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体系的初步构想
2011-04-13冯平
冯 平
(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体系的初步构想
冯 平
(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由于缺乏开放的教学理念等,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体系。建立这一实践体系应从体系的规划、国家投入、实践主体、实践基地、实践课堂和实践内容等角度进行初步构想。
高等教育;实践体系;理论构想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近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在农民工招聘会上。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薪酬差距也在呈现缩小趋势,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薪酬待遇还比不过熟练的农民工[1]。就业岗位和薪酬水平折射出社会的价值评判,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呢?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错位
(一)用人单位渴求满意的大学毕业生
在大学生招聘会上,实践能力无疑是用人单位最关心的问题。“是否有实习经验”、“能否独立完成工作”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答题。参加过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强成为招聘单位优先考虑的招聘条件。最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2010年有超过630万大学毕业生,预计2015年后每年会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但各用人单位仍感到不易招到素质全面而优秀的大学生,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具备自信心、进取心,成熟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动手能力,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等[2],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普遍不足造成很多毕业生很难适应工作,用人单位不满意无形中也就很普遍。
(二)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大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路“考”来,最终进入大学。大学作为特殊的文化性组织,其教育思想预示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本应成为“促使个人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和有力工具”[3]。马克思曾借助极富情趣的社会生活形式,描述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情状[4]。今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旗帜鲜明地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实质和核心[5],而大学却往往陷入机械化的科学管理泥淖,连培养“完整的人”[6]的要求都很难落实。
大学的教育思维也多是自说自话,很难站到用人单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感受,以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较大缺陷,其突出表现就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在完成实际工作中暴露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人文素养和团队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前的教育体系所致。
二、象牙塔中的自我封闭教育
(一)单向度的自我循环
没有一流的教师很难办出一流的大学,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哈佛大学的第21任校长艾略特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深信“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7],从而通过聘请最优秀的学者任教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哈佛大学的声誉。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首先在于教师职业经历。我国大学教师大多是拿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后直接走上大学讲台的,很少经历过其他社会岗位的历练,由学生直接转变角色成为教师再去教学生,大学就这样通过自产自销的单向度体内循环进行发展。教师资源的单一渠道正严重危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肌体,试问,很少接触外界的教师怎么会培养出适应外部世界的学生?如果教授工商管理的教师完全由学校培养出来,而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甚至很少与企业打交道,他们又怎么可能把工商管理课程讲深讲透讲得生动呢?
(二)缺乏开放的办学理念
过于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略实践技能的淬炼,这是普遍存在于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我国高等教育的通病。教学型大学重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存在着知识落后、更新缓慢、内容枯燥、缺少实践的状况;研究型大学着重以教师为主体,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容易被放在次要的位置;教学、科研并重是教学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秉持的办学理念,而由于教育资源的紧缺,二者很难兼顾。无论是哪一种办学理念,都没有显现出高校文化应有的先进性、开放性,都由于忽略实践环节的作用而暴露出了大学办学理念的封闭。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大学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它们将“把学生培养成为世界公民”作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强调领导才能和团队精神的养成。它们一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便于学生与教师交流,文理科学生交叉选课,使学生能够发展多方面才能,便于开阔视野、训练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不同途径深入社会进行课外实践。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工作,甚至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利用大学和社会两个课堂实现自我素质提升。
(三)落后的教育方法
高等教育依然延续着应试教育的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看重学习成绩。现行的我国大学教学方法,就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教学体,教师在讲台上输出表演,学生则充当看客或听众,很容易置身事外。知识、信息等是从教师到学生单向流动的。在这种教学中,教育质量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作为标准的,不是通过实践来检验提升的。用比较的眼光看,在国际上单纯地采用这种非常落后的教学方法的大学是极为少见的。与社会的接触面不广,接触程度不深,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思想还比较幼稚,对即将从事的工作也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
与进入职场后相比,学生在学校里面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到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过于理论化的,而且还有不少部分是过时的。这与教材使用关系很大。教材是服务于师生授课的基本工具。现在很多高校采用通用教材,由于编撰时间较长、参与人员较多,以至于很多教材开始出版时,相关数据资料已经不新鲜了,不少提法已经改变和更换。教材使用数年后,对于实践的指导已经意义不大,但不少高校还在使用。过时的理论很容易让毕业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自卑感。因此,社会实践的及早介入,让学生和社会保持同步成长,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而建立一个具有系统和保障意义的实践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等教育实践体系的内涵
高等教育实践体系的概念是相对于教学体系而言的,它旨在保证大学生参与非课堂的社会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对自我的教育培养,是一个由实施主体、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共同组成的系统。
建设实践体系就是要在大学课堂之外,为学生确立第二课堂。第一课堂立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承和学习,第二课堂更多的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对专业知识的印证。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体,不可偏废任何一方。仅仅看重知识传承将会导致知识在传承中迷失方向,高等教育质量由于实践体系的缺失而孤木难支。基于高校自身管理者的出身,很多高校理论研究者不关注教育的实践体系,认为实践是校外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高等教育实践体系的理论系统,而现实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亟须新的实践理论支撑,对此问题目前国内尚未做过系统性研究,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笔者在下面的论述中尝试勾勒出国家高等教育实践体系的轮廓。
四、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体系
(一)做好规划
其中:{fe(p)}和{fa(p)}分别代表结构动态特性的试验值与分析值;R(p)称之为残差项;分别代表结构设计参数的下限和上限。
