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学特色

2011-04-12赵国付

关键词:群众政治思想

赵国付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学特色

赵国付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价值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人学特色,这体现在他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育目标等诸多方面。深入探讨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学特色,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人学

周恩来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他按照人的思想转化和形成规律去教化和培养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面发展的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础上,周恩来探索出一套具有人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具体工作方法,对促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而言的。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来说的,主张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言的。周恩来以人为本的“人”具有广泛性,涵盖中国人和外国人 (包括无国籍的人),乃至整个人类,因为周恩来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解放全人类视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周恩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周恩来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对周恩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实现了对封建民本思想的扬弃,赋予民本思想以新的内容,形成了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立足于人类的生活需求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更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向我们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它的最终服务目标。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已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誓言,道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和以人为本的雄心壮志。1919年 7月 21日,周恩来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写了题为《革心、革新》的社论,提出了改造思想和改造社会的主张。他强调:要根本改造社会,就需要唤醒学生和民众的觉悟,发动民众,改造旧社会,改造中国与改造世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于 1922年 8月又说:“我们虽是中国人,我们的眼光终须放到全世界上来。我们不必想取捷径,也不必畏难苟安,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创造新社会所共负的艰难责任,我们也应当分担起来。”[1]不难看出,年轻时的周恩来已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并且放眼世界,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

其次,周恩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强调人民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既是教育对象,也是被教育对象,是两者的统一体。

1917年,他在《本社之责任观》一文中指出:“‘人民国家之主人也’及‘共和国之统治权在国民全体’的论点。”[2]21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他指出,要改造旧中国必须有一个广泛的群众运动,特别要发动劳苦大众,调动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他强调,群众完全能从革命的斗争实践中教育自己,并且领导者必须“倾听群众意见”,将群众的意见经过集中和吸收,化为党的意志,然后到群众中宣传和解释。他又进一步指出,为了挽救“积弱不振、外侮日逼”的中华民族,须加强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民众“智陋”的现状,从而达到“民智开,民德进”的盛况。可见,周恩来不仅重视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强调要主动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智德。

再次,尊重、关心教育对象是周恩来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周恩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贯彻理解人、关心人和尊重人的原则。在团结和教育知识分子时,他说:“应该对于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和支持”[3]169,改造知识分子不能给人“上大课”,知识分子最怕别人给他“上大课”,要促膝谈心。对知识分子的改造是长期的,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我们要给他们时间。如果知识分子对新社会不了解、不熟悉,甚至只同情但不参加,这也是允许的,我们愿意等待,而且要耐心地等待。在对待民主党派时,他说:“当然不能像对共产党员那样严格……只要真心为人民服务,民主党派朋友是可以得到照顾和安排的。”[4]245不难看出,周恩来关怀、尊重和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是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生动表现。

最后,周恩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人类和谐的哲学基础之上,其意旨在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周恩来通过外交途径向世人传播真理,展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周恩来教育大家,外交工作要立足于共同的价值观念来选择朋友、帮助朋友,加深和扩大合作,推进共同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多作贡献,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强调国际合作,“目的就是求得人类繁荣”,“大家可以共同发展”。1958年 12月,周恩来在接见外贸部口岸外贸局长座谈会代表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和平经济目的就是:“以谋求全世界人类的繁荣发展来反对帝国主义破坏民族经济、奴役人类、使人民贫困的政策。”[5]1961961年 6月,周恩来在接见嵯峨浩等人时又指出,世界最终要走上共同开发、共同发展的道路,“我们共产党的目的就是要把世界搞得美好,使大家都能活下去,而且过得好”[3]317。同时,周恩来强调,世界的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决定,不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如何,都应该团结起来,组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52年 4月,他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强调,要“团结世界人民”,“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也要团结争取,以巩固和发展国际的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的影响”[3]88。周恩来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475。由此可见,人类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是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教育价值理念的重要根基。

二、倡导教育过程中彰显人的主体价值

周恩来特别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主体价值。他认为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周恩来坚持在教育过程中彰显人的主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民主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为主要手段,把教育对象看作一成不变的塑造对象。这必然就造成了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主体对客体的改造,这便把受教育者客体化,失去民主性,泯灭了能动性。周恩来认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活动是主体间的相互活动,是一种民主化的活动,而不是教育者的单向活动。

发扬民主是周恩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贯作风。早在旅欧期间,周恩来就强调,共产党人一方面服从领导的指挥,一方面时时监督其行动,“共产党当然不要‘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自由论者,但共产党也决未曾想造出蠢如鹿豕、只知服从的党员”[6]88。由此可知,年轻时的周恩来就开始崇尚民主精神。1943年 4月,周恩来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中强调,好的领导者的工作方法要“发扬民主”。1956年,他曾在接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说,人民代表要敢于和勇于辩论,人民代表提出的意见,政府要出来回答,回答对了,人民满意,不对,就可以起来争论。他还强调,要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要让被教育者讲话。他指出:“人的思想有各种各样,只要不妨碍政治生活,不妨碍经济生产,我们就不要干涉。”同时,“我们以我们的思想教育大家,但是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可以自由选择”。由此可知,周恩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为大家提供并创造说话的场所和空气,允许大家在互动的基础上讨论、争辩,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育人之功效。

