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2011-04-12郑莉洁

时代农机 2011年7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语言

郑莉洁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缺乏丰富的思维能力与延展空间是多数英语学习者的通病。这源于,以课本为重心的教育方式使得英语学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学员仅仅把英语学习看作是词汇、句型、语法的记忆过程,因而在学习进程中过多地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内涵。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英语学者在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通过老师的辅助与自主学习,广泛涉猎西方各领域的文化知识,尤其应当学习一些与基本语言技能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为,语言出于文化又受之于文化;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不涉及外国文化的外语学习是不完全、不深入的学习。”

1 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意义

(1)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是学员探索西方文化殿堂的重要渠道。通过教师对西方各领域文化知识的介绍,学员能尝尽以往从未体验过的多彩文化之味,也能逐步体会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趣味所在。这样看来,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知识不但能使学员始终保持对英语的学习渴望,还能成为激发学员不断自我探索、努力前进的促进剂。

(2)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以书本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讲解英语词汇时,适当融入该词汇的文化涵义;教授英语听说时,渗入一些英美口语文化;赏析英语文章时,介入一些书面用语习惯等西方写作文化知识;这样不仅能协助教师轻松传达知识要点,更能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3)提升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代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已逐步趋向于重点培养学员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学员们努力学习英语无非是为了顺畅自己与外国友人的跨文化交流,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升自我社会生存能力。然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想与外国友人恰当地进行交流,就需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与风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员介绍西方社交文化相关知识,不但能帮助学员避免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产生交流误会,还能帮助学员掌握得体表达自己的方法,加大跨文化交流的顺畅性。

2 将文化知识导入教学的理论方法

2.1 直接讲授法

即通过开设《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辞典》等课程,从衣食住行、社交往来、文学典故、宗教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直接讲授西方文化知识,让学员系统而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

2.2 对比法

(1)中西文化对比。在讲解具有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点时,老师可运用文化对比法来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一谈到 “green”我们都会想到生机与希望,可是“green eyes”,“green hand”等英语词汇中的“green”则有不同含义。“green”在英语文化中有“不成熟、不健康的”等含义,所以,以上词汇其实是“嫉妒”与“新手”的意思。又如“He likes playing the peacock”一句中的peacock会让我们联想到喜庆或美好,因为中国人喜用孔雀来比喻美丽的人或事物。西方文化中,孔雀则多含贬义。人们认为孔雀行走时趾高气昂,显得虚荣而高傲。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他老爱炫耀自己”。

(2)英美文化对比。英美不同的生活文化导致了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称呼。比如“pants”在美式英语中指“裤子”,相当于英式英语的“trousers”,而“pants”在英式英语中则指“内裤”,相当于美式英语中的“underpants”。通过对比体现文化差异,这能让所学知识在学员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2.3 寻根溯源法

即通过探寻文化现象的起源,来加深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举例来说:“肥皂剧”有一个很形象的英文名叫soap opera,人们普遍认为这类连续剧冗长而费时,可一边沐浴一边观看,由此得其名。其实,最早的肥皂剧是指美国无线电广播中播放的连续剧,由于当时的赞助商是日用清洁剂厂商,其间插播的广告也主要是肥皂广告,“肥皂剧”之名便由此诞生。通过该方法探寻到的文化起源都充满趣味,能极大提升学员对知识的渴望,激励他们不断探寻,不断进取。

2.4 拓展法

即透过现象揭示文化差异,拓展文化内涵。比如,一提及“aggressive”,中国人首先会想到“好斗的、好攻击的”,而美国人则用它来形容某人“积极进取”;同样,中国人倾向将“ambition”理解为贬义,即“野心勃勃”,英美人则取其褒义,即“雄心壮志”。若进一步拓展其中文化内涵,深究其差异的根源,我们可得出结论:导致这种理解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双方思维与观念的不同。西方人鼓励自我奋斗与积极进取,也从不掩饰自己的信心;取得个人成就时,他们会自然袒露内心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这正是此类词汇,中国人取其贬义,西方人取其褒义的原因。

3 将文化知识融入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将文化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融合需遵循几个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应用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即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学应当由浅入深;教学内容须与学员实际交流应用相联系;所选教学模式能让学员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吸收所需文化知识。在这三条原则的指引下,实践教学中可行的文化教育措施可具体分为:

3.1 课前学习

即课前预习。具体做法为:老师做为引导者,在进行教学前先将课文中会涉及的文化现象提出来,再由学员自主查阅相关材料,对即将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拥有整体性的把握。若所需查阅的文化内容过于繁多,老师可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之间分担预习任务,最后汇总收集的材料。此举能有效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的,并为课文中文化现象的理解做好铺垫。长此以往,还能培养学员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3.2 课堂教学

在学员对即将学习的文化知识有了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老师则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循序渐进深入学员对该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具体措施为:

(1)由点到面教学模式。当所学课文涉及西方衣食住行、文学典故等文化内容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就某一方面文化知识做进一步补充,尽力完善学员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比如,讲授一些介绍pie,turkey等的文章时,老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西方用餐习惯、用餐礼仪、着装要求等文化知识,培养学员的文化意识。更重要的是,即使学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该场合也能应付自如。

(2)情景教学模式。任何语言都得融于一定的情境中去学习才能切实掌握其运用规律。情景教学则是培养学员掌握英语运用规则,提升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大有效手段。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语言文化知识融入真实的情景中,鼓励学员多多接触和使用英语。其具体做法是:将表演场景、实际生活与交际场景搬到课堂中,组织学生扮演其中角色,让他们通过演说亲自体味其中的语言文化内涵。笔者就对3年前参与的一场情景秀记忆犹新:为了让同学们体会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老师先给大家放映了“Pride and Prejudice”的录像片段;然后设立学生小组,就录像中各人物的特点进行讨论;再由老师汇总学员们的讨论结果,对片中人物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由学员将片中的人物一一完美呈现出来。通过该学习模式,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言语、思想的闭塞,同时加深了对该社会文化现象的理解。

(3)讨论教学模式。老师可在每节课尾留几分钟,与学生就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讨论,或让学生用英语汇总课堂上的收获,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既能把课文内容贯穿起来,还能让学员由传统课堂模式中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主动参与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课后学习

(1)课后练习。在教学中,老师应当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让学员们多多地接触西方文化知识。课后练习题正是课文基础知识的扩展与文化背景知识的延伸。例如,在完成与教育问题相关的练习题时,老师可借机导入西方的教育文化,与学员就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进行探讨,同时还可介绍像常青藤盟校一类的前沿大学。此举能让学员的思路在课余练习中延展开来,并扩充他们的文化知识范围。

(2)课外活动。依据教材的教学目的,老师可组织学员参与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活动,从而避免课外活动的盲从性,使这些活动成为教学中的必要元素。活动包括:讲笑话、猜谜语、办英语报和节日晚会等。这不仅能让学员受到英语语言文化的熏陶,也寓教于乐,使学员始终保持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此外,老师可鼓励学员自己进行课外英语实践,如听新闻、参加讲座、与外国友人交谈等,帮助学员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所学文化知识。

英语教学是一个集语言基本技能与文化背景知识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文化背景知识应当始终贯彻到英语的教学中。西方文化的教学,不仅是为了提升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学员在步入社会后能将这些文化知识学以致用,从而为自己在跨文化交流环境中的生存与生活找到立足点。长远看来,学员们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促进中外跨文化交流的顺畅进行,为中国更加对外开放做出有力的贡献。

[1]井卫华,王红欣.西方文明史概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赵宝斌.英语词汇趣谈[DB/OL].www.englishpizza.cn.,2010-11-15.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语言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