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与英语发音的对比分析及其对策
2011-12-09黄琴乐
彭 清 黄琴乐
壮语与英语发音的对比分析及其对策
彭 清 黄琴乐
因壮语与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异,壮语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有元音长短不分、辅音混淆等问题。对壮语与英语发音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发音规则、语音指导等方面为壮语学生探析掌握标准英语发音的策略。
壮语发音;英语发音;迁移;对策
在外语习得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现象。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1]在习得过程中,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于外语习得。壮语与英语在发音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学习英语发音时能正迁移;但更多的是差异,在学习中会产生负迁移。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外有不少学者从纯历史语言学角度对包括壮语在内的壮侗语诸语言进行过研究,但从语音发音方面来描述壮族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研究不多,因此文章致力于对壮族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语音迁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壮族方言区英语学习与教学。
一 壮语语音系统概述
1.壮语语言情况。
(1)壮语语言的分类及发音特点。壮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壮语方言又分为壮语北部方言和壮语南部方言。各土语内部分若干小土语区,不同区域的壮语有不同有特点。[2]如下表。
壮语方言分布情况土语区发音特点南部方言广西右江、邕江以南地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邕南、左江、砚广、文麻和德靖土语区。有送气塞音声母,没有/r/声类,多数地方没有/j/,/v/声母,浊塞音/b/和/d/带喉塞音,但不明显,有地方分别读作/m/和/n/。北部方言广西驮娘江、右江、邕江附近及其以北地区;云南省邱北、师宗、富宁、广南(北部)等地。桂北、柳江、红河水、邕北、右江、桂边以及邱北土语区。无送气声母,/r/声类以及带-l、-r的复辅音声母pr、tl、dr等,属于阴类调的多读作th、kh,属于阳类调的读作l、n。
(2)壮语语音特点。
壮语声母。壮族语言有22个声母。声母的读法在后面加元音a或者e,以便区分。壮语的声母可以编成6组来读。[2]唇音,b(a),mb(e)(双唇塞浊音声母),m(a),f(e),v(e),b双唇清塞音(闭唇,气流冲破障碍,声带不动);mb双唇浊塞音(闭唇,气流冲破障碍,声带振动);舌尖音,d(a),nd(e)(舌尖塞浊音声母),n(a),s(e),l(e);舌音,c(a),y(a),ny(a)(舌面鼻音);舌根音,g(a),ng(a)(舌根鼻音),r(a);腭化音,y(a),gy(a),my(a),m双唇浊鼻音(闭唇,气流从鼻腔出,声带振动);纯化音,gv(e),ngv,h(a)。
壮语韵母。壮语有108个韵母,分为单元音韵母和复合元音韵母。壮语有6个单元音韵母:a、e、i、o、u、w。壮语中没有“y”这个半元音,说壮语的人都会念成“i”。壮文有12个复合元音韵母,韵尾仅有i、u、w三类。i韵尾:ai、ae、ei、oi、ui、wi;u韵尾:au、aeu、eu、ou、iu;w韵尾:aw。壮语还有鼻韵尾韵母和塞韵尾韵(加m尾、n尾和ng尾);还有塞声韵(加p尾、t尾、k尾、b尾、d尾和加g尾)。壮语韵母没有带头韵的,因此壮语人说普通话时,有丢失介音的现象。普通话有i、u、ü介音的,壮语用腭化、纯化声母来读汉语带介音的音节,常常用近音代替,加之没有送气,就会读出很多的同音字。[2]
壮语音调和音节。壮语标准语有6个舒声调,2个促声调(入声),共8个调类,六个舒声调,除第一调不标调号外,其余五个调分别用z、j、x、q、h五个符号来表示,调号标在音节的末尾。从调值上去看壮语标准语只有6个声调。
壮语音节的构成有如下几种形式:完整的音节,即声母+韵母+声调,例如:naz、naj、max、gvaq、dah;无声母的音节,即韵母+声调,例如:aj、oij、iq、aemq、ienh、i等。[2]
2. 英语语音特点
英语元音。 英语元音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其中单元音又可以分为长元音和短元音。[3]长元音包括/i:/、/:/、/u:/、/:/、/ɑ:/,短元音包括/l/、// 、//、//、//、/e/、//,双元音包括/al/、/el/、/l/、/l/、/e/、//、//、/a/。
英语辅音。 英语中有24个辅音音标,按其发音部位的不同还可以再细分成不同的辅音。[3]
二 壮语语音在英语发音中的负迁移
1. 部分元音混淆。
长元音和短元音发音不到位。壮语韵母中,大部分元音无长短对立,但实际上读音多是长的,这就导致壮语学生说英语时,短元音发得不够短,长元音往往发得不够长。有些学生经常把[i]读成[i:],把[u]读成[u:],还经常不能区分[e]和[]等等。例如:I want to live here。常常会念成I want to leave here;I am fool,会念成I am full;bad会念成bed等等。
部分双元音和单元音混淆。壮语中双元音和单元音经常混淆。例如:把[]音发成[ai]音;把[e]发成[ei]音等,单元音韵母“e”发的不是汉语拼音中的“e”(鹅),而是英语“bed”(床)中的“e”,不过在发音时会后面再发[i]的。例如,“but”读成“bite”等。
2. 部分辅音混淆。
3. 无R 产生的发音困难。
壮语区有些地方分不清[n]和[l]声母,[r]声母字会念成[l]声母字,会把“rain” 念成“lain”,这与当地壮语没有[r]声母有很大关系。
4. 其他问题。
三 壮语与英语语音对比分析
1. 元音对比分析。
壮语中大部分元音无长短之分,双元音、单元音经常混淆。学生练习发音前应充分了解其发音部位以及与其它音的不同之处。[i]、[u] 是短元音,发音时要短促而轻快;[i:]、[u:]是长元音,要拉长且饱满。发双元音时,从双元音的第一音快速滑动到第二音。
2. 辅音对比分析。
