新,就要改变原来政府单一行政管理的局面,使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基础上实现的,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要使市场的调节作用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基础上得以最大发挥,实现教育体制的创新。

3.高校自主办学的实现。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基础上,在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下,结合市场作用的发挥,高校内部一旦实现一套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机制,高校自主办学就将得以实现,这一实现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效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主要供给形式仍然是“行政垄断+内生规制”,要打破这一局面,需要很长时间,取决于供给方式的变革能否成功。这就要求通过市场规律的调节来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通过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主体选择机制来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效率。

[1]王锐兰.教育资源配置及优化配置初探[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5(2).

[2]刘铁.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3.

[3]包袆.高等教育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1).

[4]胡仁东.权力与市场:两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责任编辑迪尔]

F062.6

A

1000-2359(2011)02-0113-03

曾羽(1962-),男,四川简阳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凯里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分析研究。

2010-08-15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教育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