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贸易转型战略取向分析
2011-04-11夏光
夏 光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我国绿色贸易转型战略取向分析
夏 光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十二五”及今后时期,绿色贸易转型是我国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优先领域,是缓解对外贸易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的重要途经。本文在反思传统贸易发展方式基础上,提出实现从“以环境输出为特征”到“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绿色贸易转型,是我国未来贸易发展长期而艰巨的使命和任务;并在进一步梳理“十二五”绿色贸易政策空间基础上,揭示出“环境输出”向“生态修复”环境友好型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绿色贸易转型的重要战略取向。
绿色贸易转型;环境输出;生态修复;环境友好型贸易发展方式;战略取向
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消化了国内巨大的生产能力,使我们能够实现贸易顺差,快速增加经济财富。尤其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外贸再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贸易发展如同任何事物发展一样,都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的发展,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有些因素过去不突出,现在变得突出了。例如,环境问题现在就逐渐成为贸易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因素。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功不可没,但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也不小,甚至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既能产生良好的贸易利益,又能降低我国资源环境代价的贸易发展方式,即环境友好型的贸易发展方式,即实现绿色贸易转型。尤其“十二五”及今后时期,绿色贸易转型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优先领域,是缓解贸易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
1 对传统贸易发展模式的反思
粗放型的贸易模式带有“环境输出”的特征,这种贸易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而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将会导致贸易的虚假利润,而且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损害。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很大的资源环境逆差,具体表现为“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占有很高比例,以我国大宗出口产品纺织品为例,每生产100米棉布大约要消耗3.5吨水和55千克煤,同时排放3.3吨废水,产生两千克的化学需氧量和0.6千克的生化需氧量。这样,大量出口纺织品所留下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这就是说,我国过去贸易发展方式总体上是粗放的,当我们大量出口产品而获得经济利益时,背后实际上是以大量消耗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这些研究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那就是在当前发展阶段如何看待我国贸易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从这种新的认识中找到贸易的新增长点。
可以说,这种粗放型的贸易模式带有“环境输出”的特征,即把我国环境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之中而让别国消费者享受,而我们得到交换而来的其他经济利益。交换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付出一些环境代价也是正常的,但有两个关键问题要明确:一是这些贸易过程中环境所受到的损失是否反映在出口商品的价格之中;二是由此获得的贸易利益是否有一部分返回来治理或补偿我们受到损害的环境。
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如果在贸易过程中环境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或环境损失没有得到应有补偿,那么,这种贸易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而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将会导致贸易的虚假利润,而且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损害。
为什么说环境损失如果没有得到应有补偿,就会产生虚假的贸易利润?根据贸易理论,只有在两个基本前提之下,贸易才能使双方都获益:一是交易是自愿而非强迫的,如果强买强卖则必然会使其中一方遭受损失;二是交易不存在外部不经济性,即交易双方交换的是自己拥有的价值,而不能把别人的财产作为自己的利益收入来源,否则就会出现过度贸易,即如果一个人可以把别人的财产卖出去而收益归自己,那么这人会倾向于尽可能多地卖出别人财产,却不会考虑会给别人造成多么大的损失,而这种损失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超过贸易带给交易双方的利益。
从这个原理来看我国的贸易,就可以发现还存在较大问题。虽然对第一个前提是满足的,即我国的国际贸易是自愿的,未受强迫,但对第二个前提却不完全符合。国际贸易虽然拥有“国际”二字,却不是国家对国家的贸易,而是企业对企业的贸易,而我国出口产品的企业中有些是排污大户,它们所造成的环境外部性并没有全部通过治理费或排污费等形式进入企业成本,也就没有反映在贸易产品的价格之中,这就相当于一些企业是以公共的环境价值去换得自己的收益,而这些收益没有用来补偿所造成的环境损失,从而导致大量隐性的环境价值输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实际的贸易出口总量相对于考虑真实环境成本情况下应有的出口量而言,其实是过大了,这也是一些人士认为我国贸易顺差过大的理由之一。
正是因为我国的贸易发展中存在这种环境代价,所以人们今天在谈到我国贸易发展成就时也总是怀着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心情:既为我国贸易发展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高兴,也明白在“环境输出”型贸易发展模式下,贸易顺差越大,我们付出的环境代价也越大。犹如一个靠卖血为生的人,当他数着换来的钞票的时候,他的身体也可能正变得虚弱不堪。实际上人们很清楚,我国当前出现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生产领域负有责任,贸易过程也难辞其咎。
