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2011-04-11彭维吉刘云彤彭奇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测绘考核测量

彭维吉,刘云彤,彭奇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高职院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这样的人、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问题,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在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育人”问题中的一些做法。

1 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1.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符合产业分布结构,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有关人员通过对测绘、城建、交通、水利等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基础测绘、勘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单位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全国近万家[1]从事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事业单位需要大批工程测量从业人员,承担年产值近千亿元[2]的地理信息测绘任务。 广泛的需求为全国近200 所开设测绘和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校办学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人才培养要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相适应,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如何“育人”的问题。 “育人”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高职院校应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方法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才培养要与学校规格、层次相适应。 高职之高不宜越位,高职之职不可缺位,高职教育不能错位[3]。 高职教育既不是“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也不是 “中职教育的发面馒头”, 高职院校必须准确定位、办出特色,通过适度规模招生,追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把为测绘、 水利、城建、交通等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扑下身子能干活、拿起纸笔能设计、组织团队会管理的技术高超、技能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测量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把培养“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建设者,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使其成为解决信息化测绘条件下国情地理监测和其他相关专业疑难技术问题的工程师,成为一线工作岗位上能够手脑并用、娴熟操作的能工巧匠[4]。

1.2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培养人才的模板、 样式,是人才培养的技术路线[5]。 一条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测绘人才培养之路,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平台,以师资队伍和实践条件为保障,以质量建设为抓手,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和测绘生产规律,形成“岗课证融通,学做合一,双系统设计,3 能力提高,4 环节控制,5 化教学” 的工学结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岗课证融通。 即设置的课程与测绘行业特有的水准测量工、控制测量工、平差计算工、航测外业调绘工、地形测量工、数字化测图工、GPS 测量工、工程测量员、地籍测绘员、房产测量员等工种岗位相对应,与注册测绘师执业的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房产测绘、地籍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海洋测绘、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导航电子制图、互联网地图服务等12 个业务领域相对应,课程与岗位对接,与测绘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一致。

2)“学做合一”。 即把课程教学融入实践当中,一边学、一边做,从单纯地学转向边学边做,解决“学什么、就做什么”的问题,教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如何学习。 如果不进行这种高职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的,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6]。

3)双系统设。 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想,将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融入课程。

4)3 能力提高。 即知识运用能力、 方法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5)4 环节控制。 即从规划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监控检查阶段、评价反馈阶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6)5 化教学。即专业教师双师化、课程建设精品化、教学过程一体化、实习顶岗职业化、教学评价标准化。

(1)专业教师双师化。 即承担专业教学的教师既应具备精深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应具备精湛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下企业锻炼造就双师素质,通过职称评定完善双师结构。 目前,组建课程理论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团队是实现双师能力达标的有效途径。

(2)课程建设精品化。 即课程建设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形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书等在内的精品课程建设文件。

(3)教学过程一体化。 即“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实习顶岗职业化。 即按照真实的项目、真实的岗位、真实的流程、真实的成果进行生产性实习。

(5)教学评价标准化。 即从知识、技能、态度3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融合国家职业标准、测绘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规范,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实施体系。

2 高职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建设及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2.1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应当按照“学生得知识、学校得发展、社会得人才”的要求精心设计。 通过走出去调研、请进来分析论证的形式,与企业共同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包括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课程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课程。

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课程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即公共课。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包括计算机制图、工程识图、测绘概论、工程概论等课程。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包括控制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数字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等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包括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测图、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 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施工技术、工程监理等课程。

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课程按照“三层次、一结合”的思路进行设计。 “三层次”是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职业拓展技能培养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为人处世能力、基本的谋生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一结合”是指能力培养要结合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进行。 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包括融入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单独设课的野外数字地形地籍房产图测绘、航测遥感数字化测绘与4D 产品生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土地调查、规划测量、施工测量、变形监测等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

2.2 项目课程的开发

(1)通过调研,重点落实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相应的岗位证书及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2)通过企业专家对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的分析解构,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描述完成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3)专任教师根据企业专家对工作过程解构的结果,规划、序化、重构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形成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等主要内容的课程标准。

(4)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和测绘生产规律,从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效果如何评价等方面,精心设计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形成完整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

(5)编写项目化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传承文明成果、传播先进科学技术、承载知识的宝库。 根据开发项目化课程的需要,应认真编写出项目教材,以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

3 教学改革保障条件

3.1 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由课程教学组和工程实践教学团队组成。 课程教学组由理论知识扎实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教师组成;工程实践教学团队由能够把握当今测绘科技发展方向,能将测绘最新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可以以工程实践教学团队为主,组建校办企业信息化测绘公司,申报测绘资质,承担工程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绘、摄影与遥感测量、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程,通过“生产育人”,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使之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之一[7]。

3.2 实训条件建设

(1)购置信息化测绘条件下的仪器设备。 经历了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阶段、并朝着智能化测绘方向发展时代的测绘工作,具备了空间地理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分发网络化、数据应用大众化的服务保障能力。 添置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开发信息化测绘条件下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和网络安全传输软件,是实现信息化测绘“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校内实习生产化。 根据校园地形特征和实训室房间大小,按照生产要求,落地建设室、内外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的一体化实训场馆,形成“校园是工地、处处能测绘,校园小天地、测绘大职场”的生产实习氛围,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地理空间框架基准。

