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企之败

2011-04-09Article

河南电力 2011年12期
关键词:王传福商业模式商业

文 Article_林 军

开心网曾吸引250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顶峰时估值达到1亿美元;炎黄传媒创立四年就融资4500万美元;以ZCOM为首的电子杂志,共吸引了上亿美元的风投资金;ITAT两轮私募达到1.2亿美元……如今这些钱都打了水漂。类似的例子还有汉王、昌盛中国、比亚迪九城、一茶一坐、分众传媒、无锡尚德、博客网、酷6网、分贝网、五谷道场等,它们都曾经在各自领域表现出色,但如今都已从云端跌落——有的已经倒下,有的深陷泥潭,从数据来看,损失超过百亿美元。这百亿美元损失的背后,是价值连城的教训。

我知道,在一个需要高歌猛进的当下,在一个泡沫泛滥的环境里,反思和求真是一种奢侈品。但是,反思和求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因为,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中,相同的错误依然在屡屡上演。而我们需要铭记的是,有的失败,经历一次就可能万劫不复;有的教训,吸取一次就可能终生受益。

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

你可以说在比亚迪这个局中,巴菲特和王传福有合谋的嫌疑,但能与巴菲特合谋,王传福当然非泛泛之辈。我曾经与王传福的一位同学兼创始人有过交流,也听朋友转述过与王传福面谈的点滴,王传福和他的伙伴们不仅视野开阔,而且执行力强悍,更兼雄心勃勃,实在不可多得。

你可以说九城故事里,是中信集团的自大和盛大的傲慢让朱骏捡到了《魔兽世界》这个大便宜,但九城的投资人晨兴创投的刘芹和曾经担任过九城CEO的陈晓薇本人都一致认为,朱骏虽然张扬得让人无法忍受,但也足够聪明和敏锐,他比别人更早意识到在高通胀下中国人用低廉价格满足个体娱乐享受的旺盛需求。而网游无疑就是这样的产品,《魔兽世界》则是这类产品里最优质的,正是有这个判断,朱骏才可能下决心几乎以倾家荡产的姿态与暴雪合作,最终拿下《魔兽世界》。

你也可以说汉王是一个拙劣的炒作,更多是靠概念的追随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而成就的。但以我本人对这家企业超过15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刘迎建在中文手写领域积累多年、跋涉多年、拼杀多年,这个人蛮坚持,蛮能干。你必须承认,这类人都足够聪明,足够勤奋,足够强悍,足够优秀。他们之所以留给后来者百亿美元的教训,其实和他们本身的天赋无关。他们太有天赋,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曾经请教过一位超级成功的投资人,同样两个项目,一个是有过成功创业经验的人,另一个是有过从业但没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选谁。他的答案是后者,逻辑是有过成功创业经验的人往往会沉浸在之前的成功中,忘记了成功本是偶然这一铁律。商业不息,投机不止。相对于短暂的生命,机会是如此稀缺,因为对个体而言,机会不可能一再光顾。正因如此,投机——反思——再投机的循环往复一直在上演,人们不但一次次失去理性,而且一次次失去记忆。

相反,后者,也就是处于劣势的人,其实更容易成功。他们是最为乐观、永不放弃、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的人。许三多之所以风靡,被很多人热捧,很显然是因为他身上带着“傻劲儿”,带着与生俱来的执著,带着不太顾及社会上认可的逻辑和判断而坚持下去的一种精神。这样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确有更多后来居上的可能。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成功其实是不能复制的,充满偶然的成功相反会导致过度的自信。最聪明能干的头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情绪的影响。在看上去必然成功的大浪之前,这些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其个人精力与野心能否完全匹配?至少,在我们的这组案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信心膨胀者,一个又一个铤而走险者,一个又一个冒险家加赌徒。一句话,这些人首先被自己打败,这其实是所有好企业灰飞烟灭的开始。

个人英雄到商业领袖难跨越

中国商业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足够多的英雄主义情结自发和不自发地弥散而形成的。英雄主义所引发的创业冲动,以及干一番大事业的梦想,借助中国这片充满未知和各种可能的土地,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比比皆是,这也是中国商业最迷人的地方。但是,更重要更应该被值得尊重和正视的逻辑是,我们必须希望更多的创业者能完成从个人英雄向商业领袖的跨越。那么,一个创业者应该如何完成从个人英雄向商业领袖的跨越,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呢?

