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言与地域环境的关系
2011-04-12孙婧
孙婧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大同方言与地域环境的关系
孙婧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大同方言的发展与大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以及人文历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大同方言与地域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域环境对方言的影响。
大同方言;地域环境;关系
大同方言作为山西北区方言的重要一支,是大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大同方言可以看出大同的自然地域环境、经济地域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自然地域环境对大同方言的影响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相接。大同境内兼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以山地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地势起伏不平,全市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从而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
大同属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是-11.3℃。正如当地的九九歌描述的那样:“一九二九,牙门儿(牙门儿:把门稍开一点缝。)叫狗;三九四九,冻烂碓臼;五九六九,开门儿大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儿遍地走;十九不消算,地头等饭罐。”而那句“西北风,一场空”的气候谚语也告诉我们在大同即使是阴云密布,只要刮西北风就不会下雨。大同的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于是有了这句“雷声雨,三后晌”,说的便是大同雷阵雨往往下三个下午的气候特点。另外,大同方言中还有许多依当地的气候而流传的农耕谚语:“头伏萝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
大同方言还有对节气特点的描写如:“二月清,遍地青;三月清,没一根。”意思是说清明如果在农历二月的话则青草遍地,如果在农历三月则难得见一根青草。
二、经济基础和价值观念对大同方言的影响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重要能源基地,60年来,大同煤矿集团以17亿多吨优质煤炭业绩,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能源动力。朴实的大同人民辛勤劳作为全国的能源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数来宝《夸大同》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大同经济状况的:“大同这个地方就是好,地上地下全是宝,挖开个窟窿就能看见煤,撮上一锹黑土就能当化肥,搬上圪瘩石头就能炼焦炭,支上几个风叶就能发电,不信您就投资看一看,松松儿就挣它好几万,你说倩不倩(好不好)。”
(一)乐观、自信 大同方言体现出大同人辛勤劳作、乐观进取、不畏困难、自信的人生观。如:
冷水就饭,吃成个肉蛋。
脸儿壮,吃得胖。(脸儿壮,是不怕笑话的意思。)
三年还等你个润月年呢。(时机总会到来)
真的假不了,琉璃瓦不了。(是金子总会发光)
身儿正,不怕影儿斜。
(二)生动、幽默、俏皮 大同方言经常选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幽默而生动。如:
采凉山上望御河,远水解不了近渴。(采凉山、御河均在大同城东,但相距甚远。)
你骑十(上)骆驼逮耗子,悠的好套子!(大同人挖苦别人卖关子)
让你洗锅你不洗锅,扒得锅是洗耳朵。
白天游影走四方,黑夜挠(熬)油补裤裆(大同人形容做事不提前准备好,到了跟前着急)
屎巴牛踢飞腿,露露你那黑腿腿(大同人形容好出风头的人)
三、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同方言的影响
被誉为“塞上名城”的大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绚烂的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同方言,与此同时大同方言也处处映射着大同独特的人文气息。
(一)“拢旺火” 大同是著名的煤都,丰富的煤炭资源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节日中“垒旺火”便是其中之一。大同人称“垒旺火”为“拢旺火”,这里的“拢”,是聚拢的意思,表达了人们希望把财富、好运、喜气都拢到自己家的美好愿望。
拢旺火首先要选炭(大同的方言中称煤为“炭”),从下到上,炭要一层比一层小。最大的炭叫“毛炭”,一般一块毛炭有一百公斤左右。垒好了旺火还要罩一个“旺火罩”,最后在旺火的中间放一个条幅“旺气冲天”。
拢旺火时,“倒了”、“塌了”等不吉利的话是不能说的。点旺火也不能说“贵揭(无论如何)点不着”和“这旺火咋这么不旺呢?”在“旺火”燃烧的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塌”,如果塌了,也要说“谢”了,在大同方言里称商店倒闭才叫“塌”。
(二)形形色色的“糕” 大同过去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比较贫困,以当地产的粗粮为主食,糕就成了老百姓生活的主要支柱,人们曾笑谈一日三餐为:“早饭稀饭注糕,午饭蒸现糕,晚饭火烤糕。”由于糕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老百姓也经常用糕打比方,形成了许多许多与糕相联系的俗语。比如:
逮糕贼:也叫“吃糕货”,本义是吃很多糕的人,比喻只能吃不能干活的人。
踩糕的:本义指用拳头和手掌用力踩压蒸熟的糕面,使其变得筋而软。比喻一个人手的动作笨重。
捏糕的:本义指包糕时用手指捏住口,比喻一个人手指的动作轻巧,经常含有贬义。
油抹糕两面光:本义指蒸熟踩好的糕上抹油使其光滑不沾盆。引申义是用来讽刺那些待人处事圆滑,不愿得罪人,两面讨好的人。
(三)方言中的“寡”字 在大同方言中,“寡”的基本含义就是淡儿无味,不咸为寡。大同地区冬季寒冷,过去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时候,基本上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于是,家家户户都将秋天的白菜、芥菜腌制起来,以备冬季食用。因而,形成了喜欢吃辛辣咸酸口味的习惯。俗语有“十个厨师九个咸,剩下一个忘放盐”之说。在大同方言里表示味道“淡”的常用词是“甜”和“寡”。如:
“这菜味道好吧?”
