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规制的有效性研究综述

2011-04-11黄民礼唐振龙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规制有效性成本

黄民礼,唐振龙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 528436)

环境规制的有效性研究综述

黄民礼,唐振龙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 52843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环境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规制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问题。通过对与环境规制的有效性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环境规制有效性研究一直是环境规制研究的主流,研究得也比较深入;而基于不对称信息视角的环境规制有效性研究仍显不足,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方向。

环境规制;成本 -收益分析;信息不对称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学者对环境规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从最初的基础研究转到如何进行环境规制的深层研究,其中,如何提高环境规制的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环境规制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主题,国内外有两大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环境规制有效性研究;二是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环境规制有效性研究。以下对这两大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一、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环境规制有效性研究

环境规制的执行需要以高昂的成本为代价,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可以判定规制是否有效。因此,可以说,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环境规制有效性研究一直是环境规制研究的主流,并主要从以下两大视角进行:一是环境规制工具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环境规制成本,从而影响环境规制的成本—收益对比,决定环境规制的有效性高低;二是在环境规制的切入点上,存在企业、产业、政府等三个层面,在不同的环境规制实施层面,环境规制的成本和效果也不一样,影响环境规制效果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1.视角 1:环境规制成本与环境规制工具选择

Weizman、Adar和 Griffin率先讨论了环境规制的两种工具: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前者为规制者直接决定允许厂商排放的污染总量,后者是厂商决定排放量,但必须根据其排放量支付相应费用。他们的主要观点是:关于污染的收益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如果规制者对社会成本了解错误,将导致以上两种工具产生不同的结果。规制者对某一规制工具的偏好取决于污染的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社会成本曲线的相对斜率。基于此,沈芳构建了关于成本和收益不确定条件下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选择的静态模型和存在诱发性革新技术时的动态模型,对不同条件下如何在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之间进行选择以使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做了仔细分析。她得出了与Weizman等基本一致的结论。而宋英杰则在将环境规制造成的成本分为遵从成本、行政成本和污染损害成本基础上对规制工具进行了成本—收益均衡分析。他指出,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在不同的成本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排污权和排污税等经济性规制工具具有遵从成本优势却更依赖行政成本,因而,只有当经济性规制工具的遵从成本优势能够弥补其他方面成本劣势时,才是最好的选择。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还受制度、技术等其他因素的约束,最佳的环境规制工具应该使遵从成本、行政成本及污染损害成本之和最小。这表明,在视角 1的研究深度问题上,成本—收益分析已经进行得比较深入细致。

2.视角 2:环境规制的实施层面选择

(1)企业层面。Austin和D inan(2005)以美国空气清洁为对象,研究了更高企业平均经济燃料标准和汽油税可能导致激励企业环境改进的效果。王爱兰的研究表明:如果被规制企业仅仅是被动遵从环境规制,那么企业的环境遵从成本必然会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下降;只有政府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行为,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使环境成本得到“创新补偿”,即企业和规制者达到“共赢”。Joshi、Krishnan和 Lave的研究则揭示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可能导致多种隐性成本,环境规制可能对被规制企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企业的具体条件和执行情况而异。

(2)产业层面。Pashigian对环境规制对最优工厂规模和生产要素份额影响的效果进行分析时发现:强制性的环境成本增加将提高大厂商的市场份额,因为小厂商要么从产业退出,要么变成大厂商。这表明,环境规制有导致产业集聚和产业报酬率上升的可能。Nelson等对美国私有电力行业研究发现:若排放规制缺位则会增加排放 3.79吨每百万千瓦时,规制强度加大会延迟新电厂的建立。Goulder和M athai研究结果发现:存在诱发性技术革新的情况下,要求加大减排力度是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净收益会提高。因此,可以说,环境规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资产周转速度,并可能在一定时段内影响生产效率,但对降低企业排放、控制污染企业数量和激励技术创新方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3)政府层面。政府层面成本收益研究成果不多,原因可能是政府的支出内容过于庞杂,以致进行核算分析的成本太高。虽然有学者指出政府的环境规制会存在客观收益和成本效率损失双重效果,但仍有学者证明政府的环境规制收益为正。尽管如此,以美国为例,因高昂的分析费用限制,据哈恩估计,美国 2/3的环境规制政策并没有进行过成本—收益分析。这一层面的研究深入难度相当大。

