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的高职党建创新研究
2011-04-13张惠贞
张惠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3)
0 引言
2010 年9 月13 日至14 日,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高等职业院校,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这就明确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具体要求。 在实践中,人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没有校企深度合作,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势必会存在着较大的危机。”[2]然而,校企深度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建创新如何适应并引领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胡锦涛同志在2010 年7 月13 日至14 日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3]因此,研究校企深度合作合作过程中高职党建创新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笔者认为,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党建工作创新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高职党建思想创新
“人在行动以前,总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并依据这种目的建构准备实行的计划。 实践就是在这种目的和计划指导下的行动。”[4]54哲学原理充分说明了思想创新的引领作用。
那么,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高职党建思想创新呢?
1.1 要科学预测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师生员工面临的工作、学习环境会因来自市场因素的影响发生重大变化。而环境的变化会对师生员工的观念、 意志带来冲击,并进而对自身行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对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放任自流,无疑会出现更多带有负面影响的社会现象,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职能受到威胁。 而如果我们的培养对象不能充分体现党的意志,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传统的高职党建工作进行适应性创新,以便在校企深度合作这一新的环境和条件下让其继续引领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2 要深入分析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党建问题的因素
环境变化对高职党建的影响因素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第一,企业生产目的——利润最大化的影响会使师生员工的注意力集中于成本、技术、产品、效益等盈利性因素,而将党建问题“束之高阁”。 第二,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信念及行为规范的影响,会对师生员工在学校长期形成的价值、信念及行为规范产生冲击,传统党建方式方法出现不适应状态。 第三, 校企交流——教学、科研、实习、生产、就业等相互渗透的影响,会使师生员工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市场因素,导致党建成效在相当程度上产生失真现象,隐蔽性问题日益凸显。
1.3 要明确提出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党建创新的思路
针对预测和分析的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的党建问题,笔者试提出如下创新思路:第一,高职党组织要在充分认识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党建创新难度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党建宗旨与客观状况的融合之处,并将此作为党建创新的切入点。 第二,高职党组织要主动联系企业党组织,共同研究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党建问题,在将党建创新纳入校企统一计划的过程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第三,校企双方党组织要针对党建共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下发联合文件,建立共同制度,开展统一活动。思想认识到位,就能够为解决校企深度合作合作过程中的党建问题奠定基础。
2 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高职党建组织创新
“组织,即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而组成的一种权责角色结构。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和权利责任制度。”[5]211-212管理原理明确告诉我们组织创新的执行作用。
那么,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党建组织创新呢?
2.1 要建立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党建联合组织
在具体分析校企双方传统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可以成立由高职院校党组织牵头的校企党建联合组织。 该组织按照校企双方架构,分为联合党委、联合总支和联合支部。 联合党委由高职院校派出书记,企业派出副书记;总支由高职院校专业系部派出书记,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派出副书记;支部由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派出书记, 由企业车间派出副书记。其余成员由校企双方商定。联合党组织遵循党章规定的组织原则, 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 校企双方组织成员分别侧重对本单位党组织负责。
2.2 要研究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党建工作任务
党建联合组织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做好这项工作,联合组织应在时间、资金、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文件,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具体来说,联合党委宏观指导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的党建工作,下达党建阶段性工作任务,下发党建工作文件,考核党建工作状况;联合总支上传下达联合党委指示精神和联合支部工作情况,具体指导联合支部的工作,为联合支部的具体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支部按照上级组织要求,开展日常工作,在党员发展、评先奖优、弘扬正气、品德修养、组织原则等方面开展教育、激励活动。
2.3 要明确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党建工作职责
前面提到的“党建联合组织”及其“联合组织”的工作任务,从理论层面看比较简单,而在具体工作中,其工作难度则会由于时间、距离、经费、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大大增加,因此,划分党建工作职责很有必要。学生在企业期间,联合组织的企业成员要承担主要职责,具体来说,就是起监督保证作用。 学校派出的“联合组织”的成员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应得到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学校成员有责任及时向企业通报党建工作情况,尤其是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与企业协商解决。 学校成员不在企业现场时,企业成员也有责任关注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总之,要建立和形成“党建联合组织”工作机制,并在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中实现“校、企、学”3 方共赢。
组织措施得力,就能够为解决校企深度合作合作过程中的党建问题提供保证。
3 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高职党建作风创新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6]。“三大作风”清晰地揭示了党组织作风创新的模范作用。
那么,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党建作风创新呢?
3.1 要建立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机制
笔者认为:“双师型” 教师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了,“三师型”教师(即既懂得高职教学规律,具备从事高职理论教学的资格,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并能生产或制造出达到市场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还能够把握本行业或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规律,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复合型教师)才符合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为此,党建联合组织应当建议校企双方的决策者、领导者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党建范围,在人、财、物、时间、信息诸方面提供保障,建章立制,督促高职师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督促企业员工不断提炼和总结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 学校应积极邀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工作,并把派遣教师到企业锻炼作为硬指标;企业应积极邀请学校专家、教授参与生产科研工作,并把派遣职工到学校接受培训作为硬指标。 校企双方达成协议,对于理论或实践偏颇的进行惩罚,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卓越的进行奖励。
3.2 要落实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
校企双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特别注重密切联系群众,要按照“党建联合组织”共同制订的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真正到群众中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果培养人才的干部和领导不了解“一线”基本情况,不知道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就很难在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校企合作在相当程度上就会停留在“浮浅”的层面上,以校企深度合作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就失去了意义。
3.3 要改进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
按照年龄层次划分的话,35 岁以下的师生员工很难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一团和气社会风气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性格”、办事求人的经验教训等,都使得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遭受重创。 随之而出现的不良现象是师生员工之间隔阂加重、心理问题逐渐增加、不安定因素随时抬头。 因此,要通过恰到好处的文娱活动、符合问题特征的征文活动、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事故后果的编辑展示、及时温馨的交流谈心、先进人物的事迹介绍、工作场地的展板内容、网络交流的问题回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要求,并积极开展自我解剖,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
作风建设优良,就能够为解决校企深度合作合作过程中的党建问题提供保证。
4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深度合作中会有不少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当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企深度合作,与20 世纪60~70 年代的校企合作相比,有着显著差别,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合作双方在所有制、社会职能、目标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这些差别促使我们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 而党建创新能够解决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包括党建创新工作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校企深度合作的成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中国教育报. 我国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已确定[N]. 中国教育报,2010-09-20(1).
[2] 洪贞银.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62-67.
[3] 徐京跃、吴晶.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 中国教育报,2010-07-15(1).
[4] 马广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 阎毅,耿春华,杨涌滨. 管理学原理[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6]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M]// 毛泽东选集:3 卷. 1966 年横排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