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的特征研究
——以中国高铁发展为例
2011-04-13张凤英
张 凤 英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河南 商丘 476000)
“跨越式发展”的特征研究
——以中国高铁发展为例
张 凤 英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河南 商丘 476000)
跨越式发展是党和政府在21世纪初期根据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战略决策,它具有特定的范围,主要体现在经济技术、国防军队和民族区域发展方面。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实践,特别是中国高铁的跨越式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归纳起来,中国跨越式发展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后发展优势性,自主创新性,领先发展性,科学发展性,可持续发展性。必须科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特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跨越式发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跨越式发展”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清醒认识到“跨越式发展”不是发展的常态,不能一个跨越接着一个跨越,更不能事事皆跨越。这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跨越式发展;特征;误区;中国高铁
相当长时间以来,人们对“跨越式发展”存在着认识误区:一是范围不清,多被滥用。“跨越式发展”成为最响亮、最时髦的口号之一,许多领导讲话经常口不离发展,言必称“跨越”。工业、农业、科技、军事、文化、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都争先恐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以至“跨越式发展”一词被滥用。二是特征不明,常被误用。在实践中,一些人对“跨越式发展”的特征认识模糊,甚至与科学发展观对立,争速度、上项目、铺摊子,有盲目扩展的冲动[1]。一些地方政府在跨越式发展的口号下,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盲目进行攀比、不切实际搞产业升级。长此以往,将会增加社会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成本,给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跨越式发展”,才能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跨越式发展”的提出及范围理解
跨越式发展是党和政府在21世纪初期根据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经济技术、国防军队和民族区域发展方面,具有特定的范围。
(一)经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由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技术发展落后,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此,在21世纪经济技术发展需要实现跨越,因此,跨越式发展在经济技术上的提出最早、应用最多。“跨越式发展”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01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2]中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大部分“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中指出,展望新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许多国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周边国家正在加快发展。国际环境既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200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3]中,在讲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时指出,我们组织实施了1000多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短期内实现了产业化。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通过推进改革开放和加大投入,使我国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面临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复杂,国际上军事技术发展快,突飞猛进,因此党和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多次强调国防和军队的跨越式发展问题。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要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200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4]中指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三)民族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边境的安全。因此,党和国家重视民族区域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问题。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5]。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跨越式发展”的提出,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对“跨越式发展”一词进行模糊和浅表化的理解,更不能滥用,要科学理解“跨越式发展”。
二、科学理解“跨越式发展”的实践特征
跨越式发展是党和国家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正确决策,在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科技、国防军队现代化和民族区域都有跨越式发展,尤其是中国高铁的进步神速,用5年时间走过了国际上高速列车40年发展的历程,成为世界高铁的领跑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实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归纳起来,中国跨越式成功发展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跨越式发展具有后发展优势性
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后发优势论”。格申克龙认为,工业化的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国家具有一种得益于落后的“后发优势”。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出的过程,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就不仅仅指后进国家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优势,而应该还包含了后进国家在利用生产要素方面所拥有的全部潜在的有利条件。因此,后发优势是一个综合的广义的概念。通过比较后进国家和先进国家在生产要素投入和配置方面的差异,可将后发优势内涵拓展为一个多维的全要素后发优势体系,它包括人力后发优势、资本后发优势、技术后发优势、制度后发优势和产业结构后发优势[6]。中国高铁的发展证实了这种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的性质。据铁道部运输局综合部介绍,中国发展高铁有三大优势:市场优势、体制优势、后发优势。中国的高铁起步较晚,这使我们有一个后发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去吸收已有的最先进的技术,集成起来创造出一个比别人的技术更先进、更可靠的技术。我国高铁发展和日本相比后发优势明显,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建成高铁的,但是日本建成的时候时速为200公里,那时候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到了后期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再建的时候,它选择的技术标准现在看来就偏低了,等它造出了350公里的列车时,由于轨道的曲线半径太小,列车的速度就受到了限制。但是中国具有可以运行350公里时速的列车,我们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建我们的线路,这就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水平,这就是后发的优势[7]。动车组是尖端技术的高度集成,涉及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9大关键技术以及10项配套技术,涉及5万个零部件,我国有后发优势,全部进行了消化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
(二)跨越式发展具有自主创新性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技术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是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自主创新是跨越式发展的灵魂和支柱,没有自主创新就很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
