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

2011-04-13代文艳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太谷县农户农民

代文艳

(太谷县胡村镇农经站,山西太谷 030800)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单家独户农业生产者产前、产中、产后难以解决的问题,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1]。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今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和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调查,认真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经验,并从理论上升华,以更好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1 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出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供应、加工等方面的服务,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2]。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政府提倡、自行发展与专业管理部门促进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1 合作社发展已初具规模

1.1.1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5年底开始启动,截至2009年底,已有353个农民合作社正式运营。2010年计划发展100个,规范化建设120个,建设标准示范合作社30个。据统计,2007年太谷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33个,而2009年已达到353个,涉及9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入股社员2007年有260人,2008年1 459人,2009年已达2 500人;注册资金2007年185万元,2008年740万元,2009年18 734万元;带动农户2007年4 500户,2008年21 200户,2009年23 800户。这些数据显示,太谷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得民心顺民意,而且适应了形势的发展。

1.1.2 规范程度不断提高 “扶上马,送一程”。太谷县农经办各乡镇农经站就是专业合作社的“引路人”,他们积极争取省市农业项目,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规范运营,并从省市聘请100多名专家学者,累计对8 000多名社员进行了培训。2009年从宣传培训引导、免费登记代理、提高服务效率,调查规范扶持等方面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让更多合作社规范运营。截至2009年底,规范化合作社已达到145个,示范合作社有40个。合作社从行业分类看,种植业142个,养殖业158个,农副产品加工业10个,服务业16个,其他行业19个;使用注册商标6个;进行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

1.1.3 覆盖领域不断拓宽 合作领域逐年扩大。从2007年的种植粮食蔬菜、养殖扩展到2009年的红枣、辣椒、枸杞、农机、水利、农副产品加工等10多个领域,几乎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依托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链。

1.1.4 运营模式不断发展 在运营模式上也步入了新天地。合作社推行3种模式:“合作社+公司”模式,如太谷县北旺红枣合作社与三多绿色精品有限公司联合;“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如兴谷枣业合作社与邻村栽培枣树的农户合作;“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韩村的戌子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太谷县六味酱菜厂及邻村附近供应蔬菜的农户合作,这些合作社为其他合作社起了示范带头作用。2009年合作社社员的人均纯收入比其他农民高出30%左右。

1.1.5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办事机构,出台扶持意见,每年年底进行表彰奖励,并对第2年合作社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印发宣传单2万余份,2007年选择10个发展比较好的合作社进行调研,并把好的经验做法在《太谷报》开辟专栏连续登载,在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有关部门组织社与社之间参观交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及舆论氛围。

1.2 合作社在农村发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推动了农民的集体行动,整合了有限的农村社会服务资源,在促进农业产业、搞活经济、增收致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强,成为农村新的生产力形成的助推器。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2个方面:(1)农民从中确实得到了好处,扩大了生产经营的规模,降低了生产资料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其与生意伙伴合作中的地位,增强了防灾抗灾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学到了先进技术,统一了技术标准,创造出产品品牌,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2)使其他市场经营主体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由过去单纯的技术咨询服务,向组织供应农资、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销售、兴办实体等全方位服务转变,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稳固的原料基地,同时企业间也得到了制衡和压力,并相互促进。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逐渐壮大,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2.1 覆盖面偏低,合作运营能力有限

从太谷县合作社数量来分析,入社成员仅占农民人数的26%,规模不大,入社农户占乡村总户数的比例小。同时,太谷县的合作社专业性不强,没有形成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同类型合作社多,有自己特色的少,竞争优势不强,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数量多,属于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合作社以及新一代投资性合作社还比较少,能真正在太谷县发挥主导带动作用的大型合作社更少。

2.2 内部机制多数不健全,规范性发展不足

目前,太谷县部分合作社产权结构和内部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合作基础比较薄弱,产权不清,内部治理结构残缺不全,管理运作不规范,影响组织的发展壮大。有一部分合作社没有规范的章程,宗旨模糊,职责不清,致使内部缺乏活力;还有一些挂名型的合作社协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距离“组织得好”和“发展得好”还有较大差距,合作社还缺乏强有力的生存、发展和服务能力。

3 对策

3.1 加大扶持力度,引领农民合作,树立成功合作社典范

作为县乡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及成员的培训教育,传播合作理念,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要从项目上支持、政策上倾斜、资金上补贴,通过引领农民规范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鼓励龙头企业根据县域特色带动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有特色、有成效合作社的经验,带动更多农民联合起来,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好处[3-5]。

3.2 以规范促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行动

合作社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基本要求,引导农民逐渐规范,主要是完善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和分配机制以及财务管理,围绕改造传统农户,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服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逐渐将合作教育列入全民教育,让每户至少有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明白人”,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内部运行制度,在发展中建立一套完善的长远机制;加强农户经营能力建设,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特别是重点培育种、养、加工业能人大户,通过他们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户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进而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应开展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层级建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一社一品”,走特色发展之路;分类指导与典型示范社带动相结合;加强内部管理,促进规范化运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地发展[6]。

[1]白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南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凤云.农民合作社建设需要新思维 [J].山西农业,2008(22):6.

[3]刘明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认识 [J].农村经营管理,2007(8):7-10.

[4]白剑.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中的经营组织作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9):79-83.

[5]许亚芬.浅谈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0-11.

[6]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83-487.

猜你喜欢

太谷县农户农民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PV100防水卷材在太谷县人民医院住院楼项目的应用
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山西省太谷县普及发展青少年乒乓球运动2016年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圆满收官
山西·太谷壶瓶枣获国家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