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泽东“双百方针”的几点思考
2011-04-09郭佳
郭 佳
对毛泽东“双百方针”的几点思考
郭 佳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对双百方针的背景、发展过程、合理性与实用性再度分析的前提下,提倡在此方针的指导下,扬弃地对待国际国内文化,促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进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文化思想;双百方针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下,指导中国革命事业取得成就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文化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导了当时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并为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实践证明,其不仅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体现了独到的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报告总结时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双百方针”是我们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从此,党中央有组织地宣传并贯彻执行这个方针。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通过对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考察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毛泽东关于文化的定义是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的。关于百花齐放方针,毛泽东早在对戏曲进行改革时,就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让各种戏曲形式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共存共荣。百花齐放刚开始并没有延伸到其他文化领域。再后来,毛泽东为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百家争鸣。1956年,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重点和重心的转移,促成了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完整地当作科学文化工作方针这一决定。
2.“双百方针”确立的过程。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双百方针”是我们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随着阶级斗争的基本结束,中国由革命转为建设,要彻底改变我国当时的现状,必须进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同年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双百方针”具体阐述,“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建国初期,我国各方面都强调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以至于盲目搬理论,太过教条主义。双百方针的提出,使思想得到了解放,我国科学文化建设气氛浓厚,创作的样式风格多样化,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3.“双百方针”遭受的挫折。
“双百方针”并不是顺利地被接受的,当时很多人将信将疑,不敢大胆的说话、评论或者是写文章。因为受过的思想批判太多,形成一贯谨慎的表达方式;部分老同志的质疑导致方针的落实和实施不是那么顺利。1957年,反右派斗争又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泼了一盆冷水。少数右派分子把“双百方针”扩大化,借机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们为了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对这些右派言论进行了批判。但是在批判过程中扩大化和严重化,而使其遭受了严重挫折。“双百方针”被认为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出台的方针政策而名存实亡。这些失败是因新事物的不完善、宣传教育力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对国情和矛盾分析不准确的合力所致。这种局面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到逐步改善。
二 “双百方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1.哲学合理性。
从矛盾论上来看,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恐慌于这种状态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分析问题。国际或者是国内,存在多元化文化和思想。真理和谬误都是相斗争着存在的,真善美,假丑恶,多年的较真,多次的碰撞,最终才形成了暂时的真理性存在。双百方针,正是倡导和鼓励多样性,让其自身在斗争和发展过程中过滤出真实的东西来。
从认识论上来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一个发展过程。尤其是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必定受到很多质疑和挑战,不能被大众所认可。也有很多假扮的新生事物穿着真理性外壳搞复辟主义,容易蒙蔽大众。新事物的出现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以积极心态对待新事物。我们要积极实践、观察、思考,从而提高以积极心态对待新事物的心智水平。新生力量最终被社会认可是需要一段艰苦斗争的过程的,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给予了这些新生事物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来促成它们的蜕变。
网络凝聚子群是网络中的行为者子集,其中行动者之间存在相对较强、直接、紧密、经常或者积极的关系[13]。本文设置凝聚子群最大切分深度为3,共得到8个派系分类(如表1)。
从实践论上来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检验和分辨真伪的方法和过程。正如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矛盾,马克思主义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的怀疑和验证,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不但没有削减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的地位,相反,使这种理论在竞争的过程中地位更加巩固。对“双百方针”的学习,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中国特色文化建设。
2.“双百方针”在确立以后的实际应用。
1956年在青岛召开的遗传学讨论会标志着我国自然科学界百家争鸣的开始。此后,历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文学艺术界、科学技术界都十分活跃,我国文化思想界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欣欣向荣的生动景象。1956年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艺书籍9375种,比1952年增长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723种,同比增长了170%;文化教育书籍2391种,同比增长30.8%;自然科学、技术书籍出版8698种,同比增长181%。这些充分证明了“双百方针”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极大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创作激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清算了左的错误,总结了贯彻和执行“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并于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宪法。邓小平在文学艺术方面,主张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建设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胡锦涛高度概括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提出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也就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同时要找准正确的方向,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共同推动我国科学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三 用“双百方针”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扬弃地对待国际国内文化。
全球化的过程,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的层面,文化的“全球化”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文化全球化有助于社会主义中国打破思想误区,促进人们观念更新,最终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理性化;文化全球化在把多种文化带到中国的同时,也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我们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先进的优秀的西方文化。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来取舍,才能正确贯彻“双百方针”。
2.走文化创新之路。
胡锦涛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传统文化要与时代、世界接轨。中国的文化繁荣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文化也离不开中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全球化的全新视角,即使再发达也最终会被历史抛下。在国际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时候,我们在借鉴西方文化时需要注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要警惕“拿来主义”,要学习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东西,并积极贯彻运用,开放出更绚丽的花朵。
3.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促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重新整合适合我国建设需要的文化体系,需要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共存的新文化。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民族化还要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求助’……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新’起来,‘活’起来,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亲和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做出新阐释,新解读”。所以,“双百方针”的指导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需要用本国的语言在本国的语境下做全新的表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抛弃传统文化会使我们失去建立几千年的文化根基,排异西方文化使我们固步自封,简单拒接传统和盲目排异西方文化都不是可取的态度。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体现的尊重差异的包容才是繁荣文化的前提。综合创新是对文化争论的反思和超越,我们要从现代化实践需要出发,以宽广的视野和开拓的胸襟吸纳各派文化之长,站在更高的合力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涂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全球化视角[J].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
[2]杨祖恩.弘扬毛泽东文化思想,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
[3]张有平.毛泽东文化思想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0(10).
[4]王国敏,薛一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基本特征到理论路径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1).
[5]王国敏.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6]戴知贤.毛泽东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Consideration of Mao Zedong's"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om,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Guo Jia
A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Mao Zedong Thought,Mao Zedong's Cultural Thought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guiding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At the premise of re -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development process,rationa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Mao’s"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om,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principle,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policy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Marxism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o Zedong;cultural thought;"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om,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D610.0
A
1672-6758(2011)12-0100-2
郭佳,在读硕士,四川大学,四川·成都。邮政编码:610064
Class No.:D610.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