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无痛无汗症1例
2011-04-12曲新强王剑利郭德亮
曲新强,王剑利,郭德亮,付 磊
患者,女,6岁。因从2 m高处坠下致左肘部肿胀畸形入院。患者系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病史。患者出生后发育迟缓,6岁智力相当于3岁儿童,语言幼稚,日常体温在38℃左右,反复发热、全身无汗、发热时烦躁不安,经吹冷风或冷水冲洗后方能安静。患者曾出现左足、右胫骨、右肱骨髁上多处骨折,除右肱骨髁上曾行关节清理术,余均事后发现,未经治疗愈合,经常发生手足皲裂、出血等。查体:意识清,口齿不清,查体欠配合,全身皮肤干燥、除鼻尖外全身均无汗,弹性差,毳毛明显,手足皮肤粗糙干厚,呈“象皮”状,手指短小,足跟皲裂达皮下,口腔检查:仅余3A、4A、3B、4B;心肺腹未见异常,左肘关节肿胀明显,外髁处可触及游离骨块,左肘关节内翻畸形,屈伸度受限,左足高弓畸形;双膝反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均无异常;X线片示:左肱骨外髁骨折(Ⅲ型)、右肘关节内翻畸形;特殊检查:视、听、触觉正常,痛觉缺如。皮肤活检皮肤组织结构及汗腺形态正常,周围神经无髓鞘及细小有髓鞘纤维丢失,符合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诊断。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左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预防感染;患者于术后第2天出现体温升高,达40.3℃,给予乙醇擦浴及冰袋冷敷,效果好。术后5 d出院。
CIPA首先由Dearbom1932年报道,1983年Dyck等将伴有痛觉缺乏的各种疾病和自主神经病分类,CIPA即为其Ⅳ型,男女比例为3∶1,病因至今不明,现观点认为,CIPA是由于酪氨酸受体激酶1(NTRK1)的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生长因子生成减少,进而造成无髓神经纤维减少或消失。临床表现为:①感觉障碍:该病突出症状,80%患者全身性痛觉消失,有自残行为,咬舌和手指;②发热:自出生后经常反复不明原因发热,反复发热、全身无汗、发热时烦躁不安,经吹冷风或冷水冲洗后方能安静;③全身皮肤干燥:弹性差,毳毛明显,手足皮肤粗糙等;④外伤及感染:动作“粗笨”,频受外伤;⑤智力低下:精神运动障碍,语言幼稚。诊断:碘淀粉法发汗定性试验,皮肤活检可确诊。该病目前无特殊治疗,只能对患者加强管护,防止外伤及自残;发热时行对症处理。CIPA主要需与自毁容貌(Lesch-Nyhan)综合征、神经进行性肌萎缩(Charcot-Marie-Tooth)综合征、无汗外胚层发育发育不良相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