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现状及发展

2011-04-12宋爱云张大鹏曹帮华

关键词:美景美学森林

宋爱云,张大鹏,曹帮华,赵 珮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北京 100085;2.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北京 100102;3.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风景林是按森林经营分类划分出来的一种生态公益林,是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并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2]。伴随着户外游憩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自然美的追求愈来愈迫切,保护和利用森林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森林的美学评价也随之产生。通过对森林景观的美学评价,划分出不同森林景观类型,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是克服盲目性、增强开发利用科学性的重要手段。

1 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方法

国外景观审美研究基本上有两种主流,一种以专家意见作为判断基础,另一种则以非专家或基层民众的意见作为判断基础。专家方法应用的原则是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假定他的分析是客观的,其对美学的解释判断可直接应用在景观资源规划上;非专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实验心理学,主张通过具有审美特性的“环境刺激物”来与观众产生感应,而以反应结果作为景观品质和景观偏好的度测[3]。这两种类型的众多方法中,用于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描述因子法、调查问卷法和审美态度测定法[2,4-6]和层次分析法等4种方法。

1.1 描述因子法

描述因子法(Descriptive inventories)是通过对景观的各种特征或成分的评价获得景观整体的美景度值。此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选择和定义一系列被认为与美景度有关的景观特征或构景成分;其次从这一系列构景要素上对每个具体景观做出评价;最后将每个景观的构成特征与美景度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美景度指数[7]。

如张伟[8]在对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美学评价时将其划分为4种景观类型:水平郁闭型、垂直郁闭型、稀疏型和空旷型,每类又划分7个美学评价指标。还首次提出把游道观景设施纳入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因子中,并把它分成有且合理、有但一般、无3个等级,分别赋值2、1、0分,然后将各类型得分进行累计,从而评价其美学价值。累计分数在11分以上者为第I级,属保护巩固对象;分数在6-10分者为II级,属调整改善对象;分数在5分以下者为第III级,属改造提高对象。

此法的优点除操作简单,能进行大范围评价外,还可在不同类型风景之间进行比较,直接为土地规划、风景管理及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因此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英美等国的景观评价,并被很多官方机构所采用[4,6,9]。

应用此法的难点在于所选择的景观特征要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特征,同时又能充分地把多种不同的景观区分开来。此外,还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需要详细规定每个因素的评分标准,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如有些人选择感官的、主观的、模糊的景观特征因子,而一些人则采用相对客观的、定义明确的美学特征因子等;二是评判的结果只是将评分值进行简单的积累,无法表达出各景观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调查问卷法

不同于描述因子法主要应用于实践,调查问卷法(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则主要用于实验研究中,因此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该法将被调查人的心理感受与景观美景度直接关联起来,并制定了相应规则,遵从了风景的价值是主观与客观结合这一客观标准。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统计、分析,完成某一区域内的景观质量评价[10]。

调查问卷法针对人群一般为公众,由于景观美景度优劣程度直接反映于公众对该景观的欣赏及认可程度上,可以通过现场或信件方式设定问题,向游客提问,并汇总结果,最后得到对某一景观的美景度评价结果。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把多数人的意见作为评价的标准,在评价结果上较为客观,同时比较方便、经济,问卷内问题设置自由度大,对问题的选择不受森林资源现状的限制等[11]。

但该方法依然存在其不足之处:首先是评价尺度缺乏统一认识,评价结果受个人喜好程度的影响;其次是在问卷措辞上要做到既准确又不失通俗,能够让公众领会调查者的意图;最后是在问卷的回收和有效性上要做到执行标准的统一,还要筛选出那些未能专心填写或无效的答卷。

1.3 审美态度测定法

审美态度测定法(Perceptional preference assessment)在很多方面与问卷法相似,都是通过公众的评判来评价景观质量,但这种方法是从心理物理学理论衍生而来的,因此又被称为心理物理学法。该法将景观和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应的关系,通过测量公众对景观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景观质量的量表,然后建立景观要素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模型[11]。