其次,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不同的“个性化”的存在,周恩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和途径。抗战时期,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周恩来强调工农小资产阶级是进步力量,民主党派、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实力派等是中间派,大地主阶级是顽固力量,这些团结和教育的对象在抗日的立场上是有差别的,左中右是应该分的,对他们的教育应该坚持“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分化和打击顽固力量,也就是联合大多数,反对少数,打击最顽固的力量的方针”[7]214。所以要“注意各阶层民众觉醒和了解程度的不同和情绪的差异,针对不同对象提出易于触动他们的口号……宣传要注意对象,说出他们能懂的话,提出他们可以接受和可以做到的办法”[8]498-499。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建设新中国,需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1949年 4月,周恩来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的报告中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4]1221952年 6月,他在《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中又说:“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的政策是团结改造的政策。”[4]2331955年 11月,他在《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几个问题》中强调,对于工商界的人士:“我们党和政府也要去直接教育他们。”[4]271但对于农民、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要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法。1962年 3月,周恩来在《论知识分子问题》中再一次指出:“无产阶级对其他劳动者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这主要是对农民和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说的。”[3]359对于知识分子的改造,社会的教育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耐心地等待和帮助他逐渐地觉悟起来”[4]295。周恩来强调的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方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顺应人的思想发展的特点。人的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人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有时并不一定立即起到作用,需要耐心等待。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决定因素。人的思想转变主要是靠人的内在因素,但外因对内因有促进作用,而不能决定内因的变化。因此,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应人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坚持从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出发的。

周恩来认为,说服、等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人的思想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周恩来强调,说服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们的思想向着正确方向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按照思想变化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渗透,最终解决思想问题。在进行教育时,对方不接受该怎么办呢?周恩来说:“正确的意见不为大家所接受的时候,怎么办?就要等待,就要说服。”[7]337并且“正确的意见常常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当然这个等待过程是痛苦的”[7]337。等待的态度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因为等待仍是在做工作,总会慢慢地影响对方,使对方变化,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所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因为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思维又极其复杂,而每个人的认识程度又存在差异,有时差距还很大,因此,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真理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们接受的。但是,正确、科学的理论,迟早是会被人们认识到、被人们接受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就是在工作中采取坚定的、稳健的、谨慎的态度,要准备经过一个认识、斗争和痛苦的过程。总之,周恩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符合人自身思想的发展规律,要能激发和开发人的主体价值,这样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

最后,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人的思想问题,其目的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更好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物质利益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条件。同时,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而且是一种社会性和精神性的存在物。物质和精神需要都是人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就意识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时指出,在革命中各阶级有各自所欲获得的利益,而“被压迫最苦的工农阶级自然需要有专门为他们阶级谋利益的共产党为之奋斗,为其前驱”[7]2。在创建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他把解决、关心、改善群众士兵的物质待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军校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告诉每个军官每个士兵均能了解工农兵各界的痛苦是列强、军阀压迫所造成的。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解除人民痛苦”,“增加人民幸福”。在由他主持颁布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关于一师党务活动办法之规定》中规定:各连队党部小组会议必须从实际问题上解释主义之理论之根据,讨论士兵生活之改良。周恩来的这些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学特色。

周恩来坚决反对脱离群众实际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一旦脱离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会成为空谈,就没有什么效果。大革命失败后,各地党组织惨遭破坏,党的无产阶级基础日益削弱,党的组织日益脱离群众,尤其与群众的生活相隔离。1929年 3月,周恩来在《在白色恐怖下如何健全党组织工作》中强调:“要能在群众中注意日常生活的痛苦所在,鼓动起日常斗争的要求和情绪,以发展到行动,并在这一艰难困苦的工作中训练我们的战斗员。”[7]21土地革命时期,一些人认为只要加强政治动员就能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去组织罢工和武装暴动,周恩来则说:“只以准备武装暴动为口号,而不注意群众的日常斗争,不注意群众的部分的政治经济要求,不注意从日常斗争中发展赤色工会与赤色先锋队的组织,不注意从一切部分的要求联系到政治总要求,则组织总罢工示威也是不可能实现的。”[7]53周恩来认为,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培植革命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抵制,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是难以调动起来的。

总之,周恩来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人的主体价值,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精要之所在。

三、坚持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最本体的功能就在于促成人的改变。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

周恩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个人素质的完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就强调学生应该“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2]11。1927年 7月,周恩来在《国民革命军及军事政治工作》讲演中强调,政治工作要有以下目的:要使官佐、士兵及一切群众晓得党的理论、主义、政策;要使士兵了解本身的生活环境;要使官长士兵群众晓得时代的政治。他还说:“应该加强进行基本的政治教育和经常性的政治工作”[9]187,以提高士兵的整体素养。

建国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情况和新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新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轴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轴心;不能使新生一代成为现代化人的教育,不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过程,是让人充分发挥其创见性,完善其人格。周恩来指出:“大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造自己。我想,凡是要求学习的人,都应该有这样一个起码的认识”[3]60,每个人要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

1963年 7月,周恩来在向北京市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回国留学生等作报告时,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勉励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并强调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价值追求。1965年 3月,周恩来在接见驻罗马尼亚大使和中国留学生时,对留学生说:你们要正确地处理好红与专的关系,你们到罗马尼亚来,不仅要学习好罗马尼亚语,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好政治,做到又红又专,“红而不专”的倾向是不对的,“专而不红”也是不对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领域的教育和教育学,又红又专不仅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总之,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人学特色,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他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崇高追求。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的正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关怀。深入研究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学特色对于目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伍豪.共产主义与中国[J].少年,1922,(2).

[2] 周恩来年谱:1898—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3]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6]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 1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7]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 2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9]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 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A849

A

1007-8444(2011)02-0165-05

2010-09-18

赵国付 (1975-),男,安徽亳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周恩来思想研究。

责任编辑:张 超

猜你喜欢

群众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