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穆棱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与对策
2011-04-12肖红梅
肖 红 梅
(中共穆棱市委党校,黑龙江 穆棱 157500)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步入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引领农民走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发展现状
多年来,穆棱市坚持把扶强扶壮“三农”,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做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以烟、牛、菌、绿特色食品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1.1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3家,大型专业市场4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牡丹江市级龙头企业7家。国内第一、亚洲最大的长春皓月投资6.24亿元的肉牛加工系列项目中的三子项目已建成投产,其中,年加工20万头的磨刀石肉牛屠宰厂,在2008年屠宰3万头,马桥河肉牛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到1 000余头,兴源肉牛备养场已建成,正在招引养殖户入驻。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10万亩紫花苜蓿、年产30万吨牛羊舔砖等一批产业链要素项目。市域内的农副产品加式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以金谷、鑫博为主的大豆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大豆能力达到10万吨,以永昌为主的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玉米能力达5万吨,以八面通粮油、和平粮油为主的水稻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水稻能力达到10万吨,以恒得、富邦为主的白瓜籽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白瓜籽能力达到1.5万吨,以绿源为主的果蔬加工龙头年果蔬生产能力达到0.2万吨,下城子大豆交易批发市场年交易大豆达到30万吨。2008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利税实现1.5亿元。
1.2 基地建设粗具规模
突出烟、牛、菌、绿特色食品四个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基地规模的扩张。牛产业:推进了“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优势,建成存栏500头标准化育肥牛养殖小区11个,存栏百头、50头、20头以上的牛场分别达到20个、25个、74个,2008年肉牛存出栏分别达到12.2万头和5万头,肉牛养殖从过去单一肉用型向乳肉兼用型拓展。烟产业:放大“全国名晒烟示范基地”优势,与云南红塔集团强强联合,建设云南红塔集团特色公有制晒烟基地,建成300亩市标准晒烟示范区2个,500亩高标准晒烟示范区3个,千亩高标准晒烟示范区2个,晒烟种植村达到161个,全市烤晒烟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生产与加工并举,大力发展黑木耳、双孢菇、香菇等具有传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食用菌,建设了年加工能力75吨的穆棱镇柳毛村食用菌种厂,培育生产规模百万袋以上食用菌生产村15个,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5亿袋。绿色食品产业:发挥全市绿色食品大豆、玉米百万亩标准化基地、“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第一乡”品牌优势,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分别达到88万亩、111万亩和6.6万亩,建成6万亩对俄出口蔬菜基地,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识37个。
1.3 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34个,其中农民协会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共发展会员6 000余人,辐射农户1.6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38%,涉及大豆、水稻、白瓜籽、烟叶、蔬菜、果树、蓖麻、食用菌、农副产品、绿色食品、生猪、养蜂等10余个产业。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科学指导农业产业生产、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收入11.7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0.7%,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创收3.6亿元,户均增收8 060元,人均增收1 950元,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4 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市设立了绿办、两烟办、肉牛办、食用菌办等专业化服务组织,乡(镇)设立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站等基层服务队伍,乡(镇)设立了畜牧兽医防疫员、农业技术服务员等科技明白人,农民种养殖病虫防治、技术咨询基本实现不出村。完善市场体系:全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农资连锁工程,在村设立农资农药购销网点,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生产。成立下城子粮食批发市场、马桥河肉牛交易市场、马桥河果菜批发市场、磨刀石果菜批发市场4个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有效地承担起了龙头与基地的联结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建立信息体系:辟建了中国穆棱绿色食品网、中国无公害肉牛等专业信息网站,积极与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畜牧业信息网、黑龙江省农业信息网、牡丹江农业信息网等开展网络资源共享,为农民确定种植方向、了解市场行情、获取先进技术提供了方便,网络作用成果惠及率达70%以上。
1.5 保障机制日趋完善
成立市农业主管领导为小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富民工程”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穆棱市肉牛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年)》、《穆棱市高产大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穆棱市农业产业化富民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均列一定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品牌、扩张基地规模等给予重点扶持,市乡(镇)财政各承担专项资金的50%。同时,提高信贷资金对产业化经营的投入比重,对龙头企业及农户基地建设给予贴息。市政府向鑫通贷款担保公司注入200万元担保资金,开展肉牛养殖专项贷款,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另外,每年均设立一定额度的农业奖励资金,重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引入农业保险机制,烤、晒烟年保险面积达到2.7万亩,大豆、水稻、玉米年保险面积达30万亩,能繁母猪年保险达到0.8万头,解除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后顾之忧。
2 存在的问题
穆棱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施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起步晚、基础弱等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还较低,距农业产业化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2.1 龙头带动能力不强
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龙江皓月集团外,大部分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产业链条短,辐射面狭窄,科技含量较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及加工难以突破,名优产品少,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没有叫响的“拳头产品”,开拓市场能力差,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较弱。
