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1-04-08贾树艳
贾树艳
(天津市津南区结核病防治所,天津 30035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主要的给药途径,而静脉炎则是临床静脉用药中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各种高渗药物及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的因素很多,如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微粒因素、输液速度、药物浓度等都是重要因素。静脉炎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困难,并且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治疗效果。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是我们的责任,现就静脉炎的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1 静脉炎的概念
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1]。
2 产生静脉炎的原因
2.1 机体因素 人体患病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营养状况、皮肤、室内的空气状况感染机会的多少都是造成静脉炎的后位因素[2]。血管本身因素如血管痉挛、血管硬化弹性差都会增加静脉炎的危险。
2.2 操作不当 ①护士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尘埃、玻璃屑、细菌入血,都会使血管壁变硬发炎[3]。②护士穿刺技术差,反复多次穿刺后,易导致血管周围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及血管内瘀血现象[4]。③护士选择留置针不恰当,硅胶管在血管内留置时间太长,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后引起炎性反应。
2.3 微粒因素 溶液中的较多微粒可以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造成组织缺氧,进而产生水肿和炎症,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4 温度因素 静脉输液温度维持在25℃~35℃为宜,温度过高会引起血管内膜及血细胞变性而易致静脉炎[5]。温度过低、寒冷刺激会造成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6]。
2.5 药物作用 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7]。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1、前列腺素2,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可引起静脉痉挛造成持续静脉高压,之后会出现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导致纤维蛋白漏入毛细血管周围间隙,造成病变血管氧扩散减少,妨碍营养物和代谢物交换,从而促成静脉炎的发生[8]。另外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9]。有报道称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速度有关。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内膜受刺激。
3 静脉炎的预防
3.1 避免操作不当导致静脉炎 在安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中,因此在锯安瓿前后均应严格无菌操作,将针头垂直插入安瓿底部抽药,可减少玻璃微粒,同时加药针头不宜过大,以减少橡皮微粒,所溶解药物必须完全溶解,以减少药物结晶微粒的输入[10]。加药时避免反复穿刺,尽量使用侧孔针头以减少橡胶微粒[11]。
3.2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合理使用静脉 护理人员应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静脉壁的损伤。孙兰梅[12]于化疗前应用红花油等中草药涂抹在准备穿刺的血管上,可软化扩张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选择恰当的穿刺部位,护士应当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开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避免选择患肢和下肢血管,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慢,而患肢静脉回流障碍,输液时加大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13]。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先远端后近端。意识障碍、病情危重、躁动的病人,静脉输液时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造成渗漏,一般保留5 d[14]。
3.3 采用加热处理 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加温至(28±1)℃,呈恒温输入,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使滴速增快,也是降低局部刺激症状的有效方法[15]。有研究结果显示,热水袋(40℃~50℃)热敷穿刺局部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缩短甘露醇在局部的停留时间,从而减轻局部瘀血,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优于50%硫酸镁湿敷[16]。用热水袋给病人的输液肢体保暖,加快静脉回流,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静脉局部的抗炎能力,起到预防静脉炎的作用。
3.4 避免药物刺激 (1)静脉输入的高渗液体时,如输入20%甘露醇前、后,静脉输注20 ml生理盐水,稀释局部静脉内的残留药液,使渗透压降低,从而减轻对局部血管的化学性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17]。输入50%葡萄糖应严格控制静脉注射速度。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钾,浓度应在0.3%以下,输液速度不宜超过40滴/min,可给予局部热敷。(2)输入阳离子溶液,如葡萄糖酸钙,严格控制滴速,经常更换输液血管,输液量多时应先输钙剂组。(3)输入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时,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如发现局部异常,立即更换注射部位。(4)静脉推注化疗药物时边推边抽回血,确保无液体外渗,推药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化疗药使用前用生理盐水50~100 ml建立静脉通道,确保通畅无渗漏后使用化疗药物。两种药物之间用10~20 ml生理盐水过渡,化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此法有效避免了药物外渗和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3.5 对输液患者的护理 严密观察输液患者穿刺部位,针头固定是否牢固,液体有无外渗,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情况。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及耐心的心理护理也是预防静脉炎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3.6 药物预防 用25%的硫酸镁湿敷明显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18]。李凤兰等[19]按常规在输入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250 ml快速静脉输注以冲净粘附在局部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欧丽萍[20]在静脉注射或输注化疗药物时湿敷硫酸镁加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混合液,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王觅觅[21]发现用季德胜蛇药(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低锦草等药物)加食醋(5%醋酸)调和成糊状直接均匀涂抹于外渗皮肤处,使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有效保护创面,减轻药物外渗的损伤。