(3)校外实习教学化。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承担测绘任务,走生产育人、服务社会之路。 通过“人海战术”分解任务、划分小测区,实现经营目标、工期目标,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通过真实的测绘生产,让每个学生在不同岗位锻炼, 使其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产出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书要求的高质量成果,达到理论知识升华,技能水平提高,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等社会能力发展的目标,达到“育人”的目的[8]。

4 课程教学规划与实施

4.1 课程教学规划

按照“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实施顺畅、成效显著”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目标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品德的过程中,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

(2)遵循知识形成和能力成长递进规律,融国家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当今先进的测量技术手段于一体,形成内容先进、方法多样,满足教学、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需要,体现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要求的课程内容。

(3)改变“直述式”、“满堂灌”、“填鸭式”课堂教学法,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引领式”、“学做一体式”、“提问启发式”、“讨论交流式”、“归纳总结式”等互动式教学法。

(4)分理论教学、随堂实验和集中实习进行教学进程设计。 在教室,按2 学时编排进行理论课教学;基本技能实习项目随课程进行,采用4 学时连排形式,在一体化室或实训场进行;生产性实习项目单独设课,按周集中统一编排,由信息化测绘公司按真实的生产过程组织实施。

(5)理论教学以该课程理论教学团队教师为主,实践教学团队教师配合;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团队教师为主,该课程理论教学团队教师配合。

(6)为方便组织、方便指导、便于监控和确保安全,设计以实训项目为核心的场地固定、生师比固定、仪器数量固定的职业化实训。

(6)考核评价。 课程成绩由项目成绩累计,各项目权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项目成绩包括形成性成绩和考试考核成绩,形成性成绩占70%,考试成绩占30%。 在形成性成绩中, 知识占30%, 技能占50%,态度占20%;考试只包括进行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知识占40%、技能占60%。

4.2 课程教学实施

(1)教学准备。 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质量标准和教案书写规定,采用课程组集体备课的方法,拟定教学计划、教学设计书,经系部审核、教务处审批后组织实施。

(2)第一次课。 学生通过第一次课学习,了解课程学习的内容、路线、方法和手段、质量标准,以及过关晋级、淘汰制的考核评价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闭合式教学。 按照课前要求、课中检查、课后总结和点评反馈的形式, 进行闭合式课程教学,达到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螺旋式提高的目的。

(4)教学方法。 通过布置工作、引入案例、提问等形式导入任务。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缜密思索、讨论探究、现场观摩、经验介绍、动手试做、岗位实践等方法,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目的。

(5)监督检查。 采用巡查、访谈、听课、查阅成果等形式进行教学质量监督检查,通过期初、期中、期末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日常督导检查,促使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教学以“育人”为先,把“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的育人目标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强化责任意识,以期达到“教学生3 年、管学生30 年的发展”目标。

5 高职工程测量课程考核评价

考核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通过考核,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状况,判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检查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

5.1 形成性考核评价指标

在“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一系列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指标,包括设计准备、空间地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表达、过程检查、数据应用6 个一级指标,30 个二级指标,以及分解到知识、技能、态度3 方面的若干具体指标。 每个指标都有对应的量化成果,构成一个完整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从学什么、做什么、是什么的角度,明确学习内容的原理、方法,重点从知识运用能力的角度量化知识要求评价指标;从做成什么、怎么做的角度明确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确定技能要求评价指标;从遵纪守法、安全措施、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方面,明确为什么这样做,量化态度要求评价指标。

考试考核从知识考核试题库、实操考核试题库中抽取。 采用笔试或答辩方式进行知识考核,客观题采用闭卷考试,主观题采用开卷考试。 实际操作考核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不再单独组织考核。

通过考核,重点检查学生技术设计、仪器使用维护、空间数据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与表达、质量监督检验、空间数据应用等纵向测绘能力,进而检查学生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地下管线图测绘及其数据库建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变形监测能力,法律法规应用能力。

5.2 课程考核评价实施

形成性考核成绩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的方式确定,考试考核在项目结束时进行。 课程考核由任课教师汇总评价,并经课程组复核后确定。 考核结果应及时向学生反馈。

形成性考核根据提交的成果进行评定。 学生自评和互评从提交成果的齐全性的角度进行评价,重点考查学生能否客观公正评价自己、 评价他人,其评价结果记入态度成绩。 任课教师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知识考核按对错率评价,技能考核从操作规范性、质量符合性的角度进行评价,态度从提交资料完整性、出勤率、安全生产、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考试考核由卷面成绩评定。 若发现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作弊处理;态度考核不合格者,该项目成绩为不合格;若知识、技能考核不合格,允许学生补考,直至考核合格。 考核评价应遵循“过关晋级、人人过关,一关不过,全盘崩溃”的规则。

6 结语

“育人”即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第一要务。 黄河水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中从课程教学、师资保障、实践条件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基于此,本文试按照“学生得本领,学校得发展,企业得人才”的要求,探索切合实际的“生产育人”高职人才培养道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周信炎. 测绘走向农村. 中国测绘报,2006-06-11(1).

[2] 吴晶晶. 中国西部1:5 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稳步推进[EB/OL]. [2011-05-19].http://www.stdaily.com/oldweb/gb/stdaily/2009-02/03/content_903750.htm.

[3] 周建松. 关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37-38.

[4] 郎群秀.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2): 20-22.

[5] 朱晟利. 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 当代教育论坛.2005(5): 30-31.

[6] 王新洲. 对21 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 测绘通报,l999,(9):38-39.

[7] 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98-101.

[8] 郝超,蒋庆斌. 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63-64.

猜你喜欢

测绘考核测量
内部考核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