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酊注射治疗85例口腔黏液腺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2011-04-12刘华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4期
关键词:碘酊术区黏液

刘华联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常州,213000)

2008年至今作者采用碘酊注射治疗的85例黏液腺囊肿并将其与71例手术切除病例做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口腔黏液腺囊肿患者156例。其中男68例,女88例;年龄 5~55岁;病变部位:下唇100例,舌腹48例,颊部 8例;病程1个月~1年;囊肿大小2~8 mm。将156例患者按照随机加个人选择的原则分为2组,即手术切除组71例,碘酊注射组85例。

碘酊治疗组:术区常规消毒,用空针从囊肿边缘正常黏膜刺入囊腔内,抽尽囊液,然后换备有碘酊的针管,向囊腔内注射2%碘酊0.2~0.5 mL,直到囊壁由透明色变成紫黑色。2~3 min后,再将碘酊抽出,用于棉球加压注射点,抽出针头,术后酒精黏膜脱碘。如一次注射后囊肿未消失,两周后再以同法注射。

手术治疗组:术区常规消毒后,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纵向梭形切开黏膜,在黏膜下囊壁外钝性分离囊壁,手术同时切除和囊肿相连的腺体,对位缝合黏膜。2组患者均嘱其两周复查1次,后每月复查1次,共复查5次。

疗效标准分痊愈、有效、无效。

结果:平均操作时间:碘酊治疗组为为 4 min,手术治疗组为9 min。

一般情况观察:术后1 d,碘酊注射患者自觉有肿胀感,囊肿黏膜表面紫色,基本可以正常饮食,无明显疼痛;手术切除术后有轻微肿胀、疼痛,流质饮食为主,进食疼痛感明显。术后1周:碘酊注射后可见囊肿表面黏膜发白,无肿胀感,囊肿形态消失;手术切除后组织无肿胀,仍有疼痛不适,术区有疤痕。术后3个月:如无复发,手术切除及碘酊注射均无明显疼痛及形态异常,手术切除区域有轻微瘢痕,但碘酊注射组形态无异常,无瘢痕。

3个月后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口腔黏液囊肿的疗效:碘酊治疗组 85例,其中治愈8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7.6%;手术治疗组71例,治愈6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8.6%。两种不同方法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 论

黏液腺囊肿[1]是口腔科常见的良性病变,通常是由于黏膜下的黏液腺因外伤或炎症等原因使腺管阻塞,黏液排出障碍,腺管扩张,或黏液经破裂的导管排出于组织问潴留而形成囊肿,好发于下唇、舌尖腹侧等部位。采用碘酊治疗黏液腺囊肿既是利用此原理破坏囊壁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破坏囊肿[2-3]。

手术治疗囊肿创伤较大,术中或术后出血较多,术后需缝合伤口,囊肿如果较大,手术后疤痕形成易导致唇畸形,术后疼痛导致患者进食及言语障碍。而碘酊囊腔注射,其操作简单,患者畏惧感轻,痛苦相对较小,术后术区疤痕和外形改变小,临床上是—种比较理想并值得大力推广的方法。

作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射时需从囊肿边缘基底部位正常黏膜刺入,这样可以避免刺破囊壁,因刺破囊壁容易导致复发,同时碘酊易于停留在囊腔内,作用充分;注射药物时动作一定要缓慢、轻柔,防止因为用力过猛造成囊壁破裂;尽量避免将碘酊洒落于正常组织,进而引起黏膜组织的纤维化以及变形甚至坏死。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00.

[2]周 毅,刘学丽,闫世霞,等.E1腔黏液囊肿保守治疗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4,10(3):449.

[3]陈俊良,何 芸,夏德林.碘酊治疗黏液腺囊肿9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13):101.

猜你喜欢

碘酊术区黏液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浅论护理实践中常用皮肤消毒剂化学特性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氟康唑联合眼部碘酊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6例体会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