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起家庭毒蕈中毒的急救治疗与护理体会

2011-04-09宁良群黄安桃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灌流急诊科呼吸机

宁良群 黄安桃

毒蕈又称毒蘑菇,误食后中毒事件偶有发生。毒蕈种类繁多,一种毒蕈可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1]。因此毒蕈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胃肠炎型、精神神经型、中毒性肝炎型、中毒性溶血型。毒素能兴奋交感神经,引起溶血及肝、肾、中枢神经等多脏器的损害[2]。如不及时抢救和护理可危及患者生命。2010年4月27日、5月4日我院分别收治两户人家各8例、4例毒蕈中毒的患者,现将其急救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起中毒患者共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71岁,平均26.34岁。其中有4例儿童。12例患者均为家庭一起进食在山上自采的野磨菇0.5~1 h后相继发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手麻,部分出现烦躁、抽搐、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有7例出现烦躁不安和精神异常症状;6例出现昏迷、呼吸异常;1例5岁患儿出现呼吸衰竭;6例出现血尿;3例合并肺部感染;10例患者生化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心脏的损害和水、电解质紊乱。12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2 d治愈出院5例,5 d治愈出院3例,7 d治愈出院4例。治愈率100%。主要治疗药物有阿托品、地塞米松、呋塞米、甘露醇、纳络酮、西咪替丁、还原型谷胱甘肽、安定等。

2 急救与护理

2.1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当120接到急诊电话后,由值班医师电话指导当地村卫生所或卫生院人员进行催吐、洗胃和及时出诊,护士逐级上报。因是集体中毒,医务科、护理部立即启动院内应急抢救小组,及时组建救护小组。由院长或主管医疗副院长任总指挥,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和急诊科主任担任组长,组织全体护士长及专科护士共42人。急诊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ICU、儿科主任和相关科室人员到急诊科待命。消化内科、血透室、ICU准备床位,把患者集中安排,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洗胃机,准备好催吐、洗胃用的物品、吸痰器等,患者一旦到达立即投入抢救。统一指挥,合理分工。出诊护士到达事发地点后将患者病情简单电话向院内汇报。

2.2 急救流程

2.2.1 畅通绿色通道 患者直接到急诊科,医务科科长及急诊科主任正确了解患者中毒的程度和病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护士做好患者分诊、分流,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时间。我们把医护人员分为8个小组,1名医师和3~5名护士为1组,负责处置1例患者。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巡回指挥。不涉及到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在急诊科由护理人员负责给患者催吐、洗胃、清洗脏物和更换脏衣服;分别进行双管留置针输液、采集标本送检、治疗、监护、导尿、记录等处理后运送患者分别到消化内科、ICU或血透室等进行抢救治疗护理。1例5岁的女孩入院时深昏迷、全身抽搐、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60%,立即行气管插管后送ICU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呼吸机辅助下进行洗胃和应用镇静药。经初步抢救洗完胃后有6例昏迷患者送ICU继续抢救治疗,病情平稳患者送消化内科重症监护室,2例送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和护理。

2.2.2 彻底洗胃 患者返院立即洗胃。其中10例患者用自动洗胃机洗胃,2例患儿用人工洗胃。对烦躁患者给予肢体固定及用安定镇静,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观察洗胃液的颜色、气味和量,注意出入量平衡,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洗胃结束后,予以口服活性炭和硫酸镁导泻,以清除未吸收毒素,使排毒更彻底。在洗胃的同时,留出呕吐物或洗胃液交卫生监管部门做毒物分析。

2.2.3 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对危重患者专家组进行大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使用抢救药物,如阿托品、地塞米松、利尿药、护肝、护胃药等,使药物尽快发挥作用,达到救治的目的。抢救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经复述两遍并与医师核对后再用,并保留安瓿抢救后再次查对安瓿,避免因场面紧张而造成差错。

