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概论”课融合的教学路径探析

2011-04-0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概论中国化

杨 军 肖 辉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湖南 永州 425100;冷水江市委党校,湖南 冷水江 4175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概论”课融合的教学路径探析

杨 军 肖 辉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湖南 永州 425100;冷水江市委党校,湖南 冷水江 4175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抓住灵魂,着力提高学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突出主题,着力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掌握精髓,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打牢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p33这既是对全社会的要求,更是对高校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使核心价值体系在认识上成为全体学生的共识,在行为上成为他们践行准则的过程。由于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发自内心的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接受,是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因而,通过教育教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广大大学生认同、接受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为例,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概论”课教学的融合进行了探索。

“概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成果。课程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专门安排在教材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里面来讲授,但课程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融合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一 抓住灵魂,着力提高学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概论”的教学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要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进行深入的阐述,以引导青年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反映的内容具有真理性、规律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p9理论并不是天然地被接受者接受,只有那些能“说服人”的理论才能受到接受者的青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终魅力就在于理论的彻底性,在于这些理论能够科学地解释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现象进行剖析,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交织在一起,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和雇佣劳动的本质,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通过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学说,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

第二,重点讲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更要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个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结合史料讲述使中国化更具有历史感和必然性。如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李达、蔡和森、恽代英、毛泽东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就已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思想。李大钊在1919年就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精良应用于环绕着的实境。”[4]p3恽代英在1920年也指出:“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5]p258邓中夏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果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而不是向无产阶级作实际的运动,结果还是空谈。”[6]p260并列举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和典型事例,以此导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特别时期:一是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二是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党达到共识,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样,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后面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即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得出的一条成功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崭新形态。从历史的、逻辑的、实践的层面,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弄懂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坚定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突出主题,着力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思想基础,是新时期全体人民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概论”第三部分(第 5-15章)都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抽象地谈理想信念,没有多大效果。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事例就生动和有效得多。如,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群众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和救济制度在全国初步建立,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超过9%,远高于世界年均增长速度。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制造”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标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党围绕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能源资源短缺,经济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要根本改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如,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房价贵、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三农问题等等,都是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此外,严重的腐败现象,不良的社会风气有所蔓延等等。正如十七大所指出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7]p13-14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不足和问题。

讲授时,我们还引用了前苏联解体的情况来说明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如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茨访华时曾就苏联红旗落地的原因发表见解。他认为,苏联走向资本主义,是由它自己的统治精英推动的。他说,据美国学者1991年5—6月对苏联的调查研究,当时苏联民众赞成资本主义的并不多,只有17%;而在10万统治精英中,却有多达76.1%的精英赞成搞资本主义,主张搞私有化!这一事实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正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丢掉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前苏联以戈尔巴乔夫为头目的中高级干部,成为苏联的掘墓人!堡垒就是这样从内部被攻破的。”[8]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信仰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社会主义事业就无从谈起。

从理论和现实、国内和国外、成绩和不足等方面充分阐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富强的正确道路。大学生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有了立身之本,才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三 掌握精髓,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质和民族性格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时代精神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相融合,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五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铸造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在讲授“概论”第1-4章时,应当体现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9]p210-213早在1935年,毛泽东在谈到中华民族的抗日决心时,就曾深刻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0]p161

“概论”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行了介绍,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从课程的高度来阐述,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清楚了,同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具体地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和提升的过程。换言之,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实践中,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的实践,要求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增强我们的主体力量。而这个伟大的实践,也一定能够为我们主体力量的增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提供更深厚的资源。实际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二者不可偏废。

四 打牢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道德基础。

在讲授第十章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时,介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原有的、传统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往往会被打破,新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发育成熟又需要一个过程,这种状况容易在社会某些领域和群体中,造成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念的失序或紊乱。奉献进取与索取享受观念模糊或错位;文明与愚昧观念模糊或错位;勤俭与奢侈观念模糊或错位;诚实与虚伪观念模糊或错位;守法与违法观念模糊或错位;美丑善恶观念模糊或错位。正是针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变化,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实际,依据我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完整地揭示其科学内涵。

对“八荣八耻”的讲授,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入手。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我国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各种思想大量涌现,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因此,要从保证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度,构建能真正体现效率与公平、义与利、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道德规范体系和市场经济的联系是内在的、不可分的,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所说,自由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以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纵这个市场。它不仅仅在于提倡一种社会所共同认可的价值导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发挥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指导、规范、调节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指南。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荣辱观,我们播放了以《道德的力量》为题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视频,颁奖晚会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章节。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充分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刘玉莲,一位平凡的乡村医生,挑起新疆哈密市二堡镇二堡村1000多口人41年健康的重担。武秀君,诚重如山,一诺千金,替夫还债200多万元,诠释着这个流金溢彩的时代最赞赏的诚信。罗映珍,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在丈夫罗金勇负伤昏迷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我是导游,先救游客!”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洪战辉,面对贫穷与孤苦,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自己考上大学,全家人重新团聚。评选中脱颖而出的308位正式候选人和从中产生的53位当选人全部由普通百姓选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或催人泪下、或感人肺腑、或令人惊叹、或使人醒悟……正如胡锦涛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所说:“这次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群众爱戴的先进典型。你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道德的力量足以撼动人心,爱也在相互传递。“百行以德为首”,道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必将使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得到弘扬和光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逻辑缜密的价值体系。“概论”课教学要始终体现并一以贯之,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李大钊.李大钊文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杨军.邓中夏思想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何秉孟.根本环节是解决好信仰、理想、信念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

[9]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统文化渊源[J].船山学刊,2009,(2).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D232

A

1673-2219(2011)07-0085-04

2010-12-19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0]243号)阶段性成果;湖南科技学院2009年度教改项目成果之一。

杨军(1969-),男,湖南洞口人,湖南科技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肖辉(1967-),男,湖南涟源人,冷水江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与经济。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概论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