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2011-04-12于丽锦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科波菲狄更斯人道主义

于丽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 123000)

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于丽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 123000)

本文分析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所映射的狄更斯的悲剧童年和他日后文学创作风格之间的联系,认识其深邃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卫·科波菲尔》正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有力体现,作家以主人公悲剧的童年经历唤醒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儿童的广泛关注,以期改变其在社会中生存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狄更斯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儿童的情感偏重于同情和怜悯,却并未探讨出一条可以解救其脱离苦海的路。因此,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虽然有着积极的一面看,但也有着相对消极的因素。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

一、序言

狄更斯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小说以儿童大卫·科波菲尔的痛苦生活经历为切入点,“涉及到维多利亚社会中人的命运、前途、婚姻以及教育、法律、政治等许多社会重大问题。”由此,人们素来将大卫·科菲波尔视为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载体。此外,本文认为大卫·科波菲尔这一形象不仅仅代表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卫悲惨的童年经历更是直指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及其教育方式,因而带着浓郁的批判性质。

事实证明,狄更斯真情实感的抒写和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呼吁着实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如因他的写作英国当局开始关注和整顿那些虐待儿童的学校;关注对贫困儿童的帮教等等。因此,无论是以历史角度,还是以现实角度来审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都堪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至今仍未褪色。

二、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的成因

童年生活对一个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能够影响我们价值观、世界观和情感意识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人一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如狄更斯,正是由于其童年那段痛苦的生活经历,才使得他在成年后写出了震撼人心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且小说主人公大卫的形象如此真实、生动、发人深省;也让作家的视角始终停留在那些生活惨淡并贫困的儿童身上,以无尽的同情和怜惜刻画着这个稚嫩却悲情的生命。应该说,在世界文学的殿堂中,狄更斯是第一个倾注极大精力创造儿童形象的作家,且他在塑造儿童形象上更取得了独创性的成就。当代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评价道:“英国作家中,没有一个能比狄更斯更好地描绘童年。”而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狄更斯包含真情的人道主义呼声,的确改变了很多不良的社会现状,为英国儿童的教育和生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

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是把“仁爱”、“忍让”、“宽恕”的精神,“自由”、“平等”、“博爱”的宗旨,自身的生活经历、信仰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1.“善”与“爱”的集合

《大卫·科波菲尔》中处处张扬着人道主义的“博爱”和“仁善”,这与作家狄更斯的基督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换言之,这种“大爱”和“大善”正带着浓郁的基督教气息。

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崛起,其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即:文艺复兴以来提倡的人性回归和解放蜕变为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当时许许多多的作家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宗教中,尤其是基督教以及它所宣扬的“博爱”、“宽容”等思想,更成为当时文学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来源,人们借此批判社会制度,解决社会矛盾并构筑起理想的“天国式”家园。“人不仅有利己自爱的本能,还有利他爱群的本能,不仅有情欲和感官的需要,也有理智和道德的需要。因此,一方面他们推崇以自由、平等为内核的个人权利和尘世的幸福生活,提倡合理的利己主义,即有法律、道德、理性等限制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求人们爱世上的所有人、宽恕整个世界,赞美人们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为他人利益和人类幸福而献身。”这也正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所指的方向——偏重于伦理的人性倡导。

于是,细读《大卫·科波菲尔》,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感触:大卫悲惨的童年是小说的表征,其内在要说明的是处于物质利益下的婚姻和家庭的悲剧,它严厉批判了物质利益中人性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偏颇。同时,无论如何批判和再现,作家狄更斯的宗旨都是对高尚的、诚实的、仁爱的、宽容的、善良的、正值的人性的肯定和赞扬。

2.偏重人物的外在感化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偏重于人物的外在感化,而不是内在的自省。例如其作品中有许多集多重美德于一身的人物,他们周身散发着纯洁、神圣的光芒,犹如天使一般绽开“爱”与“善”的羽翼,无私地抚慰那些受到伤害的、具有卑劣脾性的、脆弱无助的灵魂,给予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和力量,促使他们获得灵魂的重生。