用此方法建立完整森林景观评价模型包括3个部分:一是通过测定公众的审美态度来获得美景度(Scenic beauty)量值;二是将森林景观进行要素分解同时测定分解后各要素量值;三是建立美景度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从中可以看出,评判结果以公众评判为依据,而不是依靠少数专家;森林景观的物理特征测定会更加客观,从而避免了大量运用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等形式美原则或其它生态学原则所带来的不便[11]。

由于森林美景度的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手段不同,审美态度测定法又派生出多种方法。主要包括:(1)Shafer等人[12]提出的得分值和法,即将各景观要素得分值进行相加而得到美景度值;(2)Brush等人[13]提出的得分值平均法,即用森林景观各得分值的平均数进行评判;(3)Daniel和Boster[9]提出的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简称SBE);(4)Buhyoff等人[14]提出比较评判法(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简称LCJ)。虽然审美态度测定法被称为森林美景度测定最准确、最有效的测定方法,但在实际运用当中仍存在不足之处:①由于该方法提出较晚,在风景评价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②由于自然风景的研究比较复杂,限于研究条件和水平,在建模过程中附加了一些限制条件,从而导致研究及应用的局限性;③由于对森林风景美的构成缺乏足够的理论认识,导致预测因子选择不当,从而产生了不合逻辑与实情相悖、因子抵消等问题[10]。

1.4 层次分析法

我国近期运用较多的另一种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为AHP法),是运用多因素分级处理来确定因素权重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评价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各个有序的层次,使各层次系统化、条理化,以便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每两个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以定量表示,并在它们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最后计算出所有相关元素的权重[15]。其特点是:能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评价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1.5 其他方法

随着风景林在我国的发展,有的学者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也摸索运用了其他方法:

褚泓阳[16]在对华山风景区旅游环境资源评价时,以华山风景区地形图为底图,以1km2为单元统计各种参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参数,采用综合因素评分法确定指标权值,分级确定各指标标准化值,计算出某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数。依次类推,将各单元连接起来,并根据评价指数级别划分标准,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得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黄建等[17]根据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景观评价时,常出现评价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利用Kendall's W协和系数对多种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提出了系统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改变了单一方法评价的片面性,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和可靠。

罗明春[18]以阳明山森林公园为例运用普通分级法、聚类分析法及标准差法对公园内的景点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如果分级的目的是比较各个森林公园之间景点的质量,则采用普通分级法;如果分级的目的是为了在公园内部区分各景点的优劣,为开发、投资提供依据,则使用聚类分析法和标准差法为好。

陈秋华[19]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森林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P-R法,即从森林旅游产品(Product)的角度对森林旅游资源(Resource)进行分析与评价,用以指导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的实践工作。

2 我国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国内有关风景林经营技术的论述较多,也对生产实践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起步较晚,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和改善。

2.1 定性评价居多,定量研究少

大多数评价都停留在定性描述、定量计分的阶段,很少建立森林景观要素与美景度之间的经验模型,无法说明具体的景观要素对森林景观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或贡献率的大小。部分学者即使建立经验模型,也都是采用常规的线性模型来建立,没有考虑针到人的思维和印象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使得模型的客观性、准确性显得不够。

2.2 介绍国外风景资源评价技术与管理方法多,研究实例报道少

这些方法多以描述因子法为主,少数学者运用国外盛行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对一个景区的有限几种植被种类进行研究,至今还没有人将此法应用到国内多格局大面积的森林风景资源的评价中。

2.3 评价与经营脱节

没有真正地将评价与经营相挂钩,评价得出的结果不能及时与经营技术选择联系起来,在经营技术研究中一般都通过园林美学或生态学思想来进行分析论述,因此有些理论经不住实践的检验[11]。

2.4 评价因子选择上多为主观性,客观性不够

评价预测因子的选择一直是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如何准确选择预测因子是评价工作的一个难题。如在采用描述因子法评价中,选择评价因子时往往带有主观性强、定义模糊的评价因子。因此,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同时应将因子的选择建立在既有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又具应用前景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评价因子选择的主观性。