实践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运行主体、参与的社会组织、国家财政资金的拨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调整、学生实践的评价等,需要进行通盘的规划考虑。规划首先要确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的国家标准,要研究我国在校生的规模,结合实际需要设定实践时间的标准,如本科以下高等教育每年每生不应少于2个月的社会学习时间,硕、博研究生层次的高等教育,每年不应少于6个月的社会学习时间。通过充足的时间保证,使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进一步修正和丰富课堂知识。其次是国家财政资金拨付的规模。再次要明确参与实践体系的社会组织的准入标准。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可以接受学生实践,社会组织针对学生实践的组织计划及执行情况评价,这些都需要国家通过调研、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等方式进行研究确定。此外还要分析当前和今后国家需要支付多大量的资金才可以解决实践体系建设的问题。
(二)明确主体
国家高等教育社会实践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明确社会参与的主体。主体在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客体的存在意义的决定者。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体系包括以下主体:
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执行实践的行政主体,依法对实践体系进行投入、建设、评估和监督。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规划、资金拨付、影响评价、监督等,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地实践体系的具体管理和建设。
社会组织。各社会组织对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负有教育培养的社会义务,这是实践体系建设中最大的特点,是以往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具备的,由于涉及增加社会组织的义务问题,因此应当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一义务法源问题。社会组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各党派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始于1964年的白宫实习生计划是美国竞争最激烈、最具声望的实习项目。目前白宫每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招收大约100名实习生,条件是18岁以上的在读大学生、研究生,或刚从大学毕业的美国公民,实习生可在内阁事务办公室等30余个部门工作[8]。据悉,2011年白宫将首次为中国学生提供类似体验白宫实习工作的机会[9]。在高等教育实践上美国的做法堪称国际典范。
学生个体。学生是实践体系的核心,既是受体又是主体。不同专业及学历层次的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需求不同,需要分别与社会组织进行对接。如在工科、理科、文科基础上再进行细分,明确不同的社会组织可接收学生的类别,平衡学生实践的实际需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实践。
国家投入是保证高等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的资金基础。如以每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含硕、博士生)700万名来测算,每名学生每月实习费用以1500元计,每年大概需要投入150亿元。这个数字与飞速增长的国家财政收入相比较,并不是大数目。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83080亿元,教育支出2159.9亿元[10],150亿元只占财政收入的不足0.2%,占全年教育支出的6.9%。实践体系的投入是财政完全可以承担的。国家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实习补贴和机构培训。凡是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单位,每接收一名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由财政根据实习单位编号、账号、核对的实习学生编号直接拨付补贴,减轻社会组织的经济压力,鼓励社会组织接纳大学实习生,为高等教育实践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列入实践基地和实践课堂的单位,财政应给予一定量的资金支持,专款专用,供各实习单位购置实习器具等。
高等教育实践体系的建设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同时接受社会捐助、捐赠。国家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践基地和实践课堂。可以捐助者命名实践基地和实践课堂等形式,对捐助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实现多渠道融资模式,以给实践体系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实践基地与实践课堂
实践基地是可接纳50名以上实习生的社会组织,可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实践基地以班组进行建设,设专门的职业经理或指导教师进行管理,组织学生参与生产、科研、理论研讨等活动。实践基地根据性质不同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原则上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按照学生专业进行细分,学校也可依社会实践基地的反馈进行专业调整,实现学校与实践单位的专业互动。如最近有院校设置拆迁专业,就可在拆迁量大的城市设立实践基地,供学生研究拆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逐渐延伸研究的深度。实践课堂是指可接纳1~50名实习生的社会组织,管理相对比较分散,但同样需要明确专人负责,为实习学生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五)设计好实践内容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与大学课堂截然不同的一个教育过程,要由大学课堂的动脑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动手。因此,要设计好实践内容,确保不流于形式。实践内容应强化两个方面:
一是实际运用。要有利于深入进行专业思考和专业研究,实践内容要实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计算机公司实习,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化工厂,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考古现场参与考古发掘。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实践经历,其核心就是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社会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是动手能力。要突破常规的社会实践“乡下看看、山上转转、厂里参观”的模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学生年级的高低和实践需求的不同,进行岗位安排。如一年级学生进车间,二年级学生跑市场,三年级学生搞研发,四年级学生做高管,当然这些都是辅助性、支持性的工作岗位。在美国白宫,实习生可以接触国家决策者,这值得我们学习。给学生不同的岗位,增加他们的认识阅历和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迅速了解就业市场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不足,便于回校后有针对性地提高。对实践内容的充分运用,可以全面解决大学生与社会隔离的状态,真正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满足当前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11],高等教育实践体系就是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而进行的建设性构想,其核心是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人才素质问题和国家产业转型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问题。通过实践体系建设,可以达到人才培养的实用化、专业化、理论化,节省大学毕业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时间,提高我国的劳动效率,充分发挥大学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使高端人才人尽其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效力。
[1]黄轶涵.大学生和农民工起薪调查:多学四年少拿几百[EB/OL].http://edu.qq.com/a/20101210/000089.htm.
[2]招聘会系列报道二:招聘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EB/OL].http://news.cucn.edu.cn/lc/News/html/newsSite/ngxw/2010-11-29/68-2010112909 1836.html,2010-11-29.
[3]王北生.GNH视域中的当代教育功能[J].教育研究,2008,(3):24.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5]王峰明.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1):55—60.
[6][印度]克里希那穆提.思考从结论开始吗?——生命的注释[M].徐文晓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10.
[7]朱国宏.哈佛帝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02.
[8]组织方称美国白宫到中国大陆选拔实习生系误读[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2-22/2858553.shtml,2011-02-22.
[9]10名重庆优秀青年将被选拔至美国白宫实习[EB/OL].http://www.news.sina.com.cn/c/2011-02-21/124021988257.shtml,2011-02-21.
[10]我国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83080亿元[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1-02-14/070521949592.shtml,2011-02-14.
[11]李为忠.由偏执走向和谐:高等教育功能观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0,(2):203.
G64
A
1007-905X(2011)03-0185-03
2011-02-10
冯平(1979— ),女,河南襄城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