综上所述,在这一研究方向上,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具有相当研究深度。

二、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环境规制有效性研究

在这一研究方向上,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从信息不对称入手研究环境规制的低效率;二是从信息不对称入手研究环境规制中的企业行为;三是从信息不对称入手研究环境规制中的政府行为,即在第二大研究方向上,存在三个关于环境规制有效性这一研究主题的切入点。

1.切入点 1:从信息不对称入手研究环境规制的低效率

武恒光、刘长翠通过对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资金逐年投入比较发现,虽然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因而他们做出判断:环境规制并未实现其预期目标,环境规制效率低下。张玉霞等以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例分析,中国环境规制失效问题主要归因于:信息成本过高、环境规制工具缺乏弹性、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地方政府发展观念片面等因素。另外,傅京燕认为,环境恶化的主要经济动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失效[1];王学军则认为我国规制失效在于经济性规制过度而社会性规制缺位、规制目标模糊以及规制规则不符合现实需要。此外,环境规制相关者对于与环境规制相关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同,则环境规制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Guashch和 Hahn认为,基于不同规制的经济影响的更多信息可以强化公众决策[2]。明确有效的政策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适当的规制方法和结构取决于几项因素,其中包括官僚政治技能、资源可用度、行政约束及经济影响等。当然,环境规制失效还可能与产业或企业的环境理念有关。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环境规制低效进行了论证或者对失效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其间虽然个别研究有涉及信息不对称这一变量分析,但基本上是一笔带过,过于粗略,尚待进一步深入。

2.切入点 2:从信息不对称入手研究企业行为,企业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规制的有效性

(1)国际方面。早期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环境规制中的信息问题。Becher的理性犯罪理论指出,关于环境规制执行力度的信息会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Harrington针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污染控制体系提出了哈里顿悖论:尽管有较低的预期处罚,大部分企业仍遵守污染控制制度。这被理论界称为哈里顿之谜。这说明企业的行为与信息不对称有关。Gren和 Kaitala进一步研究发现:规制执行机构是使用专家信号策略还是非专家信号策略,依其违规收益和违规成本的关系而定。值得指出的是,将传播其进行监控的专业技巧信息作为控制环境污染违规的一个执行工具,依存于一个重要假定:被规制者不能准确确定环境规制执行机构探查违规的能力,即信息不对称。

(2)国内方面。张嫚探讨了环境规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她认为企业对环境规制的反应是决定环境规制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应给予更多关注。这其实是从企业对环境规制的行为反应角度研究环境规制的有效性问题。其中,她提及的环境规制传导机制涉及了一个重要方面,即信息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传导机制将规制者的规制目标传导到企业并产生效果的关键因素,但她并未深入探讨。

综观上述分析后发现,国内外学者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了环境规制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到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3],但尚未直接对信息不对称与企业行为导致的环境规制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因此,从“不对称信息—主体行为—有效性”这一思路进行拓展和分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3.切入点 3:从信息不对称入手研究政府行为,政府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规制的有效性

(1)国际方面。从最初的命令和控制管制,经过基于市场途径的规制政策,当前的环境规制政策进入以基于信息的对策为特征的阶段 (Tientenberg,1997)。Bellas和 Skourtos以希腊工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讨论了信息成本在企业环境遵从中的作用。他们发现:规制机构增大环境违规察知概率的成本比企业不遵从导致的成本增加快得多。W inter和M ay提出并用丹麦农民遵从农业环境规制的相关数据检验并验证了关于“被规制者对不同信息源的影响存在依赖性”的假说。他们发现:信息在导致服从规制上确实起作用,但不是那么强和直接,而且不是所有信息源都有相同的影响。