第一个关键词是“道义”。即至少企业的领导者不能有与所领导公司的商业道德相悖的行为,分众江南春深陷做空传言、PPG李亮卷款潜逃就是反面案例。

第二个关键词是“团队”。一个显性事实是,我们都有梦之队的情结,但事实却是梦之队更多在梦里。

第三个关键词是“决断时刻”。很多公司其实是死于IPO,IPO当然是好事,但过早地给自己下IPO任务甚至为IPO而IPO,那就得不偿失了。除了拿投资商的钱以外,跟上下游说你把所有钱给我,然后拖款,把所有钱拿来砸广告,与投资商对赌。昌盛中国的案例尤其令人惋惜,作为最早一批地产行业里的佼佼者,昌盛中国熬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熬过了严厉的宏观调控,却倒在了与高盛的一纸“对赌协议”上;一茶一坐为了上市,寄希望于从加盟商身上搜刮钱财,诚信备受质疑,上市前景更加黯然。

热钱在手的危险

我们所探讨的这群人,都是有着丰富的商业经验、真正摸爬滚打过的人,但在热钱面前,他们却不由自主地丧失了真正的自我驱动的欲望,放弃了对自我的约束。在丧失对自我的约束后,战线过长是通病。博客网把所有社区行为都做了一遍,ITAT后期陷入了毫无节制的开店中,ZCOM则充当了产业链中太多的角色……

因为热钱在手,往往会让人把问题想得简单,比如认为钱可以买资源,可以买很多之前不敢想的东西。但这是误读,其实钱是不能买需要时间积累的任何东西。现在,反思ITAT和PPG,一个结论是服装行业本身不是不需要轻公司、快公司,但更需要时间和资源去积累,不然雅戈尔就不值钱了。

热钱多了,另一个会出现的症状是人浮于事。无他,钱多了,什么都想做,于是找人来做。而人浮于事与公司没有形成强的执行团队是有关系的,没有强核心的团队,如果领导者对自己的要求低了,那么就很容易对公司失去控制力,导致公司派系林立,然后人浮于事,最终公司就这么平庸下去。

失掉用户价值

今天很多人还认为,ITAT还有机会,其商业模式是有创新的:找二线的商圈,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类似可比的成功公司也很多,比如人人乐,比如七天,都不是抢占最好的地方,但是提供好的服务。

但是ITAT为什么没成功呢?因为钱多了,拿到钱后,急于上市,大量开店,没控制,人员、货物跟不上,选址的时候不慎重不考究,只要你接受我的条件就可以干。实际上,有钱可以找好地方开店,商业模式稍微变通而已,好地方开中心店,同样可以做。

必须承认的是,很多创业公司都犯了商业模式盲目崇拜症,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商业模式再精巧,最重要的还是你能不能回到用户价值。VC、投行和基金经理希望你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讲清楚你的商业模式,讲出你怎么能迅速复制,怎么能迅速扩张。但是我们往往把事情讲清楚之后,却没有讲清楚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事情——用户价值。

大家看到的故事,若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恐怕都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和身不由己。对老东家的挑战,一战成名的诱惑,自我稍许的放纵,这些兴许都会让我们去沉沦。

回过头来,一家企业即便有对用户的尊重,对热钱的远离,对商业常识的敬畏,也未必就能获得成功。因为,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而怎么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其实知道的人不多。在东西方各有一个人知道,一个叫上帝,一个叫玉皇大帝,在很多时候,这两个人会以运气的角色出现,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

王传福商业模式商业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王传福:抓牢汽车两场变革机遇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模式从0到N
商业前沿
王传福:只做全球第一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