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62例临床分析
2011-04-08曹红亮刘爱华王建国
曹红亮,刘爱华,王建国
(襄樊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北 襄樊 441021)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占胆石症患者的5%~29%,平均18%,以往的治疗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此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需留置T管,由此带来较多并发症。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国内外[1-2]许多学者开展了腹腔胆总管探查,疗效良好。我院从2001年5月开始了腹腔镜胆道探查,至2006年4月共开展118例,其中一期胆总管缝合6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34~65岁,平均52.3岁,全组病例合并胆囊结石。无黄疸病例20例,有黄疸42例,黄疸指数32~88µmol/L,平均62µmol/L。转氨酶正常13例,升高49例,丙氨酸转氨酶(ALT)44~102 U/L,平均56 U/L,谷草转氨酶(AST)40~98 U/L,平均68 U/L,全组病例术前均行B超和CT确诊。
1.2 方法 A孔为观察孔,位于脐部,B孔为主操作孔,位于剑突下3 cm偏右3 cm(比常规胆囊切除偏右1.5~2 cm,便于胆道镜操作),C孔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腋前线中点右肋缘下2 cm,D孔位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7~8 cm。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时,若胆囊管直径>0.5 cm,近端保留1 cm不夹闭,胆道镜从此进入探查取石。切除胆囊后,解剖胆总管,电凝钩将胆总管前面腹膜切开,将胆总管前壁暴露清晰,游离长度约2 cm,将胆总管前壁切开约1.5 cm,先用弯取石钳从剑突下切口进入胆总管取石,若石头较大,可将其夹碎取出。再用胆道镜进入胆总管探查,若石头较大,胆道镜无法取出,可用碎石机碎石后再取,务必将石头取尽,最后探查胆总管下段,观察Oddis刮约肌,左右肝管无异常,无残留结石,用生理盐水100 ml+庆大霉素24万U冲洗胆总管,4-0微乔线缝合胆总管前壁,针距与边距1.5~2 mm,缝合完毕,用白纱条轻轻擦拭缝合部位,看有无黄染,若有黄染,加固一针。
2 结 果
本组62例,单发结石24例,2枚结石18例,3枚15例,4枚3例,5枚2例。结石直径0.3~2.0 cm,平均1.4 cm,胆总管直径0.8~2.5 cm,平均1.5 cm。从胆囊管取石3例,时间90~182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2 ml,术后3~5 d拔引流管,术后胆漏1例,术后第3天停止,无出血,胆道感染、腹腔感染、伤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5.4 d,术后随访20~24个月,无胆道残余结石,胆道狭窄,胆道感染发生。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达到创伤小、恢复快、美观、不留或少留瘢痕的目的,当然这也是我们外科医师的追求。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方式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虽然这是一种经典手术方式,但其有创伤大、恢复慢、术后需留T管、易引起电解质紊乱、T管脱落、肠粘连、肠梗阻、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等缺点。微创外科的发展使得胆管结石有了新的治疗方法,Lauter等[3]观察71例腹腔镜探查取石的患者,结果发现腹腔镜胆道探查完全取石率为85%,他们认为腹腔镜胆道探查可以避免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带来的潜在手术风险和死亡。Dorman等[4]报道137例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成功率达94.1%,残石率为2.2%;国内陈平等[5]报道60例腹腔镜胆道探查残余结石的患者仅为2例,这说明腹腔镜胆道探查是安全可行的。我们从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近5年时间开展了118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其中62例行一期缝合,均恢复良好,平均住院5.4 d,随访20~24个月,无胆管残余结石,胆道狭窄发生。当然并不是所有病例均适合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其适应证为:①术前B超和CT明确胆总管结石,无肝内胆管结石;②术中胆道检镜无胆管狭窄、畸形;③结石非泥沙状,少于5~6枚,直径小于2.0 cm;④无急性炎症,胆管壁无水肿、充血、增厚等;⑤黄疸指数不能太高<100µmol/L,转氨酶<150 U/L。
在操作中,主操作孔应当比常规胆囊切除稍偏右1.5~2.0 cm,这样既对操作未产生大的影响,又便于胆道镜从该孔取石,可直接将胆道镜从转换器进入腹腔,胆总管表面的腹膜一定要完全打开,清理干净,将胆总管前壁清晰地暴露且胆总管一定要整齐剪开,否则胆总管在腔镜下难以缝合,针距与边距要适中,1.5~2.0 mm较合适,若胆囊管较粗>0.5 cm,胆道镜可直接从胆囊管进入其内取石,若结石较小,可从胆囊管取出。结石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24万U冲洗胆总管,既可以将其内小碎石片冲出;又因为腹腔镜操作时间较长,可以防止胆道感染。
对于胆总管结石除了开腹手术,究竟是采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还是腹腔镜胆道探查,学者们的观点不一,ERCP取石需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因此也破坏了胆肠之间的天然屏障,术后易胆道返流,反复胆道感染,且术后易出血,诱发急性胰腺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笔者认为,只要患者的年龄不是太大(<70岁),没有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腹腔镜胆道探查应优先采用,特别是年轻患者,不要轻易行EST。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不仅安全可行,且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1]Martin IJ,Bailey IS,Rhodes M,et al.Toward T-tubefreelaparoscopic bile duct exploration[J].Ann Surg,1998,228(1):29-34.
[2]尹思能,马 海,李清亮,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附302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1,6(4):205-207.
[3]Lauter DM,Froines EJ.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J].Am J Surg,2000,179:372-374.
[4]Dorman JP,Franklin ME Jr.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by choledochotomy[J].Semin Laparosc Surg,1997,4:34-41.
[5]陈 平,别 平,王曙光,等.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60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