“这菜寡(或甜)得没吃头。”
“寡”的本意是“淡而无味”,后多比喻某些人说话多或行为无聊,让人讨厌。如:
寡人:本是春秋时,诸侯及诸侯夫人的自称词,后来成为帝王的自称词,一斑用于谦称。大同方言只指废话连篇或行为无聊的人。如:“你真是个寡人,啥也说。”
“寡货”、“寡猴”、与“寡人”意思基本相同。只是“货”和“猴”是山西北部方言詈词的后缀,使用这两个词时,责备的语气更重一些。
(四)方言中的四字熟语 在大同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四字式熟语,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
瓷眉杏眼(形容呆)
囊眉粪眼(形容窝囊)
瞎眉触眼(形容莽撞)
打架隔厌(形容相处不融洽)
心猫呼烂(形容心情烦躁)
闪深塌浅(形容人做事不稳重)
四、历史沿革对大同方言的影响
大同在原始社会就有居民生活,春秋时期为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娄烦”所占,战国时期为赵国的北部边陲,秦统一后,曾筑长城以抵御匈奴。西汉时,高祖与匈奴交战于白登山(今大同城东马铺山)。至北魏,道武帝迁都平城(即大同),建都共96年,这一时期,大同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大融合的中心地,也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唐末,被割与契丹族。五代后,大同主要被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王朝控制。辽金时期,曾作为两朝陪都近三百年。明时,为九边重镇之一,曾多次抵御蒙古部落入侵,且成为当时蒙古与中原、与西北各少数民族和中亚西亚邻邦贸易的集市。这就使得以大同市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既有民族间融合的特色,又保留了较古老的风俗。就像《浑源旧志》所载:“但习沿尚鬼,未改殷俗,犹有古风。”下面的这些日常方言便体现了这一点。
鬼说,形容没有确切把握地乱说。如:“你在那儿鬼说啥呢?”“那人一天就是鬼说呢,一句正经话也没有。”
鬼忽拉,“忽拉”是画的分音次。指孩子瞎写乱画;也指大人写算。如:“看你写的字,鬼忽拉的也比你写得好。”
鬼眉溜眼,心怀鬼胎的样子。如:“你今天咋了,鬼眉溜眼的?有话好好说。”
鬼乎灵丁,形容一个人不诚实的样子。如:“看你那鬼乎灵丁的样儿,谁们想跟你打交道呢。”
哄鬼呢,指一个人做事非常不认真。如:“你哄鬼呢,这么点儿作业一天做不完?”
“狼吃鬼——没影儿”,形容所承诺的话或事没有结果。
灰鬼,指品质不好的人;有时语义较轻,是长辈对淘气小孩的爱称。
总之,一方水土一方乡音。历史学者编纂地方志,总是把方言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地方方言反映当地社会面貌是相当全面的,它不但能反映历史文化、风土习俗,还能反映经济发展中的某些社会生活的特征。大同方言在这特有的地域环境的浸染中,成为语言这个百花园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
[1]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
[2]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3]马文忠.大同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4]孙玉卿.独具特色的民俗——旺火[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6):54-55.
[5]蒋文华,尚子文.“糕”与饮食文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4):101-104.
[6]孙玉卿.大同方言的“寡”[J].语文研究,2001(4):57-59.
[7]孙玉卿.晋北方言中“鬼”的构词特点[J].山西大学学报,2002(6):66-68.
〔编辑 冯喜梅〕
The Relation between Datong Dialect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S UN Jing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nxi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4)
The development of Datong dialectmust have intimate relation in geographic latitude,physical environment,economic base and people history.Explo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on dialect.
Datong dialect;regional environment;relation
K901.6
A
1674-0882(2011)02-0079-03
2010-11-28
孙 婧(1985-),女,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