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突破教学难点中的作用研究

2011-04-11徐景刚王晓燕冯天宝陈联群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经验课件

徐景刚,王晓燕,冯天宝,陈联群

(1.河北北方学院 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接受程度而言的,是指学生学习时不易理解,或是虽然不难理解,但容易混淆或出错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难点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突破这些难点,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难点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拦路虎,是老师和学生必须花较多时间与精力突破的地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了比喻、联想、类比、举例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突破教学难点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传统教学在教学工具上只限于使用粉笔、黑板、教科书、挂图、实物、模型等,它们在信息承载的种类和能力上有较大的局限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想像能力。与其他媒体相比,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更精确地表达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好地呈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多角度揭示知识的内涵与内在本质,更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的利剑。

一、多媒体技术用于突破教学难点的理论依据

多媒体技术是指凭借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将直接作用于人类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运用于教学等实践活动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是对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次巨大提升。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人们不断总结和推广多媒体使用经验,不断加强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基础越来越深厚,同时,人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也有了更好的认识。

(一)“经验之塔”理论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戴尔在他的《教育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塔”来系统描述[1]。本书将人们获得经验的方法分为三大类,又将这三大类细分为10个具体的小项:

1.“做”的学习经验,包括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和演剧的经验。

2.“观察”的学习经验,包括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视和电影,静态图像,广播和录音。

3.“使用符号”的学习经验,包括视觉符号和词语符号。

“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

1.“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

2.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基础,防止从概念到概念的“言语主义”做法。

4.人们积累经验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做”,也就是“做”的学习经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的牢固扎实,缺点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每一细节,花费更多的财力来准备实践的材料,所以,靠做来积累经验的程度是很有限的。在“经验之塔”中,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学习环境要素,完成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相互关联与融合,达到学习者对新知识主动探索、发现并牢固掌握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有效[2],它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多媒体技术能够融合多种资源于一体,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为学习者营造内容丰富、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学习情景,是创设真实情景的最有效工具,最有利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活动的实现。

二、学习难点产生的原因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含义是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3]。对于学习者,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是学习者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学习者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学习难点产生的原因,那就是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同,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对一部分人来讲是在发展区内的知识,但对另一部分人可能就超出了他的发展区,成为了其学习的难点。因此,学习难点具有相对性,同样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所表现出来的难度不同,所以,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

三、对不同类型的教学难点,选择相适应的多媒体技术加以突破

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难点是由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局限造成的。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力,扩展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使原本是难点的内容囊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变得不再是难点。

多媒体在具体教学中包含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每种形式在辅助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具体使用中,对于不同原因形成的难点,需要分别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具体来讲,教学难点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知识新,与已有知识联系少而形成的难点

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一般都是把新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相对比,轻松掌握与已掌握知识相通或相近的部分,然后,把学习重点放在全新内容上,所以,有时看似学习内容不少,但掌握起来并不难。当所学内容较新,与旧知识联系较少时,学生需要投入精力的知识内容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增加,难点随之产生。对于这类难点,需要使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补充相关知识及背景知识,尽可能地创建一个真实合理的情境,扩展其最近发展区,进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

(二)知识琐碎,不易记忆形成的难点

有些知识内容多而纷杂且规律性差,或是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似之处,易产生混淆,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反正弦、余弦、反余弦、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又如历史事件及发生的年代等内容,它们理解起来不一定难,但不易记忆。对于这类难点,要多使用图形图表的对比,以及利用图形、颜色等变化,突出知识间的不同与联系,从而在分析比较中辨别正误,增强记忆。另外,可以有选择地通过多种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增强记忆效果。

(三)内容抽象,理解困难形成的难点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进行的。对于抽象的知识,如物质的分子结构,立体几何的空间位置关系等,由于学生缺乏与之有关的感性认识基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对这类难点,可以通过制作3D立体结构图或三维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把原本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突破教学难点。

(四)缺乏感性认识而产生的难点

对于发生成本较高、无条件多次重复的实验,自然界的偶发情况以及存在危险学生无法身临其境的环境,如汽车的碰撞实验现场、原子弹的爆炸现场以及北方无法看到的非洲大草原等,仅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有准确、直观的认识,这时,运用图片、声音、电影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现场景象,亲耳听到真实的声音,这些内容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胜过书本上的大段文字和老师的千言万语。

(五)学生思维能力局限形成的难点

对于这类难点,要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难点的办法来突破。先按难度或性质的不同对难点进行分解,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些较简单且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问题,再对每个小问题分别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各个击破,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对难点的恐惧,有助于最终攻克难点。

四、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盲目使用多媒体

不同课程的性质不同,即使同一门课程,各章节教学内容的性质也有区别,并不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对于侧重于揭示事物内在结构、外部形态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内容,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远好于传统教学方式,而对于侧重于理论介绍、推理与证明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需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走,这时,通过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启发学生的思维,成为学习的的一部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会比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过于追求形式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课件制作中,素材与多媒体方式的选择、文字图片的修饰以及动画特技的运用等方面,都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能这一中心服务。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盲目追求课件的漂亮华丽,多姿多彩,反而将主题、重点、难点淹没在形式之中。有的课件制作的太复杂,不方便与学生的交互与使用,有的则使用了过多的特技与音效,在教学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益于教学。

(三)信息量不合理

使用多媒体授课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画图等方面的工作量,这就意味着在与传统教学相同的时间内,教师可以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能加快教学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教师往往提高了授课的速度,当信息量大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时,学生只能疲于应付,所以,在用多媒体授课时,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做笔记情况,把握好授课的信息量与授课进度。

对于学生自学使用的课件可以包含较大的信息量,但必须明确课件内容的层次,让学生清楚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哪些是用来提高与扩展的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四)交互性与启发性不足

多媒体系统的交互功能使学习者能够接触大量不同类型的动态信息,控制学习的方式和过程[4],它表现在界面交互、内容交互和人际交互3个方面。良好的界面交互有利于学生控制软件的运行和注意力的持久集中。交互性更主要地体现在内容的交互方面,如果课件设计合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内容及媒体呈现形式富有启发性,就能引发学生的持续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际交互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和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方面。

课件的交互与启发性与教师讲课时的交互与启发性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们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重视交互性的设计,在课堂上,更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而不是自己滔滔不绝的讲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和突破教学难点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有新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好多媒体技术,也需要人们不断研究与探索。

[1] 王绍铭.“经验之塔”前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7):20-21.

[2]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0-23.

[3] 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2-125.

[4] 孙杰远,孙名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77-80.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经验课件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