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患儿20例急救护理体会
2011-04-09陈辉丽
陈辉丽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29)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6岁患儿,尤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发病原因很多,凡由小儿中枢神经以外感染所致38.0℃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小儿高热惊厥[1]。该病起病急、发病率高,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全身或局限性强直或痉挛抽搐,皮肤青紫,多伴有双目上视、斜视或凝视和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数秒到数分钟,多数在2 min内缓解。高热惊厥发作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代谢损伤,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程度越严重。2009-08—2010-08,我院儿科急诊共收治20例高热惊厥患儿,现将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6个月~6岁;体温38.5~40.0 ℃ 18例,>40.0 ℃ 2例;初次发病 17例,复发3例;惊厥持续状态1例,30 min内频繁发作3次,均由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引起。患儿经积极的急救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2 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可伴有青紫、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两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有时可伴有大小便失禁,惊厥发作时间多数在几秒钟到几分钟内自行停止。
3 急救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旦发现惊厥患儿,应立即解开衣扣,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动作轻柔敏捷,禁止搂抱或摆动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去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液,防止分泌物吸入而窒息。为防止咬伤,用包好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门齿之间。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免后坠引起窒息。
3.2 控制惊厥 患儿出现惊厥,应立即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针刺止惊是既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止惊方法,首选针刺或拇指按压人中、涌泉等穴位,用泻法强刺激。药物止惊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首选地西泮0.3~0.5 mg/(kg·次)静脉推注,此药作用快,1~3 min失效,最适用于急救,或用10%水合氯醛0.5 mL/kg保留灌肠。同时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急救用药。惊厥缓解后必须保持安静,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另外,注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煽动或口唇发绀,应考虑并发肺炎,应及时诊治。同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烦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脉搏呼吸不规则等症状,注意脑水肿的发生。
3.3 改善缺氧情况 因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及时吸氧可提高患儿血氧浓度,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十分重要。缺氧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于脑细胞的损伤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以增加血氧浓度,改善组织器官缺氧状态,减轻缺氧对脑细胞的损害,防止脑细胞缺氧导致的水肿,待患儿的面色由青紫转为红润时,可调节小流量,防止氧中毒和晶体后纤维增生。若有窒息,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3.4 降温 高热可进一步加重痉挛,增加脑耗氧引起的脑水肿,故体温控制在38.0℃以下,药物降温常用赖氨匹林、柴胡注射液。<6岁的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当高热刺激作用于神经而传入大脑时,因无髓鞘隔离,兴奋易引起惊厥发作。因此,对于6个月~6岁的婴幼儿平时注意保健,减少发热,特别有热性惊厥的患儿,一旦发热,尽快降温。药物降温的同时予以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一种可反复使用、安全有效的措施,如头额部冷湿敷、头枕冰袋、温水擦浴,使超高热尽快降至惊厥阈以下,保护脑细胞,使缺氧缺血得以改善。判断孩子是否在发热,正确测量体温是可靠而科学的方法。
3.5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室温以24~26℃为宜,湿度65%为宜。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轻柔,并集中进行,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尽量减少对患儿的搬动,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擦洗。注意卫生,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更换尿布。
3.6 饮食护理 惊厥发作时禁止饮食,等待病情稳定后,再喂奶或鼻饲,加强营养,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营养的饮食。高热时忌食含热量高的食物,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温开水、鲜果汁、西瓜汁等,需要时应适当补充盐分,避免因降温过快、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3.7 心理护理 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极为担心和恐惧,医护人员要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在患儿身边,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并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安抚其紧张情绪,避免刺激患儿,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抢救和治疗。
3.8 并发症护理
3.8.1 防止脑水肿 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频繁发作时,常伴脑水肿或意识障碍等,应注意观察患儿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及瞳孔变化,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5~5 mg/次,同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0.5~1.0 mg/(kg·次)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3.8.2 防止受伤 肌群不自主的收缩、痉挛可能导致患儿受伤,对有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应将纱布放置于患儿手中及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已出牙的患儿应在上、下牙之间放置牙垫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防止舌咬伤。有栏杆的儿童床应在栏杆处放置棉垫,将周围一切硬物移开,以免造成损伤。
3.8.3 防止窒息 惊厥发作时意识障碍、咳嗽、呕吐会产生窒息的危险,故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使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患儿衣领,以防止衣服束缚影响呼吸;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9 健康宣教
3.9.1 惊厥知识宣教 高热惊厥的患儿病情控制后及时向其家属具体讲解护理措施、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使家属认识到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3.9.2 惊厥的家庭处理 一旦发生惊厥,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患儿的衣扣、腰带,拍打背部,取出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等,同时将筷等硬物用棉布包裹,放在牙齿之间防止舌头咬伤,立即送就近医院急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3.9.3 生活方式指导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指导家长尽量避免发热因素,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使孩子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增加机体抗病力。但也应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季节,应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平时小儿出现感冒、腹泻或精神差时,及时测体温,如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对高热惊厥应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利于患儿的身心成长。
3.9.4 体温观察教育 指导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避免发生惊厥时才发现发热,如发现患儿面色潮红、呼吸加快、额头发热应立即测量体温,如当患儿再发高热时及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特别对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更应注意观察,送医院给予治疗。
4 结果
我科20例患儿均控制了抽搐,全部治愈出院。
5 体会
高热惊厥属中医学急惊风范畴,以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为其主要致病因素[2]。在发作时,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加强监护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大大降低了惊厥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提示正确的急救和合理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熟练掌握急救程序,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各种急救药品、抢救设备和仪器设备到位,准确执行医嘱。小儿惊厥的抢救和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对治疗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和必要的护理是确保小儿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积极做好高热惊厥患儿出院健康教育工作,使患儿家长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对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王清江,郑之卿.临床小儿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7.
[2]李辉娥.小儿高热惊厥48例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0,32(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