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工作探讨
2011-04-12陈铎,王鹏
陈 铎,王 鹏
(1.温州大学 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江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工作探讨
陈 铎1,王 鹏2
(1.温州大学 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江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文章在分析目前各高校心理普查和建档的基础上,探讨了心理健康普查的作用、心理健康普查中量表的使用、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区别,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等问题,以期引起相关研究和实践人员的重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普查;心理档案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迈进了大学的大门,接受高等教育的洗礼。然而大学之旅更多的是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了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大规模的心理健康普查,一方面可以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普查结果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依据。但是当前各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中也存在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如迷信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将心理档案的建立简单等同于心理健康普查等。因此,正确认识和实施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就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在分析近几年国内各高校的实际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必须要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心理健康普查作用有限
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是随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逐渐开展起来的,这一背景也让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给予特别的期待,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学者指出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普查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来筛选心理障碍者。[1]
这一认识背后其实是“心理测验万能”论在作怪。心理测验是经过测验编制程序完成标准化用以测量心理特性的工具,是心理学工作者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按照一定的系统程序,给人的特性以数量化的过程。[2]因为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心理测验这把“尺子”肯定不如物理测量那样精确恒定,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心理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些因素包括心理测验量表本身的因素和测验施测过程因素,量表本身的因素包括量表的信度、效度和跨文化性,施测因素包括主试的专业水平、被试的合作程度和结果处理的正确性等。徐平认为心理普查的时间和施测方式也会影响测验结果。[3]事实上,如果未对整个普查过程进行标准化的控制,那么无疑会严重影响普查结果,这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普查绝不是万能的,但也并不意味着其是无用的。只要在进行普查时,更好地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普查的结果就越客观。
二 、心理健康普查不是多个量表的简单组合
孙昊哲、王红对北京市 16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常用的心理普查量表有 UPI(大学生人格问卷)、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16PF。[4]昌兵对北京、上海、河北、江苏、四川、重庆等地121所高校的调查发现,25.25%的高校使用的是 UPI,45.25%的高校采用的是教育部制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5.25%的高校采用的是 SCL-90。[5]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通常会在以上的量表中选择几种进行组合测试,而这种组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表现在对量表的选择和量表呈现方法上。如姜巧玲、贺革和徐远超通过网络平台,对新生施测 UPI、SCL-90和 EPQA;[6]林静则先对全体学生施测 UPI,再对经 UPI检测认定为一类问题的学生使用 SCL-90进行筛查;[7]牛芃则对新生先施测 16PF和 PH I(精神健康测验问卷),再对心理有不适的学生用 SCL-90复测;[8]而叶海燕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采用 UPI和 EPQ是最合适的。[9]这种组合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然而这种尝试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心理测验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严肃工作。操作方法的不正确,不仅有可能达不到测验目的,甚至于还会给受测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另外目前各高校使用的量表基本上是对国外量表的修订,常模也过于陈旧,如果不具体了解这些量表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那么依葫芦画瓢的做法最终会导致解释上的困难。因此,对于量表的使用,不仅要关注选择怎样的组合,更重要的是通晓它们的使用。
三心理健康普查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的全部
在各高校的实践过程中,有很多人误将心理健康普查等同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这一观点实质上是脱离大学生心理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实际而造成的。心理健康普查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学者对心理健康档案的构成有不同的观点:马建青、王东莉认为心理健康档案应该有心理卫生状况、个性特征和智力生活事件三部分构成;[10]聂振伟认为心理档案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智力状况和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建议、个性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建议、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周春开、芮鸿岩和姜继红则认为大学生心理档案应包括学生一般资料、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测验情况、综合印象、心理咨询记录和其他相关材料。[11]虽然学者对心理档案的组成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一致认为心理健康普查获得的心理测验材料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不是全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是在心理普查基础上的一个动态更新过程。事实上,上述学者对心理健康档案构成的观点中就已经指出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四、谨慎使用心理健康档案
目前,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办法并不一样。有的限定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开放,而有的则还对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本人开放。目前尚无统一做法,但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马建青、王东莉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用权限的范围过大或者过小都不能有效发挥心理档案的作用,[10]如果档案资料仅限于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使用,那么就有资源浪费之嫌疑,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将这些辛苦收集的档案束之高阁;而将使用权限扩展至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则又有可能给学生造成无意的伤害。无论如何,对于档案的使用和管理我们必须明确具体的机构和人员,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条例。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也必须十分注意职业伦理道德,若因研究需要使用心理档案或者案例,必须经过适当的保护处理或者当事人的同意。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心理测量进行立法,李秀云、李希庆指出在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妥善处理各种法律问题,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资格管理,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隐私保护,加强对精神疾病学生的诊断治疗与权益保护,加强心理测量过程中的职业道德与过程管理。[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然而在这个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来进行解答,以期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1]刘宁宁.心理测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7,(2).
[2]马锦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中的心理测验误差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
[3]徐平.大学生心理普查中的测验误差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3).
[4]孙昊哲,王红.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2).
[5]昌兵.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依据[J].河南教育,2010,(10).
[6]姜巧玲,贺革,徐远超.大学新生心理普查模式探新——UPI、SCL-90和 EPQA相结合运用于两届新生心理普查的状况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9,(1).
[7]林静.大学生人格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相结合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
[8]牛芃.三种心理调查量表在大学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研究,2009,(4).
[9]叶海燕.大学生心理档案建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10]马建青,王东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的理性思考[J].应用心理学,2009,(1).
[11]周春开,芮鸿岩,姜继红.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利用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3).
[12]李秀云,刘希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法律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G444
A
1672-0040(2011)02-0111-02
2010-12-22
陈 铎 (1984—),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 李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