历史地看,“环境输出”特征的贸易发展方式是有一定客观性的,因为在贸易发展的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大量的外汇去进口更加需要的先进技术和产品,需要外汇去满足我们对国际市场的巨大消费需求。在那个时候,采取措施大力鼓励出口就成为国家的必然选择。在当时的发展阶段上,我们不可能以出口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高价值产品为主,只能把具有相对出口优势的资源型产品(初级产品)作为出口主力,甚至直接出口自然资源。明知环境代价沉重,也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在我国具体国情下的一个客观过程。
2 从环境输出向生态修复转型
以“环境输出”为特征的贸易发展方式不是一种可以长期采用的模式,必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变化而进行必要转变。我国贸易发展方式要实现从“以环境输出为特征”到“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转变,把改善环境、恢复生态作为贸易发展的一种新使命和新任务,建设一个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新贸易体系。
显然,以“环境输出”为特征的贸易发展方式不是一种可以长期采用的模式,必须随着我国基本国情和综合国力的变化而进行必要转变。当前,有两个情况决定了必须而且可以实现这种变革:一是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继续靠大量消耗环境来实现出口所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严酷的国情条件要求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二是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两万多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已经度过了外汇短缺的时期,有条件用贸易收益或通过贸易渠道来反哺环境,修复生态。基于这种形势变化,我国贸易发展方式可以实现从“以环境输出为特征”到“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转变,这是一种历史性转变。
所谓“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贸易发展方式,是指把改善环境、恢复生态作为我国贸易发展的一种新使命和新任务,建设一个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新贸易体系。这个体系包含3个内涵:一是控制和减少资源和环境消耗型产品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缓解我国环境压力;二是增加进口能替代我国环境消耗的产品,实现环境输入;三是通过调整进出口结构,从绿色产品贸易、环境友好型技术贸易和其他有利于环境的贸易活动中赚取经济利益。这三者是依次优先的关系,即当务之急是减少环境消耗型产品出口,其次是实行环境输入,最后是绿色贸易。
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贸易发展方式是对过去依靠输出环境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贸易发展方式的扬弃。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新型的贸易发展方式并不单纯强调环境保护的需要,反而特别强调通过贸易内涵的升级而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因此,它是贸易与环境双赢的贸易发展方式。
这种新型的贸易发展方式已经在我国逐步显现。近几年来,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出口政策的措施。2006年,财政部等5部委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这是继2004年初出口退税全面下调之后,我国进一步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过快而采取的措施。
这一政策实施后,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原油、成品油、煤炭、未锻轧铝出口量分别下降了21.8%、21.1%、11.9%和5.8%(环境保护部政研中心2007年研究报告)。在最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我国又调高了一些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但这是暂时的因应性调整,很多专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是推动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好时机,仍应坚持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政策思路。国家目前也正在积极研究再次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的政策。
显然,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过快只是实施新型贸易增长方式的第一步,紧接着是实施环境输入的政策。中国已经为国际市场贡献了太多的环境利益,现在是恢复和休整我们国土的时候,因此,不存在保存自己的资源而去消耗别人资源的情况。中国确有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这在客观上需要开发利用全球资源来满足发展的需要,而且这种发展是全球受益的。
例如,我国的造纸业过去主要依靠国内资源来生产,造成了两个重大的环境问题:一是大量消耗我国本已十分稀缺的林木资源,导致生态退化;二是制浆过程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严重污染水体。如果我们简单地取缔那些难以治理污染的小型造纸企业,又不利于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展了大量进口纸浆的贸易活动,从那些林木资源丰富、人口压力小、不宜大量办厂、拥有先进治理技术的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进口纸浆,由我国小企业加工,双方都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也没有造成严重的环境压力,这就是输入环境的贸易方式带来的成果。
在上述两步基础上,我国可以进一步从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贸易中找到更大的盈利空间。例如,绿色食品产业就是因为环境标准提高后采用新型的技术和工艺生产新产品的行业,代表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如果我们过去主要靠传统食品来赚取贸易利益的话,现在则可以通过培育绿色食品产业来赚取更大的贸易利益。
又例如我国过去靠采伐林木制成工业品(如家具等)来出口创汇,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养育青山来发展旅游业,把外国游客吸引到中国来消费。这是一种低环境消耗的贸易方式,既赚钱又能维护生态,正是新型贸易方式所要达到的目的。此外,还有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都是可以既产生贸易利益又养护生态环境的好途径,难以胜数。这都说明,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新型贸易增长方式不但不会降低其经济收益,相反还可能会赚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环境输出的贸易方式到生态修复的贸易方式,既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更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如果国家在保护和恢复我国已经相当困难的环境支撑能力方面不采取强劲措施,那么环境输出型的贸易发展方式还会延续下去,所幸的是国家已经在强力行动,从科学发展观到节能减排,已经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层层部署,因此新型的贸易发展方式也呼之欲出,崭露头角。