2.2.4 加强病情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入住ICU的患者实行1名医师、2名护士对1例患者的观察治疗和护理。给予多功能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还应特别注重对肺功能受损的观察及护理,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结果,以了解呼吸功能,一旦患者呼吸频率>30次/min或<8次/min,pH<7.25时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期间,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加强气道湿化,同时做好呼吸机使用及气管插管的护理,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12例患者均常规予以吸氧,氧流量为3~4 L/min,小儿1~2 L/min。3例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8~12 h呼吸平稳后撤离呼吸机。

2.2.5 肾功能受损的观察与护理 常规留置尿管,密切观察尿量、尿色。当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及时遵医嘱静脉输注5%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本组6例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按医嘱及时输注5%碳酸氢纳125~250 ml,速尿40 mg及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后,3例30 min、1例1 h、2例3 h后尿液恢复正常。

2.2.6 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 目前毒蕈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洗胃、输液、利尿等一般内科方法疗效欠佳,病死率高达50% ~90%。而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或HD联合HP正成为抢救治疗的有效手段[3]。对中、重型中毒患者尽早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技术清除血中已吸收的毒素,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并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第1起有3例、第2起4例重症患者采用血液灌流2.5 h,再行血液透析3 h。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继续应用阿托品并维持酸碱平衡。有3例患者是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情况下进行。结束时患者已完全清醒4例,2~3 h后清醒2例;1例5岁患儿为了防止病情反弹第2 d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1次。

2.2.7 注意观察皮肤湿度、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和痰液情况如患者皮肤湿、出汗多、痰多,说明阿托品量不够,皮肤及巩膜黄染有肝衰竭,及时向医师报告。

2.2.8 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是在毫无思想防范前提下发生中毒,全部患者均是在家庭食用后群体中毒入院,中毒后对生活、工作、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住院期间顾虑重重,出现恐惧、焦虑、烦躁情绪;朋友、家人互相担心,同时又缺乏关心、照顾,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很大,给治疗、护理带来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安慰患者,给予生活上关心与照顾。将一家人尽可能安置在同一病室,帮助患者与家人之间互通病情及需要,解除患者后顾之忧,同时告诉患者我们所采取的一切有效治疗措施,使其安心养病,尽早康复[4]。

2.2.9 健康教育 加强对毒蕈中毒的宣传,提醒人们慎食野生蕈,严格区分有毒和无毒蕈。教育患者及家属在不能辨认可食蕈与毒蕈之前,应禁食一切可疑野生蕈[5]。野生蕈应充分炒熟后食用,食用野生蕈时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避免一次大量暴食野生蕈,以免引起中毒事件发生。对食蕈后出现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指导他们催吐及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并在院内出宣传版报、当地电视媒体上广泛宣传和卫生监督部门到农村宣传相关知识。

3 体会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病床489张,医务人员680人。近几年来经历了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地完善,同时造就了一支强而有力的抢救队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畅通绿色通道,抢救过程中注意组织指挥及有效协调,加强医护配合,对争取抢救时间、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保持良好诊疗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分诊,使抢救有所侧重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迅速分流使抢救更加有效;专家组抢救治疗方案和护士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重症患者提前进行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手段。

加强全体护士长、急诊科、专科护士业务培训,提高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

综上所述,对毒蕈中毒进行及时、有效的组织指挥,抢救工作有序,医护紧密配合,诊断治疗及时准确,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系统化的监护与护理、卫生宣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中毒率有明显作用[6]。

[1] 徐麦玲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4-846.

[2] 杨建英,翁海凤,陈 蕾,等.1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6,7(9):153 -154.

[3] 黄锂新,吴星恒,夏建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小儿急性毒蕈中毒一例[J].实用临床医学,2008,9(3):92.

[4] 张华芬,张有琼.32例急性野生蕈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86 -87.

[5] 朴海燕,许 丽.毒蕈中毒7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79 -5680.

[6] 苏春倩.31例重症毒蕈中毒监护与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9):68 -69.

猜你喜欢

灌流急诊科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