(1)唇齿摩擦辅音[v] 和滑动双唇音[w]。
在英语中,[v]和[w]分别属于不同的辅音分类,[v]是唇齿摩擦辅音,而[w]是滑动双唇音。英语中的[v]和壮语中声母[v]是不一样的,壮语声母[v]为双唇浊擦音,发音时两唇接触,然后紧张地向上下打开,气流摩擦成此音。
对于讲壮语的学生来说,这两组辅音应该是最难把握的辅音了。由于壮语中没有一整套与汉语普通话的[z]、[c]、[s]、[zh]、[ch]、[sh]相对应的音,壮语吸收过来后会变成[p]或者[s],因此他们在发这些音时经常会将之混淆。英语中[z]、[s]是舌齿摩擦辅音。壮语的声母[s]不是汉语普通话的[s] (丝),而与英语的“thank you”(谢谢)的[th]发音相近,因此他们在拼“thing”或者“thanks”时,就会无意识的用[s][z]代替[θ]、[]。
(3)舌端齿龈破擦辅音[ts]、[dz]。
[ts]、[dz]在英语中是舌端齿龈破擦辅音。 [ts]有点类似于汉语中“次”的发音,但发音时要有爆破的感觉。[dz]与壮语中“牛”的发音十分相似,也与汉语中的“子”发音相似,但发音时要有爆破的感觉,且声带振动。
(4)舌尖齿龈(后部)摩擦辅音[r]。
壮语中没有[r]这个声母,所以[r]的读音比较难以发准确,壮族学生经常把[r]发成[l],例如:“wrong”念成“long”。
(5)齿龈边音[l]。
壮语学生另一个发音较困难的音是齿龈边音[l]。经常把“will”发成[wir]。
(6)辅音连缀。
在同一意群内,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音素结合在一起,这种语音现象称为辅音连缀。比如单词“strong”(强壮的)决不能发成汉语的“死壮”的发音,因为 [s] 后面是没有元音的,而直接是一个辅音[tr],发音时只要注意把第一个[s]发得轻而短,而后面一个辅音一定要发得重而长,注意力集中在第二个辅音。[4]
四 提高壮语学生英语发音的建议与对策
1. 专门的语音指导。
编订一种语音手册,从语音、语调、节奏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出壮族学生在英语语音习得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壮语语音与英语语音的差异,有意识地避免负迁移的产生,并加以区分和练习。英语教师也应了解这种负迁移现象,在教学中因人而异,针对学生较为典型的语音错误进行个别纠正并加以理论指导,避免其长期得不到纠正而形成“错误僵化”。 初学者最好准备一面小镜子,对照发音部位,及时纠正。
2. 增加语言实践机会。
母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的根源在于目的语输入不够。学生在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交际,必然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音输出,从而严重影响语言交际质量。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应开展广泛的听觉训练和口头操练,例如看原版影片,学唱英语歌,吟诵英文诗歌等,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营造口语练习的氛围。养成每天听读英语的习惯,坚持早晚大声朗读背诵英语句子、对话、课文等。
3. 端正学习语言的态度。
壮族学生很多来自地处边远的山区,性格较为内敛,认为学习英语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英语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学习者很少有语言输出行为,也很少语言输出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其它英语口语活动。
[1] Odlin,T.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韦景云,覃祥周.壮语基础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3] Peter Roach. English Phonetic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 邱政政,Gilbert Swann.TOEFL IBT口语满分模板[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ClassNo.:H31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ontractiveAnalysisontheZhuangDialectandEnglishPronunciationandtheCountermeasures
Peng Qing Huang Qinle
In English learning, learners with Zhuang dialect come across the following major problems: confusion in long /short vowels, consonants and so on. Contrastive studies on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help to explore the phonetic transfer in English pronunciation. Some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in view of certain phonetic rules and appropriate guidance.
Zhuang dialect pronunciation;English pronunciation;transfer;countermeasures
彭清,硕士,副教授,贺州学院外语系,广西·贺州。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邮政编码:542800
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项目“广西东部多语族群语言习得特性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研究”(编号:2010C158)研究成果之一
1672-6758(2011)12-0073-2
H3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