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胶囊引起过敏反应1例
2011-04-09周益
周益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4岁,因乳腺增生于2010年1月18日开始口服小金胶囊(四川省天基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90801),每次3粒,每日3次。服用1日后面部出现红斑,渐向四肢躯干发展,伴瘙痒、烧灼感。因患者未考虑到小金胶囊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继续服药至1月23日。因皮疹逐渐加重方于1月26日急诊就诊。查体:面部、躯干四肢对称性紫红色浮肿性红斑,边界清,压之基本褪色,无水疱、渗液,双小腿皮疹压之不褪色,体温38.3℃。尿液分析:尿潜血(++),尿红细胞50/μl,尿酮体(+),尿蛋白(+)。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7.36×109/L,中性粒细胞88.5%。C-反应蛋白128 mg/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诊断:考虑药物引起的斑丘疹。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40 ml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每日1次。
1月27日门诊复诊,查体:全身广泛浮肿性红斑,少数呈虹膜状,口腔黏膜无阳性发现,体温正常。诊断:药物引起的多形性红斑。治疗:维生素C注射液3.0 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阿奇霉素胶囊250 mg口服,每日1次;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每日1次;停用美能。
1月28日复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2.63×109/L,中性粒细胞78.84%,尿液分析正常。维生素C、地塞米松、阿奇霉素及氯雷他定用药3天后,皮疹颜色逐渐变暗,瘙痒减轻,无新发皮疹,停静脉输液和阿奇霉素。继续口服氯雷他定;口服曲安西龙片8 mg/次,每日3次,每用药2日递减1次,直至6天后停药。
约3周后随访患者,患者皮疹已消退,停药后病情无反复。
2 讨论
小金胶囊成分为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制草乌、枫香脂、乳香(制)、当归(酒炒)、没药(制)、五灵脂(醋炒)、地龙、香墨。其配方源于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中的小金丹。功能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主治用于阴疽初起,皮色不变,硬肿作痛,多发性脓肿、瘿瘤、瘰疬、乳岩、乳癖。其中枫香脂、乳香及没药所含的树脂和树胶均为半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可与蛋白质等结合为全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木鳖子所含的毒性生物碱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也很多见[1]。
本病例患者既往有阿莫西林过敏史,十余年前曾有荨麻疹发病史,可能为过敏体质,易对成分复杂的中药发生过敏反应。患者用药1天后即出现红色斑丘疹,3天后加重,直至出现全身广泛浮肿性红斑,少数呈虹膜状,随服药时间增加皮损渐进性加重。白细胞增高至17.36×109/L,中性粒细胞88.5%,并出现尿潜血、尿酮体与尿蛋白,期间无其他药物、饮食因素影响,符合药物过敏反应的诊断。兼之患者应用抗组胺药、皮质激素后皮损逐渐消失,血、尿恢复正常,因此初步可以认为其皮疹是由小金胶囊引起。
检索文献发现,小金胶囊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而小金丸相关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报道较多。尽管小金胶囊是有别于小金丸的新剂型,但仍然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笔者认为临床用药过程中应重视小金胶囊的过敏反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意识,在给患者应用此类含较多致敏成分的药物时,应主动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慎用,或先从最低剂量开始应用,观察其用药反应后,再确定其长期治疗量。并在用药前交代患者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从而避免此例患者出现的误判病情,而继续用药、加重病情的情况[2]。
目前临床上由于气机郁滞,聚结不散导致的乳腺增生[3]、前列腺增生[4]、甲状腺肿[5]和附睾炎[6]病例较多,小金胶囊临床应用广泛,希望此例报道能对临床医师用药有所警惕。
[1] 李滔,管涛,胡欣,等. 小金丸不良反应报告19例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3):223-225.
[2] 杨克伟,白明,王琳琳,等.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9,73.
[3] 林卫平,林加宝. 小金丸合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小叶增生576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17(2): 100-101.
[4] 屈江宁. 中成药小金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08,4(1): 69-71.
[5] 康志强. 小金丸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1744-1745.
[6] 张晓群,汪正飞,郑石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附睾炎31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0): 638-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