4 治疗措施
4.1 物理疗法 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注意休息。若刺激性药物发生渗漏,尽量选用冷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可用红光照射加硫酸镁湿敷治疗,由于红光照射穿透力强,真皮层吸收达到45%,使深部组织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旺盛,同时红光的热作用使局部5-羟色胺含量降低,从而达到镇痛效果[22]。还可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或紫外线照射治疗。
4.2 药物疗法
4.2.1 非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疗法 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外加保鲜膜包绕[23]。于金华等[24]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将芒硝溶入热水中,直至芒硝不再溶解。取无菌纱布一块放入芒硝溶液中浸湿,拧干以不滴水为宜,将纱布湿敷于患处,纱布外以塑料膜覆盖以保湿,纱布干后及时更换,直至痊愈。药物外渗后当天给予芒硝冷敷,第二天改为湿热敷,直至痊愈。用于输液所致血管周围损伤和静脉炎具有非常好的疗效[25]。牛黄解毒片3~4片研碎加75%乙醇调成糊状均匀涂于发生静脉炎皮肤的部位及周围,厚度约1~2 mm,然后用无菌纱布敷贴胶布固定,更换1~2次,可以抗炎抗菌,解毒消肿[26]。
4.2.2 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疗法 局部皮肤冰冷是化疗药物外渗的先兆,需要紧急处理。应立即停止化疗,保留针头(不拔出针头),患者制动,接注射器抽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或是渗漏到皮下的药物。根据外渗部位大小,应用拮抗药物局部多点封闭,可用利多卡因100 mg+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4 ml沿外渗部边缘做局部封闭。范围应超过渗漏部位3 cm,同时,避免外渗部位受压,抬高患肢,冷敷24 h。陈传芬等[27]的治疗方法:敷药前先用75%乙醇清洁患部,用麻油将生大黄粉调成糊状,均匀摊在消毒纱布上,将纱布包围患处,包扎固定,24 h换药一次,若有创面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换药,取得良好的疗效。取如意金黄散适量,以食醋或芝麻油调成糊状外涂治疗静脉炎[28]。廖金莲[29]应用冰土豆片结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化疗性静脉炎。
综上所述,在静脉炎的防治工作中,重在预防,静脉保护问题一直为护理界所关注,首先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针,科学用药、减少医源性损伤,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当静脉炎不可避免的发生时,积极采用有效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安全。
[1]边小辉,冯瑞娟.静脉炎防治与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2):60-61.
[2]孙蕾蕾,何艳萍,杨 莉.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77-878.
[3]高杰萍.鲜芦荟治疗小儿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66-3967.
[4]吴晓华,余凤翔.几种方法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蛇志,2005,17(2):110-111.
[5]章飞飞,韦义萍,廖海涛.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1B):2922-2923.
[6]张雪梅.静脉炎的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539-540.
[7]欧丽萍.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6):1599-1601.
[8]陈桂云,韩咏梅,李艳秋.连接化疗泵后应用透明贴预防无菌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8):35.
[9]张玉慧,杨志琴.甘露醇加温静脉滴注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8(7):536.
[10]李美玲.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健康大视野,2007,7(7):122.
[11]秦秀丽,商月娥,徐今宁,等.临床治疗中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59-1160.
[12]孙兰梅.浅谈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08,6(3):94-96.
[13]黄彩娟,韩艳艳,胡 杰,等.静脉炎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772-2773.
[14]孙伟霞.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机理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38-39.
[15]成 英,田雅娟.甘露醇致静脉炎的防护研究进展[J].家庭护士,2008,6(5B):85-86.
[16]杨 艳.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3):46.
[17]李 娜,孙晓红.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吉林医学,2007,28(1):132.
[18]张家铨,吴景时,程 鹏.常用药物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19]李凤兰,孙绍秀.喜疗妥乳膏外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9):1368-1369.
[20]欧丽萍.护理干预预防强刺激性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家庭护士,2007,5(3):14.
[21]王觅觅.季德胜蛇药加食醋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4):1010.
[22]毕 娜,宁毅军,刘粟君.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4):311-314.
[23]林 虹,贺彩芳,黄学荪,等.两种硫酸镁湿敷方法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C):814-815.
[24]于金华,王泽红,舒 晓.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07,28(1):103-104.
[25]于建华,隋晓燕.芒硝湿敷治疗局部药物外渗的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06,5(4):38-39.
[26]司马欣元.输液致静脉炎的防治和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48-49.
[27]陈传芬.生大黄粉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48.
[28]何 璨,何元凤,蒋笑怡.麻油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3):83.
[29]廖金莲.冰马铃薯片结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