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图书馆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2011-04-12宜宾学院图书馆
宜宾学院图书馆
〔四川省宜宾市 644007〕 汪 琳*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图书馆都收藏有数量不等的古籍文献,它们是这些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高校图书馆在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方面做过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仍不太尽如人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是高校图书馆的神圣使命
我国的古籍文献是指 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的各种书籍。古籍文献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艺术、宗教、书法、风俗等诸多内容,反映了历代的生活状况,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智力资源。古籍文献有印本、写本、稿本、拓本等多种形式。古人为了藏书方便,专门修建了藏书楼。随着社会的变迁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藏书楼逐渐演化为今天的图书馆。
我国的不少高校图书馆都收藏有一定数量的古籍文献。例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有藏文古籍文献40000多种,汉文古籍文献60000多册,其中珍善本近6000部,还有数量可观的特藏图书,如抄本、稿本、拓片等,这些古籍文献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由于古籍文献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对古籍文献的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对馆藏的古籍文献既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又要进行深度的开发与利用,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利用这些宝贵的文献信息资源。这既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又是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应采取的措施。有效地保护、开发与利用古籍文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崇高使命。
二、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努力,在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宜宾学院依托各院校图书馆分别建立了“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并对相关的古籍文献进行了收集、研究、开发与利用,体现了馆藏古籍文献的价值。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在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状况仍不容乐观。
(一)对古籍文献保护、开发与利用重视不够
由于古籍文献比较昂贵,且借阅人员比较单一,阅览率不够高,所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不愿花太多的资金去购买古籍文献,没有建立储藏古籍文献的专门书库。已经收藏有古籍文献的高校图书馆一般都将古籍文献作为“镇馆之宝”,侧重于对古籍文献的收藏,而轻视其开发与利用,害怕古籍文献因被过多地阅览导致损坏。由于查找、阅读古籍文献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懂得四角号码、四部分类法等,所以到图书馆查阅古籍文献的人员一般是从事古籍整理的专家、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及研究生,在校本科生及校外读者很少。以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2006年,藏文古籍文献借阅量仅为 245册,且借阅对象十分集中,即只有藏语言文化学院、格萨尔研究院、少数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和数学系的教师、博士生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其借阅量大约只占库存古籍文献总量的0.5%;2006年,中文古籍文献的借阅量为 87册,借阅者分别来自历史学院、两课部、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的53名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看来,在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确实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同时,古籍文献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模式落后,也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古籍文献工作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懂得古籍文献的保护,方能较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图书工作人员的收入一直偏低,有志于从事古籍文献服务的人员寥寥无几。大多数古籍文献工作人员是由图书馆硬性安排的,更有甚者,有的人之所以选择古籍文献服务部,是因为借阅古籍文献的人员不多,上班时比较轻松。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管理模式落后,缺乏有效的人力、财力保障等诸多因素,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开发与利用的不良现状。
(二)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手段简单
古籍文献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延缓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延缓性保护是在不改变古籍文献原件的情况下,通过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固、修复、控制保存环境等手段来延长文献原件的保存年限。再生性保护则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将古籍文献内容从纸张载体上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上。再生性保护能够对古籍文献进行有效地利用和长期保护,包括全文数字化、缩微影像、复制出版等方式。受经费影响,高校图书馆开展再生性保护的不多,主要是通过延缓性保护手段来保存古籍文献。由于延缓性保护手段涉及到对温度、湿度、虫害等因素的调控,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无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设置古籍文献保存的空间,这就给古籍文献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众所周知,过高的温度能使耐热性较差的字迹发生扩散,促进霉菌等有害生物大量繁殖,加速有害化学物质对古籍文献的破坏。过低的温度又容易使纸张纤维的内部结构遭受破坏,进而影响纸张的耐久性。湿度过低容易使纸张的水分蒸发,使纸张变脆变硬;而湿度过高又容易因纸张中的纤维素发生水解而导致字迹褪色。此外,霉菌、虫害、灰尘、光照、有害气体等均能影响古籍文献的保存,乱折、乱涂、盗窃等人为因素以及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如果能够把现代科学技术充分运用到古籍文献的保护上,就能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效果。问题是,高校图书馆不仅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做好古籍文献的保护,就连保护古籍文献的理念都存在着问题,没有充分意识到保护古籍文献的重要意义,没有认识到保护古籍文献是有效开发与利用古籍文献的重要前提。
(三)对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不够