3 “环境输出”向“生态修复”环境友好型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绿色贸易转型的重要战略取向
目前国家在深入制定各种政策,推进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多的国家政策将会酝酿出台,成为促进我国绿色贸易转型的推动力。
“十二五”贸易发展战略取向必须重视资源、能源及环境承载力,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国家将根据节能减排目标,适应全球低碳环保发展潮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由“环境输出”向“生态修复”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对外贸易环节具有较大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空间,绿色贸易转型在我国绿色经济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务院
节能减排要求,相关部门连续采取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举措,在优化贸易结构和污染减排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一定成效。以上表明,“环境输出”向“生态修复”环境友好型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将贯穿于“十二五”对外贸易发展各个环节,绿色贸易转型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并成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从国家战略高度,研究和制定长期的绿色贸易转型机制与策略。
[1] 夏光,冯东方,吴玉萍.加入WTO与国内环境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 夏光.环境输出到生态修复—贸易的新功能和新增长点[J].环境保护,2007, (8A).
[3] 涂娟,曹国良,任彦卿.金融危机下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 35(1): 24-27.
[4] 李彦龙.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 35(3): 38-39.
[5] 李霞,贲越,姜琦.国际社会的绿色投资指南实践[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 35(4): 59-61.
[6] 王小兵, 韩文, 徐涛等. 山西省二氧化硫减排“十二五”控制指标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 35(6): 49-52.
[7] 介晓坤. 新形势下农村环保工作的探索与展望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2): 26-29.
[8] 李建勋, 钟革资. 陆源污染防治的全球性法律机制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 35(3): 4-7.
[9] 聂英芝, 孙婷婷.“十二五”环保规划实施的措施保障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1): 17-19.
Study on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Green Trad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Xia Guang
(Policy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of MEP, Beijing 100029)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and future period, green trade transformation is a key priority area towards our green economy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mean to ease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o achieve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Based on rethink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rad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it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mission and task for China’s future trade development to realize green trade transformation from “characterized by environment output” to “miss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reover, based on further combing the green trade policy spaces during12th Five-Year perio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key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trade transformation from “environment output”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Green Trade Transformation; Environment Outp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nvironment-friendly Way of Trade Development; Strategic Orientation
X32
A
1673-288X(2011)03-0009-04
项目资助: 环境保护部2011年WTO环境与贸易谈判项目(项目编号20110106); 2011年环保公益项目《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总体设计与示范研究》(项目编号201109076).
夏光, 中心主任, 博士,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政策.
致谢: 特别感谢环境保护部自2002年至今《WTO环境与贸易谈判项目》长期研究资金支持.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环境专家组“十一五”期间研究报告如下: (1)2006年《贸易政策环境影响方法论与案例研究》和《双多边自贸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报告; (2)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逆差研究》和《运用绿色贸易促进环保目标实现》报告; (3)2008年《构筑绿色贸易防火墙,高效低成本节能减排》报告; (4)2009年《运用绿色贸易,维护国家利益》报告; (5)2010年《外贸部门“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