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
2011-04-12赵应灿
赵应灿,胡 强,张 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痛苦少、切口小、恢复快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广大的基层医院也普遍开展。对有腹部手术史、腹腔有广泛粘连者手术难度增大、合并症增多、中转开腹率增加,过去认为是手术禁忌证。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多,经验逐渐积累,加之器械改进、技术提高,使得有上腹部手术史腹腔严重粘连的患者也可顺利完成LC。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对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1-01~2009-12共收治54例过去有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其中19例有上腹部手术史,35例有中、下腹部手术史。54例患者中男23例,女31例;年龄18~76岁,平均46岁。
1.2 方法 因腹腔内广泛粘连,传统的脐部下缘穿刺有一定的盲目性,易损伤肠管。所以穿刺点一般选择在原手术切口5 cm以外的地方。如果考虑到过去有过腹膜炎病史者,因腹腔粘连广泛,可以开放法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在腹腔镜引导下插入各操作器械,采用钝锐结合法分离右上腹粘连,显露胆囊。胆囊处理采取钝性分离、锐性分离与电切相结合,顺行和逆行相结合方法切除。术毕视具体情况于小网膜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4~72拔除。
2 结 果
54例中45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5 min,3例胃肠损伤于镜下完成修补,2例术后24 h发现腹膜炎开腹探查,5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2例因出血明显中转开腹,本组54例共9例转开腹手术,LC成功率83%,无一例病死。
3 讨 论
3.1 腹腔粘连和右上腹炎症评估 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但粘连的部位及程度与疾病类型、手术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间隔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腹部手术后一般0.5~1年粘连反应最为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粘连减轻,数年后多成为膜状粘连,易于分离。当胆囊有急性炎症或急性炎症未完全消退时,右上腹腹腔脏器往往与胆囊或胆囊三角、胆囊壶腹部粘连,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的粘连疏松,易于分离。发病时间超过72 h以后,粘连逐渐难以分离。发病已超过72 h者应当采用非手术治疗,等待至慢性期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1]。手术前注意评估患者的局部炎症粘连情况。
3.2 气腹的建立 是否顺利地建立气腹是能否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关键之一,上腹部有手术史的患者往往粘连多在上腹部。尤其是既往有腹膜炎的患者,粘连面积往往较大,常规的脐下穿刺容易损伤脐下的粘连脏器。此时选择穿刺点需要避开原来切口5 cm或更远,或者直接做开放小切口进入腹腔,再置入troca,送入腹腔镜,在直视下引导刺入剑突下和右肋缘下troca。开放的小切口可以缝合,避免术中腹腔漏气。
3.3 腹腔粘连的处理 开放法置入腹腔镜最为安全。小切口附近的粘连可以用手指分离。待腹腔镜插入腹腔后,游离小切口周围的粘连。寻找腹腔内无粘连区。此时只有一个操作孔,只能单手操作,注意不要损伤粘连的肠管,原手术切口周围的粘连一般较疏松,运用电切和钝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将粘连与腹膜分离,紧靠切口下的粘连为致密粘连,需要电凝钩电切或剪刀。分离粘连时注意分清肠管,避免分破肠管。粘连严重的患者往往胆囊不能够显露。此时需要沿肝的脏面逐渐分离,显露胆囊。沿胆囊壁分离大网膜及胃肠的粘连,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分离。注意分离区域能够完成胆囊切除即可,不必过多分离与肝脏和肝门的粘连,以免造成严重损伤。在有的病例中遇到胃及十二指肠与肝脏形成的致密粘连,分离相当困难,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伤胃及十二指肠,此时分离需要十分小心。遇到坚硬致密界限不清的粘连时,不要强行分离,可用血管钳夹住纱布球,在致密粘连的周围进行钝性分离,将相对疏松的粘连松解后,剩下较小面积的致密粘连,辨清界限相对较容易,此时采用电切的方式或用剪刀进行锐性分离,就会减少胃及十二指肠损伤[2]。
3.4 出血的处理 手术过程中常可以遇到出血的情况。在分离大网膜与腹壁粘连时,注意钳夹大网膜分离后给予电凝后松开大网膜可以减少出血,注意防止太靠近胃肠导致灼伤。在分离大网膜与肝脏的粘连时出血,往往是肝组织被撕裂或损伤,但肝组织损伤往往比较表浅,电凝止血多数可以止血。个别不能止血的可以加持棉球压迫数分钟,也能有好的效果,渗血不严重时多数可以自行止血。不必反复处理肝脏损伤处,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胆囊三角的出血处理比较危险,首先应解剖清楚,钳夹切断胆囊动脉时靠近胆囊壁,以使胆囊动脉出血时再次钳夹能够有一定余地,防止损伤胆管。其次出血时医师应镇静,配合默契,避免慌张和盲目上钛夹止血,以免导致胆管和其它脏器损伤。认清出血点后再上钛夹止血。
3.5 合理放置腹腔引流 腹腔引流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放置腹腔引流管便于观察手术后有无胆漏及出血发生,能够减少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及程度,对于术中出血较多、胆囊分离破溃、急性、亚急性胆囊炎、腹腔及胆囊粘连较重,胆囊床分离多及困难者,胆囊管较粗及钛夹胆囊管不理想者均宜放置引流管引流[3]。
3.6 中转开腹 由于粘连,有时又有炎症,LC的难度增大,因此医师沉着镇定的心态,耐心细致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决定因素。但在胆囊周围发生较广泛的粘连,胆囊壁炎性增厚萎缩,可大大增加手术难度。尤其注意在胆囊三角区粘连呈冰冻化,局部解剖层次不清时,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仍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它可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4]。
[1]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2.
[2]龚连生,张阳德.腹腔镜胆道外科手术中腹腔粘连的处理方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06):886-887.
[3]曾 涛,李 佳.LC在腹腔粘连的胆囊结石病中的应用体会[J].四川医学,2006,27(07):730-731.
[4]吴志先,冯 勇,孟祥光.胆囊周围高度粘连时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04):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