比如安妮斯,这位狄更斯笔下最最完美的女性,更是集美德和美貌于一身。她不仅矢志不渝的保护着可怜的老人,更从未动摇的支持着拥有不幸人生的大卫·科波菲尔。在小说的结尾,大卫和安妮斯的结合无疑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即二人都以爱来度量一切、排斥物质利诱。当然,也正是由于这高尚无私的情感和意志,才使得他们能够在漫长的困苦生活中相依相守,彼此扶持,坚韧不屈的承担一切。再如那个衣着喜好怪异、行为言谈夸张的姨婆贝西小姐,在她古怪另类的外表下却有着一个十分善良而慈爱的心,她曾对大卫说“无论在什么时候,绝不可自卑自私,绝不可弄虚做伪,绝不可残酷无情”,这句话最终成为了大卫·科波菲尔一生的座右铭,使他无论出于何种境地都能够保持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努力的去争取未来幸福的生活。

纵观拥有纯洁美德的人,他们以最质朴、美好的灵魂,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人性最深刻的内涵,为那些走入歧途或遭受伤害的人带去温暖和启迪。

3.软弱温和的韵味

十八至十九世纪,人道主义精神之于当时的文学创作并不是一个罕见的思想意识。事实上,当时许多知名作家的字里行间都有对社会道德体制的严厉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如法国大作家雨果、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作家狄更斯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伟大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又是各具特色的,如像战士一样激烈、坚决的雨果,他说“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胸怀博大宽厚的托尔斯泰,其人道主义情怀表现的好似沧海般雄浑厚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义更重于理性,好像带着神的光芒劈开人性的晦暗,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希望;而狄更斯,他的人道主义则带着传统英国绅士的气息,浪漫柔和而有着华丽的伤感。基于这一特征,狄更斯虽然敢于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端,却缺少了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坚韧灵魂。

(二)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成因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成因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经历;二是基督教精神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1.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

幼年狄更斯生活在一个贫困与冷漠的家庭中。先是父亲因债务被捕,后又迫于生计而去做学徒。从此,幼小的狄更斯彻底失去了念书的机会,开始了让他毕生难以释怀的学徒打工经历。对于这段生活,他曾对友人感慨:“当我在贝赫姆街狭小黑暗的后阁楼里,想到我离开差塔姆所失去的一切,我真想牺牲一切——如果我还有什么可以牺牲的话——只要能进入任何一所学校……悲惨的童年生活为狄更斯的一生带来了不可愈合的创伤,而随着年龄及知名度的增长,这段经历更成为其事业发展路途中的一个重大阻碍。

其实,狄更斯本人的生活和思想与他笔下的大卫·科波菲尔何其相似。他们都有一个磨难重重的童年,却又都能够将这痛苦化为精神层面的财富,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心态。

2.基督教精神的影响

在基督教教义中,儿童是如天使一般,善良、纯洁、美好的象征。甚至可以说,儿童对于天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天堂,其中没有战争也没有卑劣;没有忧伤也没有绝望,孩子的世界永远是平和的湛蓝色,即便下着雨也依旧带有纯洁的泥土芬芳。

对狄更斯而言,儿童的意义也许不仅是“讴歌纯洁灵魂”。如上文所述,作家曾经历十分不堪的童年,他体验过那种心酸和无助,在讴歌之外他还有着他的担忧和憧憬。因此,在基督教精神、道德意识与本人经历的共同作用下,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的痛苦童年就成了必然,作家以如此痛苦的人生之初对比本该灿烂无忧的儿童生活,其意义自然显而易见。而从这一角度上说,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早已深于其他许多作家。

二、结语

几个世纪过去了,但狄更斯笔下的大卫·科波菲尔却依旧被人们所喜爱,大卫童年经历所酝酿的社会意义亦始终是人们关注和思索的重点。可见,大卫所折射出的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早已穿越时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十九世纪后一大批小说的创作方向。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任何一位作家的决定性评价都是不存在的。毕竟,我们的任何一种观念和意识都与所身处的时代、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时代在变,我们的观念则必定也会变。所以,当我们以现代的视角去看待狄更斯和他的大卫·科波菲尔时,虽然难免为其中软弱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喟叹,却依旧感动于大卫畸形童年对社会体制和教育方式的无声控诉,感慨于狄更斯真实、动情的呼吁。

I106.4

A

1003-4145[2011]专辑-0125-02

2011-11-12

于丽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生在读,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宋绪芬)

猜你喜欢

科波菲狄更斯人道主义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书·《大卫·科波菲尔》
书·《大卫·科波菲尔》
跟踪导练(一)5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