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敷料在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2011-04-10王宝石王蕴张玉香于晋辉张志利罗建王清涛王新民付速翔
王宝石 王蕴 张玉香 于晋辉 张志利 罗建 王清涛 王新民 付速翔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应用VSD敷料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男86例,女22例;年龄8~5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2例,机器绞伤45例,其他伤11例。伴有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68例。
1.2 材料 维斯第(VSD)敷料(含多侧孔引流管)为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临床实践,研发出来的一种既在技术上有所提高和改进,又在生产工艺上完全国产化的新型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vacuum sealing drainage dressing,VSD),其成分为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形同海绵,白色,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抗张力性强,内部含有多侧孔引流管,有利于创面即时生成的细小坏死组织及时排除体外,该材料对人无毒性,组织相容性好,无组织刺激性,无免疫活性,无皮肤致敏性,具有极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规格为100 mm×150 mm×10 mm,内插2条多孔引流管。半透性粘贴薄膜为英国S&N公司生产的,具有单方向透气功能的透明薄膜,其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这种膜具有“分子阀门”效应,当半透膜应用于VSD操作时,创面中坏死组织分解的腐败气体能够渗透到薄膜外,而不至于使创面恶臭,而薄膜外的空气、细菌不能透过这种薄膜进入创面内;可持续15 d安全地粘贴在创面皮肤上,对皮肤无刺激性。负压引流装置为床头的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保持125 ~450 mm Hg(0.017~0.060 MPa)的持续负压。
1.3 手术方法 (1)皮肤缺损伴有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人,首先固定好骨骼,修复好血管、神经,待伤后1~2周,坏死组织界限清楚后,做1次彻底清创;(2)清创:仔细检查伤口,探查受损组织,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中已失活的组织、脓液、异物,敞开死腔,创面严格止血;(3)清洁周围皮肤:用盐水将周围血污擦拭干净,将创周坏死角质层揭除,再用75%乙醇擦除残留物,便于粘贴半透膜;(4)设计、覆盖VSD敷料:根据创面大小和形态修剪设计合适的VSD敷料,大的创面可能需用2块或多块,覆盖创面,缝合固定,不留死腔。引流管从创缘正常组织戳孔引出,如不方便也可从创口直接引出。用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密封是整个引流的关键,特别是引流管处的密封尤为重要,我们采用裘华德等[1]介绍的“系膜法”封闭引流管处,简便易行;(5)连接负压吸引:将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开放负压。如引流管较多,可用三通接头将引流管串联后连接。接通负压后液气体被迅速引出,泡沫材料随之塌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若引流管内持续有快速移动的液气流,提示封闭不严,应查明原因,重新封闭。
1.4 术后观察与处理 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的关键,应密切观察负压的状态,如塌陷的泡沫材料再恢复原状,薄膜下有液体积聚,提示负压失效,应给予重新封闭。对于引流管堵塞的,可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引流1~2周再次手术,闭合创面[2]。
2 结果
108例均1~2周揭除薄膜,取出VSD敷料,检查创面,可见创面肉芽新鲜。无骨外露78例行中厚皮片游离植皮覆盖创面;30例骨外露患者行转移皮瓣覆盖创面。创面均愈合良好。
3 讨论
3.1 负压封闭引流是以泡沫材料作为创面与引流管的中介物,泡沫材料与创面完全接触,不留死腔,达到全创面引流;负压封闭引流是一种全创面高负压引流,快速消除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负压封闭引流是一种全封闭系统,创面为透明薄膜封闭,防止细菌入侵,同时创面的分泌物随时被引流吸出,细菌没有生长环境,明显减少了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和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免除了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使医护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3-5]。
3.2 有作者主张吸引过程中不能逆行冲洗,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当引流管堵塞时,严格无菌操作,不但可以冲洗,而且应该术后2次/d常规冲洗,效果更好。
1 裘华德,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8,4:233
2 王洪,罗怀灿,杨述华,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骨筋膜室综合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43.
3 罗晴瑜,梁智,陈红霞,等.创面负压引流6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34.
4 庄美华,尹华,周丰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21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7-38.
5 周亚飞,张弦,池征璘,等.封闭负压引流创伤性足踝皮肤缺损治疗中的价值.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