一些高校图书馆对古籍文献的管理模式落后,没有正确处理好藏书与利用的关系,导致古籍文献读者面窄、阅览率低的局面。例如,有的高校图书馆要求借阅古籍文献须经馆长批准,且需支付很高的借阅费;有的高校图书馆甚至规定只能在阅览室阅读,不准外借;有的规定不准复印,对拍照要收取费用。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古籍文献的服务方式比较落后,主要是提供借阅和对个别文献的目录检索等,没有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与整理,没有真正将蕴藏在古籍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完全挖掘出来,从而实现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2001年,中国民族图书馆用珂罗版仿真复制了《菩提叶百八罗汉真经》,将图和文都印在真的菩提叶上,完美地体现了原书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了双丰收。这一事例对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加速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对古籍文献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应当重视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更多地支持。为了提高古籍文献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古籍文献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把那些责任心强又懂古籍文献知识的工作人员安排到古籍文献服务部工作,必要时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古籍文献工作人员。古籍文献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后,古籍文献服务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为了能够稳定有经验的古籍文献工作人员,适当提高这些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图书馆应当在清点、整理好现有古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适当增加经费购买一些急需的古籍文献,并改善古籍文献储藏库的条件,尽量避免古籍文献的人为损坏。为了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当改变管理模式。除了一些特别珍贵的古籍原本不允许外借之外,应创造条件满足读者借阅古籍文献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古籍文献的二次开发工作,加强馆藏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通过目录、数据库来充分揭示馆藏古籍文献的内容,从而更加方便读者的查寻和阅览,最大限度地发挥古籍文献的价值。
(二)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应当更多地采用科技手段
1.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自然因素对古籍文献的损坏。损坏古籍文献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湿度、虫害、霉菌、灰尘、有害气体等。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这些自然因素的特点,运用科学方法创设一个保存古籍文献的良好空间。纸张作为古籍文献的载体,直接关系到古籍文献的保存状况。目前,保护纸张的科技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并得到应用。主要有纳米技术、去酸技术、脱胶技术、脆弱纸张丝网加固技术、派拉纶真空镀膜整本书加固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保护纸张方面效果显著。据报道,一本清嘉庆年间因水浸、虫蛀变得“老态龙钟”的古籍,涂上一层神秘的胶液后,就会依旧富有弹性易于翻阅,古籍文献的墨色书印也没有出现淡化、泛色、脱落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根据古籍文献的状况,采用适当的科技方法来保护现有的古籍文献。为防止古籍文献纸张遭虫侵蚀、防止纸张质变,古籍文献库房应注意通风、密封和配置恒温、恒湿机或其他设备,使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0%之间,温度控制在 14℃~22℃之间。古籍文献的典藏环境应注意防止灰尘、有害气体和光照的侵蚀。古籍文献库房应设置永久性的防光设施。最好使用函套密封置于樟木柜中。古籍文献库房最好安装空气净化器,减少有害气体侵入,要经常使用吸尘器除尘,保持库房清洁,防止虫害、霉菌对古籍的侵蚀。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使用樟脑丸来防治虫害,但时间长了,效果不佳,应当考虑使用新型杀虫药,如长效防霉防蛀香草合剂、长效抗霉驱虫灵,天然芳香型防霉驱杀虫药。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能有效杀灭虫害,必要时应当采取。物理灭菌、杀虫方法主要包括辐射灭菌、杀虫,低温冷冻杀虫等。化学方法主要是使用药剂来杀虫,主要有熏蒸剂、触杀剂、胃毒剂等。当然,高校图书馆在灭菌、杀虫时,应当综合考虑杀虫的面积、古籍文献的现状与重要性等因素,进而选取合适的方法。
2.运用科技手段防止人为因素对古籍文献的损坏。损坏古籍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乱折、乱涂、盗窃以及人为的水害与火灾等。为防止古籍文献遭到人为损坏,古籍文献库房应安装火警探头、配置灭火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借阅的管理,防患于未然,使古籍文献在免遭自然因素损坏的同时,又能有效防止人为因素的损坏。
3.应当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发与利用古籍文献。为了提高馆藏古籍文献的利用价值,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所谓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古籍文献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古籍文献数字化后,能极大地提高古籍文献的传播速度,大大方便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借助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手段,高校图书馆可以有选择性地结合本校的教学、科研,特别是根据一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需要,来建立相应的古籍文献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选取某个专题专门来做,也可以结合高校所处环境为满足地方发展需要而建设专门的数据库,如酒文化数据库、盐文化数据库、茶文化数据库以及有关名胜古迹介绍的数据库等。在建设数据库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资金情况、古籍使用现状等来分别建设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应当包括主题、题名、资源类型、资源形式、责任者、相关资源项等内容,能够较纸质目录更全面地反映古籍文献的书目信息。在做好数字化建设工作后,高校图书馆还要积极开展古籍文献的二次文献服务,真正让古籍文献从密室走向读者。古籍文献工作人员应做好古籍文献的分类、编目与著录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书目提要,让读者能够迅速得知古籍文献的内容、版本及收藏情况。
既然通过数字化建设能让读者方便、快捷地阅读古籍文献,那么高校图书馆便可以方便地利用互联网宣传本馆的古籍文献资源,将古籍文献作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给大学生以鼓舞和启迪,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当然,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够把有价值的、市场上需求的古籍文献,为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相关的单位定会欣然解囊资助。这样便可以迅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增加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一句话,高校图书馆只有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方能让古籍文献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1]桂兰.浅谈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的开发与利用[J].社科纵横,2008,23(6):156~157.
[2]王美杰.浅论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的管理及利用[J].河北科技图苑,2010,23(1):47~49.
[3]何丽.论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2):62~63.
[4]宋力.谈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2):63~64,7.
[5]胡一敏.纳米技术破解天一阁纸质文物保护难题[N].中国文物报,2004-04-01(1).
[6]苏文珠.古籍数字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科技图苑 ,2007,20(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