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因素的分析及护理

2011-04-09杨绍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无菌呼吸机颅脑

杨绍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多较复杂、严重、病死率高,经救治后,幸存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将来的社会生活能力[1]。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本文针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5~62岁,平均(39±2.5)岁。颅脑损伤原因:车祸23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4例。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确诊,入院时GCS评分≤8分,肺炎感染发生时间为入院后4~19 d,平均(10.5±3.5)d,意识障碍持续5 ~62 d,其中有14 例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18例行气管切开,并且采取无菌操作技术将深部痰液经负压引流无菌试管中,送细菌室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2 并发肺炎因素的分析

我们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及查阅文献,认为其易并发肺炎的因素主要包括:(1)由于昏迷、禁食等因素,造成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和呼吸功能障碍,另外呕吐物误吸致肺损伤。(2)医源性因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侵袭性操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3],本组有14例(占43.75%)患者由于此原因并发肺炎,此外6例患者(占18.75%)因药物的应用而并发肺炎,如脱水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广谱抗菌药物。(3)环境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和住院病房的隔离措施不够完善易发生交叉感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需要多种仪器和管道的连接监测及吸痰等操作,病原体容易通过管道、手等媒介得以传播,严格洗手和无菌操作,这是两项最有效的措施[4],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面。我院近年来由于改善了急救室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房以及加强了无菌操作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这种因素并发的肺炎。

3 护理措施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患者的不同因素,我们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早期预防。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嘱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30°~45°,主要作用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而误吸,在呼吸支持过程中及时吸痰,遇到阻力时应后退吸痰管0.5 cm再放开负压,尽量避免气管黏膜损伤,痰多时不宜一次吸净,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 s,应与吸氧交替进行,两次吸痰时间间隔应大于30 min,此外还要稳妥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防止滑脱,对气道加温湿化,以利于排出痰液、防止感染。(2)密切监测病情,重点监测呼吸功能,及时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胸廓运动情况以及听诊肺部呼吸音,此外要定时进行血气分析,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时对呼吸各参数进行调整。(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来选择抗菌药物的应用,注意避免病程初期经验性治疗覆盖面不足,以及抗菌药物疗程过长导致的二重感染,尽量避免呼吸道局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有策略地、阶段性地轮换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4)合理选择营养,尽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选用含有免疫增强的肠内营养制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一旦患者咳嗽和吞咽反射恢复,应及时拔除胃管,经口进食。(5)加强对气管切开的护理以及对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尽量选用管径较少的鼻饲管和气管插管。鼻饲管1周左右更换1次,左右鼻孔应轮流使用;鼻饲时注意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情况,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吸出鼻腔及呼吸道的误吸物。采用营养液专用滴注器时,营养液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8~40℃,对长期带机的患者应每天消毒,并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如发现管道中有冷凝水时应随时倾倒。

4 结果

本组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干预,其中24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愈出院,8例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5 讨论

近年来,交通事故引发的外伤呈上升趋势,在临床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中有2/3是颅脑损伤,病死率高达58%,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高达70% ~8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率为13%~18%,因肺炎引起死亡高达20% ~50%[5],有研究表明[6],颅脑损伤越重,肺炎发生率越高。因此重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特别是肺部感染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资料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患者由于外伤昏迷等原因引起的自身免疫能力降低、医源性因素以及监护病房的环境因素等方面。护理措施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护理:早期预防、严格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以及对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对重点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等,另外配合主管医师及时做好分泌物的送检、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工作,本组32例中24例治愈出院,只有8例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总之,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的不同因素,进行科学、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 黄晓晖,卢锡乏,陈幕媛.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 -9.

[2] 杜瑞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6(2):138 -139.

[3] 徐建平,孙 婷.ICU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与预防[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70 -2273.

[4] 邓顺连,刘顺利.ICU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70 -71.

[5] 谢晓丽,吴琴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02 -104.

[6] 赵 晖,陈美芬.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及对策探讨[J].当代护士,2000,4:22 -23.

猜你喜欢

无菌呼吸机颅脑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