(2)国内方面。我国有学者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政府规制进行探讨,但仅局限于传统规制领域。如曹斌以出租车市场为例探讨了政府规制与不对称信息的关系,分析了克服不对称信息的市场机制及其实现条件;王冰等分析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内部不经济问题及其政府管制失败,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社会性规制分析视角;丁美东关注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寻租行为,进而导致政府规制低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注意到,作为环境规制者的政府不仅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政府本身也会影响环境规制过程中相关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二者都会影响环境规制的效果。但我国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受信息不对称影响程度有多大,以及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中的相关主体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都是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已经涉及信息不对称这一变量分析,但属于蜻蜓点水,显得过于粗略,而从信息不对称入手研究环境规制过程中的企业行为、政府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相关主体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对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发生影响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基本尚未有效展开[4]。

三、关于环境规制的实证研究述评

1.国际方面

从实证的角度看,Joshi、Krishnan和Lave从隐性成本角度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美国钢铁业的影响程度;M urty、Kumar和 Paul以印度制糖业为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影响效果;M c-Clelland和 Horow itz运用 1992年美国制造业的统计调查数据对美国纸浆和造纸业的水污染排放规制中的超越规制遵从现象进行研究,等等。从上可知,大多数国外学者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成本及相应的企业行为的影响,虽然也有学者注意到环境规制中的声誉、环境标签等信息会对环境规制的效果产生影响,但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来研究环境规制中的企业行为,以及信息不对称和企业行为对环境规制效果的影响的文献尚为少见。

2.国内方面

国内关于环境规制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中国的环境规制对 FD I的影响,如吴献金、孙林霞对湖南省的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熊鹰、徐翔、杨涛、綦建红和鞠磊、黄顺武等对中国是 FD I的“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验证,等等。这个方面研究文献较多。二是环境规制对中国外贸方面影响,如杨涛、廖玫、王瑾、朱启荣等分别从多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这方面文献相对较多。三是环境规制对中国宏观经济、行业或产业的影响,如吴伟、韦苇、杜凯、徐盈之从行业或产业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此方面文献较少。四是环境规制对中国污染企业行为的影响,如万伦来等用单位产值的环保投入额来反映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表现,发现企业的环境行为与污染排放水平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这方面文献最少[5]。

综上,实证方面,国内关于环境规制的实证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环境规制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环境规制的产业或行业效果等,直接研究环境规制与企业行为关系的为数不多,而以信息不对称以及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主体行为为解释变量,考虑其对环境规制的效果以及规制过程中对相关主体行为的相互影响的实证文献尚未发现。

在环境规制中,规制者、被规制对象和公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些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和影响直接导致了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朝着利己的方向行动,甚至采取一些机会主义行为来直接或间接抵制环境规制政策,而规制者对于被规制者的行为知之甚少从而无所作为,最后导致环境规制的无效或低效[6]。因此,信息不对称与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大小密切相关。而有效克服环境规制中的信息不对称、最大限度避免被规制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大幅提高环境规制的效果等则成为环境规制当局的主要任务。

分析在环境规制中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企业决策行为,从而直接影响环境规制的有效性,以及信息不对称又是如何影响环境规制当中的政府和公众行为,从而间接影响环境规制的有效性的。这将是对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的拓展和创新。

[1] 傅京燕.环境规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美 ]GUASHCH L,R HAHN.规制成本与收益:对发展中国家的寓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1).

[3] 曹光辉,朱勇,张宗益.不对称信息下的排放监督与管理[J].环境保护,2005,(9).

[4] [美 ]丹尼尔·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郭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环境规制[J].山东经济,2007,(9).

[6] 胡兴龙.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制度与股市效率[J].经济论坛,2003,(11).

F11

A

1007-4937(2011)02-0065-03

2011-01-10

黄民礼 (1976-),男 (苗族),湖南邵阳人,讲师,经济学博士,从事环境规制、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研究;唐振龙 (1970-),男,广东中山人,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物流产业研究。

〔责任编辑:陈淑华〕

猜你喜欢

规制有效性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内容规制
知识产品搭售及其反垄断规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