2.5 研究对象较单一,层次欠明确

大多数研究是以森林公园或风景区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山、水和人文景致,且几乎没有人对用材林区的景观管理做过研究,造成了目前森林风景质量评判相当模糊,研究结果难于指导森林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以及生态观光旅游规划等工作。

3 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发展趋势

由于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研究历史短,尤其在国内,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景观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研究水平也较为落后。因此,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丰富我国的传统景观美学理论,完善并规范风景林研究的理论体系,使之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任重而道远。

鉴于森林景观研究中所使用的不同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今后应在充分发挥各自方法长处的基础上,开展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在森林景观研究和景观评价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先进的森林景观评价工具,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在风景林景观格局中的应用,利用数字图片编辑和森林景观可视化技术模拟森林景观,效果会更客观和更入微[20]。

目前国内外的景观评价体系还不够统一,评价方法虽然不断进步,但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如何寻求一种客观的、易被接受的评价方法来解决那些评价中出现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探讨。此外,风景林研究属于边缘学科,其构建及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为不断完善这一体系,还需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引入新的思维方式,调整知识结构来突破以往的思维局限。

[1] 陆兆苏,赵德海,李明阳,等.按照风景林的特点建设森林公园[J].华东森林经理,1994,8(2):12-17

[2] 陈鑫峰,王 雁.森林游憩业发展回顾[J].世界林业研究,1999,12(12):32-37

[3] 欧阳勋志,廖为明,彭世揆.论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与管理[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2):169-173

[4] Terry C D,Boster R S.Measuring landscape esthetics: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J].USDA For.Serv.Res.Pap RM-167,Rocky Mm Forest and Range Exp Stn,Fort Collies,Colo.,1976

[5] Arthur L M,Boster R S.Measuring scenic beauty:A selected annotated bibliography[J].USDA For.Serv.Gee.Tech.Rep.RM-25,Rocky Mtn Forest and Range Exp Stn,Fort Collies,Colo.,1976

[6] Daniel T C,Vining J.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the assessment of landscape quality[M].In:Altman I,Wohl will J F.Behavior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New York:Plenum Press,1983

[7] 陈鑫峰,王 雁.森林美剖析一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J].林业科学,2001,37(12):122-130.

[8] 张伟.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美学评价方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21-25

[9] Daniel T C,Boster R S.Measuring landscape esthetics: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J].USDA Forest Serv Res Pap RM-167,66p.Rocky Mtn Forest and Range Exp Stn,Fort Collins,Colo.,1976

[10] 杨 鹏.森林景观评价方法[J].广东园林,2003(1),24-27

[11] 陈鑫峰,王 雁.国内外森林景观的定量评价和经营技术研究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31-38

[12] Shafer E L et al.Natural landscape preferences:A predictive model.J.Leisure Res.,1969,1B 1-19

[13] Brush R O.The attractiveness of woodlands:perceptions of forest landowners in Massachusetts.For.Sci.,1979,25(3):495-506

[14] Buhyoff G J,Leuschner W A.Estimating psychological disutility from damaged forest stands.For.Sci.,1978,24:424-432

[15] 李昆仑.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观评价中的运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8(1):143-147,152

[16] 褚泓阳.华山风景区旅游环境资源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1):70

[17] 黄建,王碧琴.多种评价方法在景观评价中的综合应用[J].江西科学,2006,24(4):151-153

[18] 罗明春.森林公园景点分级方法讨论[J].森林旅游,1998(5):12-14

[19] 陈秋华.森林旅游资源P-R评价法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1):57-60

[20] Eeva Karjalainern,Liisa Tyrvainen.Visualization in forest landscape Preference research:a Finnish perspectiv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59):13-55

猜你喜欢

美景美学森林
盘中的意式美学
筼筜美景
独特美景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海洋美景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