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流行原因与趋势分析
2011-04-13苏双任锐吕雪峰李萌
苏双,任锐,吕雪峰,李萌
(1.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2;2.吉林省牧业信息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
2011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上扬,屡创历史新高,这主要是由于生猪养殖数量的急剧下降。造成生猪养殖下降的原因很多,近几年来不断流行的猪高热病给很多养猪户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不得不放弃养猪,这是造成生猪养殖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猪的高热病在许多养猪地区仍呈不同程度地流行,因此,探讨猪高热病的流行原因与趋势,对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众多文献报道和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将猪高热病的流行原因与流行趋势,做如下总结报告,仅供参考。
一、临床表现
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变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即使是在同一个猪场内暴发流行也是如此。其临床表现可概括如下。
猪高热病主要发生于保育猪、育肥猪和部分母猪。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猪皮肤发红,进而耳廓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有的病猪耳部、臀部及腹部两侧等部位出现由红色逐渐变为褐色的丘疹;病猪伏卧,聚堆;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少数病猪呼吸困难,表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大龄猪多表现粪干尿黄;个别猪可见腹泻症状。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逐渐消瘦,有的病猪后肢无力,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部分母猪多在怀孕后期(100~110 d)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感染猪群的发病率可高达50%~100%,而死亡率高达10%~100%。通常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表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病程一般在1~3周,仔猪病程通常较短,约一周左右,育肥猪和母猪病程多在2~3周。
所有病死猪均出现典型的败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肺炎变化。剖检可见皮肤充血和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以腹股沟淋巴结最为明显,少数病例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现大理石样外观;肺肿胀、变硬,呈明显的间质性肺炎变化,肺感染部位为暗红色或褐色,大多数病死猪的肺部有化脓灶和出血灶,气管和支气管内有泡沫状或脓性分泌物;部分病猪表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有的可见肺与胸膜或心包发生粘连;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则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有的还可见肾的皮质部和髓质部出血,同时肾盂和肾乳头出血;个别猪的肾脏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白色坏死灶,有的肾表面凸凹不平。病猪脾脏肿大,少数病猪的脾脏边缘见有出血性梗死;多数病猪的胃底腺区见有充出血或出血性溃疡,个别猪大肠黏膜见有溃疡灶。
二、原因分析
猪高热病不是某一特定的猪病,猪高热病是指具有高热症状的一系列猪病的总称。很多病原都能引起猪的高热症状,高热病的病原可分为病毒、细菌、寄生虫三类。
从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看,从病死猪体内分离出和检测到的病原有病毒、细菌(包括肺炎支原体)、寄生虫、霉菌毒素等。病毒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PRV)、牛黏膜病病毒(BVDV)为主;细菌主要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霍乱沙门氏菌(SC)、猪链球菌(SS)、副猪嗜血杆菌(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大肠杆菌(E.coli)、猪肺炎支原体(MPS)等;寄生虫主要为弓形虫、猪附红细胞体(归属尚有争议,本文将其列入寄生虫类);霉菌毒素主要为烟曲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等。
(一)病毒感染是猪高热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首先,从全国大多数地区来看, PRRSV和PCV2在猪群中的感染具有普遍性,在众多病原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众所周知,PRRSV与PCV2能够引起猪的免疫抑制,有人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与PCV2感染称为猪的“两大免疫抑制性疾病”。当猪只受到PRRSV或PCV2感染后,在饲养条件改变或饲养环境恶劣时,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下、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突变、转群、去势、长途贩运等应激情况下,造成猪体抵抗力下降,则极易造成PRRS与PCV2感染的暴发流行。其次,应为猪瘟病毒。从目前猪瘟流行的现状看,我国仍是世界上猪瘟流行较严重的国家,特别是近年来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流行形势在全国范围内呈不间断地小规模的散发流行,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发病死亡、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持续亚临床感染的非典型猪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在一些地区为猪瘟的流行创造了条件。第三,在猪体内分离或检测到的其它病毒如SIV、 PRV、BVDV等,表明这些病毒的感染也在不同程度的流行,它们或是单独感染发病,或是混合感染发病。
