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46例
2011-04-13范智超
范智超
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46例
范智超
(江苏常州武进湟里医院,江苏 213151)
针刺疗法;鼻炎,过敏性;针药并用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上以突发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嗅觉减退或消失,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本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经过二十年的临床实践,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46例,并与单纯中药治疗46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该病的诊断依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5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取印堂、迎香、合谷穴。针刺印堂时,针尖从上垂直向下平刺达鼻根部;针刺迎香时行过梁针法,即从鼻根部进针沿皮下,透过上迎香穴直达迎香穴,左右各1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开始每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10 d为1个疗程,至第2个疗程时,隔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
2.1.2 中药治疗
将本病分为3型,肺气虚寒型采用玉屏风散加减;脾气虚弱型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不足型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鼻塞、鼻流清涕多,加细辛、辛夷、白芷、苍耳子;鼻痒或咽、眼痒甚,加蝉衣、僵蚕。每日1剂,水煎服,10 d为1个疗程,至第2个疗程时,隔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中药治疗,方药、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症状体征已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
显效 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愈27例,显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4 讨论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此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遇冷则发,尤其是气候突变时发病明显。印堂穴位于鼻根部,虽为经外奇穴,但位处督脉之上,有医家建议把印堂穴归入督脉经,督脉为阳脉之海,统一身之阳气,且行经鼻梁正中;上迎香穴位于鼻中段,也为经外奇穴,具有通鼻窍的作用,通常鼻塞之时,人们经常会用两食指摩擦该穴,就能使鼻窍畅通,故又名鼻通穴;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鼻翼旁,肺与大肠相表里,鼻为肺窍,“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上挟鼻孔与足阳明胃经相交连,有振奋阳气之作用。过梁针法,从山根入针沿皮下透过上迎香穴直达迎香穴,实质是针刺透穴法,因鼻皮肤下即为鼻骨,如刺中鼻骨,易引起出血和疼痛,故采用沿皮下的浅刺透穴,一针二穴,既减少了针刺的数量和痛苦,且加大了刺激量,宣通鼻窍,功不可没。印堂穴、上迎香穴、迎香穴三穴,分布在鼻之上、中、下三部,皆位于鼻之周围,均为治疗鼻疾之要穴,印堂穴和过梁针的针感都很强,患者常常都因刺激而流泪,但效果更佳。三穴合用共建疏通鼻部经络,祛除风寒外邪,宣通鼻窍之功。
2011-02-12
范智超(1969 - ),男,主治医师
1005-0957(2011)07-0490-01
R246.81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