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山地区栗链蚧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1-04-10任保刚赵丽霞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栗树红点雌虫

任保刚,赵丽霞

(1.遵化市林业局,河北 遵化 064200;2.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栗链蚧(Asterikecabuyn castabeae Ryssell)属半翅目、链蚧科。成虫体形小,体长1mm左右,主要危害板栗,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栗树的主干、枝条及叶片上吸取汁液,1~2a生枝初受害后表皮下陷,凹凸不平;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引起早期落叶,栗链蚧危害时树势衰弱,栗蓬发育迟缓,果实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收;严重时栗树成片死亡。2007年在遵化市汤泉乡汤泉村始发现栗链蚧危害,目前已扩散到周边相邻乡镇如马兰峪、兴旺寨等,为全面有效防控栗链蚧,在遵化板栗产区对栗链蚧进行了田间观察与综合防治,为燕山板栗产区使用无公害农药防治栗链蚧化提供技术支持。

1 发生规律

在遵化北部长城沿线板栗产区1a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板栗树枝干表皮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介壳下,卵期15~20d,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初孵若虫活泼,昼夜爬行,1d后即固定下来用口器刺植物组织吸取汁液为害,渐分泌蜡质形成蚧壳,若虫期25~30d,始分化雌雄。雌虫群集主干和枝条上。雄成虫大部分群集于板栗叶片及嫩枝上,于6月底化蛹,蛹期5~7d,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飞翔能力弱,当天与雌虫交尾,寿命1~2d。雌虫经交尾约10~15d开始产卵,7月下旬于蚧壳下见第2代卵,卵期7d左右,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期20~25d,第2代雄虫于9月上旬化蛹,蛹期7d左右,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下旬以后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如未发生1代受精,雌成虫不产卵即开始越冬。

2 防治方法

2.1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栗链蚧可通过鲜板栗、苗木或接穗运输长距离传播。因此,从外地调运鲜板栗、引入苗木或接穗,必须实行严格的检疫措施,如发现有栗链蚧,应进行药剂处理后方能引入。

2.2 物理防治

冬剪时清除被害枝条,集中烧毁,减轻害虫密度。

2.3 生物防治

栗链蚧的主要天敌有红点唇瓢虫、草蛉等,其中红点唇瓢虫为优势天敌,它对有机磷类杀虫剂非常敏感,因此,在栗园内避免使用高毒或剧毒农药,可选用安全高效无公害农药;在桑白盾蚧为害的桃园里以及梨圆蚧为害的核桃园里,红点唇瓢虫能形成稳定的种群,数量很多,可以人工助迁桃或核桃树上的红点唇瓢虫进入栗园,增强其控制能力;保护越冬成虫,在栗园内设置越冬场,可以用石块、落叶等在向阳温暖处堆成大小孔穴,使成虫于其中安全越冬。

2.4 化学防治

2.4.1 喷雾防治 4月初板栗萌芽前喷洒3~5°Be石硫合剂。此时越冬雌成虫抵抗力低,易于防治,且兼治多种病虫害。在5月底和8月中旬卵孵化盛期用药防治初孵若虫,此时若虫体背尚未分泌蜡质及介壳,全园可喷20%双甲脒乳油1500倍或螺虫乙酯24%悬浮剂4000倍液,一般间隔7~10d喷1次,重发区全年喷4次即可控制其危害,连续用药2a,栗链蚧即可灭绝。

2.4.2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 在树干20cm以上高度用2HZ-W1020型树干注射机向斜下45°角打孔,打孔数量依板栗树胸径大小确定。胸径10cm以下的,每树打1孔;胸径10cm以上每增加10cm加打1孔,注药孔直径一般为0.5~0.8cm,深度一般为3~5cm,注意不可过浅,以防药液注入树皮下,达不到施药效果。每孔注入40%氧化乐果5倍液8ml。打孔注药不杀伤天敌,飘落在栗园农药很少,减轻了化学防控对环境的污染。

2.4.3 涂干防治 树干涂药防治栗链蚧成虫、若虫效果好,可兼治板栗红蜘蛛、栗瘿蜂等。5月下旬在栗链蚧危害的栗树干高20~40cm处,刮8cm宽环状表皮,深度达韧皮部,涂10%吡虫啉10~20倍药液,对药环用塑料薄膜包裹。

猜你喜欢

栗树红点雌虫
普通大蓟马子代性比对同种成虫气味的响应
栗树叶面喷肥喷药关键技术
2020红点最佳设计奖
扶桑绵粉蚧交配行为及能力的研究
2017红点最佳设计奖
2016红点奖最佳概念设计TOP10
全球最好的设计:2016红点奖揭晓
复活森林
栗树站在山上
栗树和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