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模式与思考
2011-04-13马同富
马同富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安徽省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全市国土面积9 775 km2,耕地面积 56.42万hm2;人口93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55%,其既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又是安徽省重要的商品粮、肉、菜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阜阳市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12.8%,分别比“十五”、“九五”增加6.1,8.3百分点。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土地、水等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减少。2010年底,人均耕地面积0.06 hm2,比2000年减少0.02 hm2;化肥和农药不科学、不合理地大量使用,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水综合利用率不高,农村居住环境状况没有得到很好改善。社会经济发展、农村资源减少、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农村经济、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近年来,阜阳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原则,运用循环经济理论[1-4],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走上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破解了资源和发展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良性发展。
1 阜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利用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阜阳市形成了许多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模式。农业资源和能源在农业产业内部、不同产业之间形成循环系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1.1 以沼气为纽带的再生能源循环利用模式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行“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将人畜粪便和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民生活提供新能源,为农业生产提供新肥料。其不仅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而且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目前,阜阳市沼气池保有量为3.5万口。据测算,建一口8 m3的沼气池,可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6 t,年产沼气400多m3,相当于节约标煤350 kg。据此推算,阜阳市年可处理粪便21万t,节约用煤1.2万t。同时,以沼气为纽带产生了“牛—沼—菌”、“猪—沼—菜(瓜果、粮)”等模式。临泉县谭棚镇刘瑶村是养猪专业村,利用猪粪较多的优势,建立8 m3的沼气池50口,不仅使猪粪得到无害化处理,提供了能源,而且还利用沼渣和菌渣种植粮、菜4 hm2,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临泉县有个有名的“牛王”魏二喜,他养牛立足于“牛—沼—粮”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带领农民实现了资源减量化、再循环:秸秆青贮氨化用来养牛,降低了牛的饲养成本,而且解决了秸秆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到处堆放腐烂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鲜牛粪晒干成了商品,牛尿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气可以照明烧饭,沼渣还田代替化肥,沼液喷洒植物叶面代替农药[5]。
1.2 以秸秆为纽带的食用菌生产再循环利用模式
利用麦草、棉籽壳等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发展食用菌生产,使农业生产的废料得到充分利用,化废为宝,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目前,阜阳市食用菌年种植面积1 400 hm2,年产量达4万t,产值达2亿多元。阜南县食用菌种植专业基地发展到20个,面积达到300 hm2,种植户9 500户,年产值6 000多万元。临泉县食用菌协会拥有会员1 200人,年种植双孢菇67 hm2、金针菇等33 hm2,消耗作物秸秆1万t、牛粪3 500 t,解决了3 000个劳动力就业。
1.3 以木材加工为纽带的再循环利用模式
依据木材加工层次,在木材加工过程中,利用其树枝、废木等生产高中密度纤维板或作造纸原料;利用锯末、树皮、枝桠、树根等发展木腐性食用菌,如木耳、金针菇等;栽培后的菌渣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目前,阜阳市有林地面积15万多hm2,活立木蓄积量895.8万m3,森林覆盖率16.4%,林木绿化率18.37%,年木材采伐量31.8万m3,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近几年来,随着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合理采伐、加工中木材基本得到了综合循环利用。阜南县是林业大县,林木面积5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该县依托大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年加工板材9万m3,使较小的树桠都能得到利用。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食用菌农民协会,利用锯末大力发展金针菇,目前年种植基地规模达14 hm2,每年锯末使用量达1 500多t。
1.4 以农产品加工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
各类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与有机废弃物进行深度加工、系列开发,就能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不断增值。阜阳市又是畜牧业大市,产值、产量在安徽省位居前列。安徽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一直把酒糟当作废物到处堆积,但从2003年开始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以来,在最初农产品小麦、高粱等加工成“文王”系列酒的同时,创立了“粮食—酒糟液—沼渣沼液—固体有机肥”等生态模式,使平均每天产生的150万t酒糟加工成高蛋白酒糟饲料,供给当地畜禽饲养户;其沼渣作肥料、沼液作农药,每年可供2 650 hm2农作物使用。临泉县长官镇农民王守红把酒糟经过高温消毒,与秸秆饲料混合初加工后用来喂牛,创造了“酒糟养牛法”,不仅节约了粮食、节约了成本,而且牛爱吃、长得快,效益大增,年出栏黄牛200头,获利20多万元。临泉县养鹅协会会长秦鸿谊,除用酒糟喂鹅外,他还把鹅粪通过沼气池发酵后,与其他植物营养物质混合,制成花卉有机肥,很受欢迎。在军工、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的活性炭,就是废弃的麻秆加工而成的,阜南县每年炭化麻秆能力2万t,产值4 500万元。
阜阳市市级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53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94家,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0家。安徽顶大集团年深加工转化甘薯、玉米、大米等1.8万t。安徽华源生物药业生产柠檬酸,年可加工转化玉米7.2万t。绿色食品企业——安徽三泰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小麦300多t,带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基地1.3万hm2。这些企业把初级农产品转化为深加工品,同时把所产生的副产品加工成饲料或者肥料,从而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环境污染。农产品在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轻工制品、生物能源、医药(化工)制造等各领域都能得到循环利用,既能致富农民,又能激活农村工业,使农业真正成为高效复合型产业。
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阜阳市虽然涌现了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探索了一些成功的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发展的规模还较小,循环的程度还较低,运用的能力还较弱,产生的影响还较浅。因此,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引导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6]。
2.1 切实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指导思想上,要强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把农业循环经济作为领导工作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规划、支持和引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次小循环、多次中循环、总体大循环。巩固发展现有典型,扩大试点与示范范围,努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
目前,千千万万个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一个生产单元也只能实现小循环,产生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延长产业链条。必须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中循环。必须抓好循环型农业工业园区建设,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包括养殖小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内,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有害污染物在园区内闭路循环,逐步实现农业产业之间、农业与工业之间、工业与工业之间的大循环。
2.3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选择一批成熟的生态循环模式大力推广,但不可搞“一刀切”。根据调查分析,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可主打“五大主线”的循环链条和链条之间的循环网,即以粮油及其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畜牧养殖和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加工循环经济链条;以林业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链条;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链条。5个链条相互交织利用,共生发展,形成实力强大的循环经济网。
2.4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国务院和一些省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各地要按照《意见》精神,专门出台一个《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文件,明确发展方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在发展产业中,自觉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2.5 建立必要的技术支撑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当前的一些技术总体上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开发上,对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规模经济、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明显不足。因此,要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共性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重点研发和推广农业工程技术、农业洁净生产技术和农业生态产业链技术,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创新步伐。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示范户,打造科研创新团队,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7-9]。
2.6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服务组织和农户等方面的共同参与。我们要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大力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基础知识、生产技能,使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把农业循环经济引向深入,努力建设生产快速发展、生活宽裕舒适、环境整洁美观、生态和谐友好、乡风健康文明、管理科学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0-11]。
[1]季昆森.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任丹丹,王宪恩,陈英姿,等.基于4R原则的农业循环经济初探[J].环境科学动态,2005(4):59-60.
[3]张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再思考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48-52.
[4]王姝.浅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J].农业经济,2005(1):62.
[5]季昆森.循环经济带来新的产业机遇 [N].人民日报,2006-08-28.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马同富.农业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园区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3):145-147.
[8]李增智,姚佐文.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320-327.
[9]马同富.关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思路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316-318,321.
[10]杨春,贾志平,王金梅,等.宝坻区农业循环经济现状与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Z1):151-152.
[11]杨苑苗,窦学诚.基于空间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