(二)细菌感染促进了猪高热病的流行在近年来猪高热病的流行中,常有猪链球菌病、猪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许多细菌病发生,但更多见的是这些细菌病的病原,常与PRRSV、PCV2等病原的混合感染。因为在PRRS或PCV2感染的病死猪体内常能分离到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这些致病菌以猪链球菌的分离率为最高,这是近年来仔猪暴发猪链球菌病的重要原因。猪肺炎支原体在猪群中的感染更具有普遍性,在PRRS的病死猪中,约70%的肺脏能见到猪肺炎支原体病的特征性“肉样变”。猪肺炎支原体感染首先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屏障,就等于为PRRSV等病原的感染敞开了门户;这表明在猪场存在猪肺炎支原体病时,某种病原的继发感染就会必然出现。总之,某种细菌的感染发病,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流行,使高热病的危害加重。
(三)寄生虫引起的猪高热病在局部地区时有流行关于几年前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有的专家、学者对本病提出质疑,这种质疑是对依赖于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方法和不十分明确的传播途径的质疑,认为缺乏经验的检验人员误将红细胞上的异染颗粒看成是猪附红细胞体。认为在几年前曾喧嚣一时的全国“一片红”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实属误传。2002~2009年,我们对来自不同规模猪场临床表现高热被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血液样品检测,大多为PCV2感染,但个别猪场表现高热、贫血、黄疸、腹泻的患病猪体内检查到了猪附红细胞体阳性病例。笔者认为我国确有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病例,但流行可能有限。猪弓形虫病的流行多年来时常见有报道,它主要靠终宿主猫等动物传播,可在局部地区呈不断地散发式流行,主要见于小型猪场和养猪户中。
(四)霉菌毒素的存在常成为猪高热病流行的诱发因素在盛夏,特别是南方三十多度的高温给饲料的储存带来困难,特别是鱼粉、豆粕等蛋白饲料极易发生霉变,一旦发生霉变,则使用饲料除霉剂,有些时候除霉很难彻底,还会造成饲料的质量下降;另外,不经常清理饲槽中残留的饲料也容易发生霉变。猪采食这样的劣质饲料或霉变饲料,轻者导致营养失衡抵抗力下降,重者将发生慢性中毒或霉菌性肺炎,极容易诱发其它传染病,使全群猪表现高热症状。
三、流行趋势
(一)猪高热病在我国某些省市和地区仍将长期流行我国大多数猪场都不同程度的遭受过猪瘟(CSF)、PRRS、PCV2感染等疫病的侵袭,这些猪场都有隐性带毒猪的存在,一旦抵抗力下降,病毒便在体内大量繁殖,并向外界排毒,特别是母猪带毒往往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毒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使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或产出看似健康的带毒仔猪。这些带毒母猪和仔猪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隐性带毒猪在不表现临床症状时,往往能够逃避检疫,流动到异地不断地传播流行。我国还没有消灭CSF,PRRS等重要传染病,根除计划尚未见制定或实施,目前,只能靠执行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进行控制。但在实际中疫苗的保护率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以优质的猪瘟疫苗为例,仔猪群中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大多在70%~85%。猪瘟疫苗尚如此,其它疫苗就可想而知了。由于某些疫苗自身的缺陷(如PRRS疫苗),加之常有PCV2、猪肺炎支原体等病原的存在,导致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CSF、PRRS、PCV2感染等疫病仍将长期流行。
(二)混合感染现象是猪病流行的主要形式近年来,许多猪的新老疫病都在不同程度的流行,如PCV2感染、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肺炎支原体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已十分普遍,这些病的病原有的既可作为原发病原,又可作为继发病原,与PRRSV混合感染。不仅PRRS、PCV2感染引起猪的免疫抑制,而且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肺炎支原体病也能引起猪的免疫抑制,这些病原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结果,导致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两种或三种以上多病原的混合感染是今后猪病流行的主要形式。
(三)病毒的基因变异,毒力不断增强在疾病流行过程中,病毒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如PRRSV,许多研究表明,它可以引起猪群的持续性感染,并可能会在猪体内长期存在,这为PRRSV的变异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环境。病毒各个不同基因表现出不同的变异,其中以ORF5基因突变速率最高。随着病毒基因的不断变异,其毒力也在不断增强。关于PRRSV变异的证据还来自于PRRSV减毒疫苗株的毒力变异,有实验证明疫苗毒在猪体内的增殖过程中,其基因组发生了向强毒株的选择性突变,同样以ORF5的选择性突变能力最强;ORF5与ORF6的氨基酸突变则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在丹麦曾发生过使用PRRS减毒疫苗而导致PRRS疫情。这证明无论是野毒株,还是减毒疫苗株都能在猪体内发生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的积累,导致PRRSV的毒力不断增强。事实也正是如此,PRRS从1995年前后流入我国开始,到2000年前后,PRRS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和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的发病死亡,育肥猪、种公猪无临床症状或只表现一过性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而2001年以后,特别是2006年以来,PRRS不仅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和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的大批死亡,也引起母猪和育肥猪的10%~30%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随着PRRSV等病毒因子在大范围内的长期流行,病毒的变异,毒力的增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导致猪高热疾病仍将呈高发态势,其临床表现也更加复杂化,给猪高热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