一般技术可以通过引进掌握,但核心技术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中国高铁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牵引电机上的瓷瓶技术、转向架技术、空气动力学技术、制动技术、牵引传动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等都是靠自己的攻关,一项一项地突破所取得的,其成果有百项之多。有关专家认为,网络控制系统研制成功,中国动车有了“中国芯”;车体加宽0.4米并进行了改造,有了“中国身”;动车头形全新设计,有了“中国面孔”;“和谐号”动车组集合成了“中国名片”[8]。
(三)跨越式发展具有领先发展性
“跨越式发展”与“常规式发展”相对应,常规式发展是一种既有的事物发展的态势,它具有完成性、公认性。跨越式发展是通过对常规式发展态势所用时间的浓缩、繁杂程序的优化、工作环节的跨过、浪费的消除、发展路径的截弯取直等来实现的。确定某一事物的发展是否跨越式的,首先,必须选取一种具有领先意义的常规式的发展态势作为参照类比对象,没有常规式的参照类比对象也就不存在跨越的对象,无跨越的对象就不会产生跨越的意识和跨越的行为,无跨越的行为就不存在跨越方式,更谈不上跨越式发展。其次,选取的类比对象必须具有同质性。同质性是指个体或组织在社会特征、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化与技术化区分度等方面的一致性。区分度越低,越接近同质,可比性越强,就越容易跨越。再次,常规的发展态势必须相对于自己具有领先性。不具有领先性的参照类比对象,没有跨越的价值和必要。只有选定的参照类比对象和自己相比具有领先性时,才具有跨越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跨越行为,得到与参照类比对象相比具有领先的比较优势,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高铁发展选取世界发达国家的高铁发展为参照类比对象,这与中国高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发达国家的高铁发展起步较早,日本新干线于1964年10月1日开始通车营运,是全世界第一条载客营运高速铁路系统。1991年,法国高速列车从巴黎站开出,目的地里昂。德国首条高速铁路1991年投入商业运营,是全世界继日本、法国之后第三个全面掌握高铁技术的国家。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发展中国高铁的重大决策。此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高铁发展整整领先了我们40年的时间和科技。2004年,在中国引进高速列车技术时,日本川崎重工总裁大桥忠晴曾经这样耐心劝告中方技术人员:不要操之过急,先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200公里(国际铁路联盟定义,时速200公里以上就可以称为高速铁路)的技术,再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350公里的技术。16年这是公认的研究成功所必需的时间[8]。毕竟,新干线从时速21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日本人用了近30年的时间。然而中国高铁只用了4年,整整跨越了12年,实现了时间、速度、绩效的跨越。
(四)跨越式发展具有科学发展性
跨越式发展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的发展,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盲目的发展。第一,跨越式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的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大家、发展依靠大家。第二,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尊重客观实际,科学决策。发展中国高铁的决策就是在分析我国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给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足够大的客流量,足以支撑建成以后高铁营运的需求。中国高铁的发展充分证明,只有尊重客观规律的跨越才能促进发展,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五)跨越式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中国高铁通过研究设计者们的努力,降低了高速列车动能损耗的7%。7%意味着全国少烧煤千万吨以上。高铁能耗是汽车的1/6,使用电能,碳排量几乎为零;高铁,高端技术的集成,每投入1元,将会带动9元;高铁是城镇的“催生婆”,沿线将发展新的城市;高铁,经济的大动脉,城市乡村的连接与聚合,释放出的将是难以想象的能量。到2012年,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总里程1.3万公里,超过目前世界高速铁路的总和。这个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将把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及其他城市密集地区紧紧相连。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总规模将达1.8万公里。从北京出发,到绝大部分省会城市不过1小时至8小时;上海、郑州、武汉等中心城市到周边城市仅半小时至1小时[6]。中国高铁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性。
三、结论
中国高铁的发展是“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它有力地阐释了“跨越式发展”的五大基本特征。我们在实践中,要科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特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跨越式发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跨越式发展”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清醒认识到“跨越式发展”不是发展的常态,不能一个跨越接着一个跨越,更不能事事皆跨越。准确把握和理解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1]宫希魁.别滥用跨越式发展这个口号[N].宁波日报,2010-05-20(15).
[2]朱镕基.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06-02-16].
[3]朱镕基.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06-02-16].
[4]温家宝.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06-02-16].
[5]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DB/OL].新华网.[2010-01-22].
[6]李军.市场、体制和后发优势助中国高铁快速发展[DB/OL].新华网,[2010-01-08].
[7]王瑛.后发优势与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DB/OL].改革与战略,2007(5):43-46.
[8]赵承,张旭东,等.中国铁路发展纪实[DB/OL].新华社,[2010-02-28].
[责任编辑迪尔]
AnalysisonCharacteristicsof“Great-leap-forward”Development——A Case of Express Railway in China
ZHANG Feng-ying
(Shangqiu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llege,Shangqiu 476000,China)
Based on the case of express railway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which advantageousness of backwardness, creativity,includes primacy, scientificness and sustainability. It also tries to clarify misconceptions on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and apply concrete principles of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appropriately, which will be guided by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reby making our economy develop in a rapi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What is more, this paper provides useful ideas for research on measures of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i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Henan.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misconception;espress railway in china
F061.3
A
1000-2359(2011)02-0106-04
张凤英(1964-),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2010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2010-C055)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