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与珠三角的政府管理创新

2011-04-08刘志光

关键词:珠三角医疗保障流动人口

刘志光

科学发展与珠三角的政府管理创新

刘志光

政府管理创新是整个社会创新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三角地区政府发扬敢为人先的南粤精神,对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持续创新,为该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扫障铺路,探索出了闻名全国的“珠三角模式”。近年来,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珠三角地区政府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双重压力下,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进行了“增量改革”意义上的许多政府管理创新,诸如顺德的大部制改革、深圳和珠海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佛山和东莞的简政强镇改革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此,杨爱平、徐刚等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对珠三角地区近年的政府管理创新进行了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总结与思考。

珠三角一体化是当前的国家发展战略,更是广东及珠三角各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杨爱平立足于珠三角一体化由“浅表一体化”向“深度一体化”转变的时代背景,对政府主导的政治动员下的珠三角一体化进行了理论反思,提出要在当下的政治动员机制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的战略高度,对政府在珠三角一体化中的职能、组织、政策、机制等进行系统的制度创新,从而为区域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徐刚对佛山市基于服务职能归并与集中为基点,构建政府部门内和部门间横纵结合的服务流程框架的经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佛山市政府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是一种基于职责导向而非职权导向的行政服务流程改革创新。

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曾令发从一种较为宏观的理论视域指出,近年来广东各地政府推行的改革流动人口管理体制、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构建社区自治平台、推动网络问政发展等系列举措,虽具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意义,但只是一种基于身份承认、社会行动主体承认、社会行动场域承认、社会行动方式承认的“承认的政治”,还需通过“再分配政治”赋予社会足够的能力以解决社会问题。

戴黍、陈少桂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框架,对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作了实地调查,发现其社会支持网络存在三个典型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网络互动型的救助模式以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张国英、吴少友基于广州市的案例研究,从政府是否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可参加医疗保障的适宜条件入手,对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障必须具备的可及性、可负担性、适用性、便携性四个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障的框架条件基本具备,但离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因而尚有较大的政策改进空间。[作者简介:刘志光(1961—),男,江西南昌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建平,于尚艳】

猜你喜欢

珠三角医疗保障流动人口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医疗保障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