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九十年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历程及基本规律

2011-04-12李虹霞林庭芳

关键词: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

李虹霞,林庭芳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建党九十年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历程及基本规律

李虹霞,林庭芳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建党90年来,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伟大历程。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征程;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书写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篇章;党的“十七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继续推进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党的指导思想有着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律。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伟大历程;基本规律

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1](P408)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的旗帜,是党行动的指南和前进的方向。党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随着时代条件和历史主题以及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日趋成熟的过程。建党90年来,我们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用马克思主义化解中国问题的同时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发展史。

一、建党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历程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然而指导思想的确立,并不意味着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绽放出理论的光芒。建党90年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一)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征程 党在幼年时期,虽然果敢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但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致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遭受了严重挫折。

毛泽东在党内率先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就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2](P111~112)经历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通过对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经验的反复比较,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奠定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基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继续指引下成功进行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经历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洗礼后,逐渐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修改制定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3](P46)

毛泽东思想科学解决了革命与战争年代“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命题。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又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基于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是总结建党24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1](P416)标志着我们党政治上走向成熟,开始了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征程。

(二)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里程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和发展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再到“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邓小平理论日臻成熟。“十五大”修改制定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P460)

邓小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历史决策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基础。因此“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1](P416)是党的指导思想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三)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谱写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有的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多极化进程。与此同时,国内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我党自身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1](P659)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我们党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如何巩固执政党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国内外政治风波和经济风险等种种严峻考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到2001年“七一讲话”在全党形成共识,“三个代表”逐渐成熟。“十六大”修改制定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P70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的突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今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基于新世纪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的突出贡献,是符合党心民心的历史性决策,在新世纪新阶段谱写的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四)党的“十七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继续推进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凸显出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压力增加,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等等。我国在进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围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总结国内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到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科学发展观在全党达成共识,再到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逐渐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十七大”修改制定的党章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科学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世纪课题,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从而继续推进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

二、建党九十年来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律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4](P271)实践无止境,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创新的脚步也不会停止。在总结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律,对于今后党的指导思想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始终贯穿着一条理论红线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创新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一条理论红线,即以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主题,围绕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以中国正在发生的事件为中心,不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四次与时俱进。第一次与时俱进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以中国的革命为主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历史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次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第三次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四次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把它们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为目标。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但不论其如何发展,贯穿于其中的这条理论红线不会变。

(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可以看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发展和创新,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每一阶段党的指导思想创新的理论成果,都是在继承上一阶段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而创立的。贯穿其中的一以贯之的“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表现在党的指导思想每一阶段的创新和发展都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党的指导思想又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始终注意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发展创新着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坚持与发展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党的指导思想每一次创新都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三)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根植于党的90年的伟大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党的指导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孕育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还会不断丰富。同时,科学的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伟大的实践。“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1](P66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5](P311)这些论断深刻说明了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理论创新,最关键的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而党的指导思想的每一次创新对解决实践中的新课题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正是在这些科学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引领中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列 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编辑 赵晓洁〕

The Great History and Basic Rule of the Party’sGuiding Ideology

LIH ong-X ia,LIN Ting-fang
(Marxism School,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Since the party’s establishment for 90 years,the party’s guiding ideology has experienced a great history of keeping p ace with the times.On the 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Mao Ze-dong Thoughtwas established as the Party’s guiding ideology.It has started the process of the party’s guiding ideology’s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The 15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established Deng Xiao-ping Theory as the Party’s guiding ideology,which realized the great turn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established the though t of the“Three Represents”as the Party’s guiding ideology,which write a new chapter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establishe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s the Party’s guiding ideology,which continue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guiding ideology’s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Based on this,author goes on researching the basic rule.

g uiding i deology of the Party;Keeping PaceWith the Times;g reat h istory;basic rule

D261

A

1674-0882(2011)02-0001-04

2010-10-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JDJNJD247)

李虹霞(1986-),女,山西太原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林庭芳(1953-),女,重庆江津人,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一个重大举措——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科研中的指导地位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
浅谈《管子》的作战指导思想
戚继光战争指导思想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