2.2 基地建设规模不大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根深蒂固,种养殖标准千差万别。虽然全市积极推进了标准化园区建设,但乡(镇)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未充分挖掘各自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区域布局尚未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基地建设严重滞后,致使种养殖产品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需求。
2.3 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市场信息、科技等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服务范围和领域较窄,市场化程度低。保险机制未完全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病虫害、疫病的能力较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化进程。
2.4 组织化程度不高
已建立的农民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没有形成制度健全的经济实体,协调服务能力不强,没有较好地将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起来。订单式生产方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利益连结不紧密、不稳固,受各自利益的驱动,龙头与基地间的矛盾和问题时有发生,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3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构建“龙头+基地+农户”的龙型经济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强龙头是重点,做大基地是基础,建立机制是关键,只有充分认识这些,才能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3.1 壮龙头,激发产业化发展动力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组织生产、提供服务、带动基地发展的功能,是农业产业化的主导力量。因此,要把发展具有强大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进行推进。一是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严格控制各类检查、摊派等行为,坚决制止乱罚款、乱收费现象,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护生产制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要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奖励、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激发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扶持基金,从龙头企业品牌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助推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协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农业项目,提升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三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帮助皓月、绿源等龙头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打开日韩市场,加快产品的出口创汇步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四是加大招引力度。制定农业产业化招商优惠政策,招引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和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提升本市龙头的带动能力,联结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3.2 育基地,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
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提高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适应龙头企业需求为目的,围绕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一是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摒弃经济效益低、龙头带动弱、难以成规模的种、养项目,引导农民以本市烟、牛、菌、绿特色食品等主导产业为中心,开展规模化生产,促进大基地的形成。二是加快农业空间布局调整。各乡(镇)、村要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发展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加快由小变大、由粗放到集约、由散落到形成区域布局进程,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三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殖科技园区、专业大户等多种种养形式,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批高效产业区、产业带,全力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基地。
3.3 重服务,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要强化宣传培训。运用电视、网络、简报、张贴等多种形式开展立体拉网式宣传,宣传农业产业化趋势、政策、效益,改变农民传统的种养殖观念。依托与省农科院、东北农大院市共建优势,采取办班、现场经验交流、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大农业产业化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二是要强化专业化合作组织。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实体型发展,成为农户与龙头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订单式生产向纵深迈进,解决龙头企业和基地间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三是加强农业风险规避。加快完善动植物重大疫病预防、测报、控制、处置体系,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能力,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机制。积极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减少自然风险给现代农业发展造成的损失。
3.4 创品牌,拓宽产业化发展空间
提升品牌,加强农产品在国内外竞争力,是促进农业外向化、发展开放型农业的重要手段。一是要依托龙头创品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强、骨干型、成长型和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作用,推进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增加花色品牌,打造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二是依托标准化生产创品牌。制定和修定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三大体系,强化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农产品市场准入和食用农产品责任追溯三大制度,加快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依托销售创品牌。各乡(镇)、涉农部门、龙头企业要根据产业和产品特点培育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农产品销售队伍,通过参与各种经贸活动,加大品牌的推介力度,着力做大做强现有优势品牌,继续开发和培植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同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外、国外投资创业,全面提升本市农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3.5 抓调控,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力度,加强督查,对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和专家研究对策,确定切实可行整改方案,保证项目能按预期目标进行。二要强化政策落实。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整合农发资金、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要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以初级市场为基础、以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市场网络,加快马桥河农副产品交易大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市场管理,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