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本科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调查研究

2011-04-08罗映红董小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村民农民图书馆

罗映红 董小朋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地方性本科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调查研究

罗映红 董小朋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在文章中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主要优势,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努力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一 地方院校图书馆为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基本情况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我院图书馆在为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方面已经做了些基础性工作。如送文化下乡、帮助村民组建图书室,与永州市史志办、方志办、市文联、市作协、政协文史委以及各县区文化部门等建立长期联系,免费征集收藏了大量地方文献。如《零陵文化》系列丛书、《永州石刻作品选》、《永州历代诗歌选》、《潇湘学术文丛》等地方文献。另外,我馆还开辟了多种类型的特色文化数据库,如:潇湘文学与文化研究特色数据库,我们收集了1515条数据;瑶文化与女书文化数据库,收集数据2159条;柳宗元文化研究1055条;舜文化157条数据;瑶文化2159条数据;周敦颐研究6条这些地方文化资源是永州文化的精髓,为我市申报永州石史文化名城,开展地方文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材料,也为当地的农民了解本土文化提供了一个好的场所。

为更深入了解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近期笔者带领课题小组成员对湖南边穷地区永州市2区5县(零陵区、冷水滩区、东安县、祁阳县、江华县、双牌县、道县)49个乡镇242个村进行了“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为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8份,收回318份,其中有效问卷298份,有效问卷份数比例达到93.7%,能够比较全面地反应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

二 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以及对回收的 318份问卷调查表进行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目标和意识的偏差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原动力不足

在受访的村民当中,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8%,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3.2%,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受访乡村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受访者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了60.8%,是受访者的绝大多数。通过与村民交谈,我们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以及村民意识的偏离。一方面表现在:农村教师普遍学历偏低,素质不高,钻研不深,方法死板,手段落后,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热爱农村、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情感教育;忽视生产生活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到的知识实用价值不大,学生如果考不上大学留在农村也根本没有用武之技;现代科学技术没有掌握,传统方法技术又不如老农民,更不用说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了。另一方面表现在:专业意识和家长意识上的偏差,多数学校还有一方面就是这种目标和意识上的偏离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农村人才的匮乏,人力资源的缺失;家长费尽心机期望子女出人头地,端上铁饭碗;学生渴望通过寒窗苦读,从而跳出农门。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自己,他们才是推动新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但大多数的村民缺乏主体意识,村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动力不足。这就给文化建设多样性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努力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等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新农村文化建设也只能是上热下冷,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村民文化生活空洞贫乏

为评估引江济太对太湖贡湖湾的水环境效应,李大勇[107]等以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CAEDYM 为建模框架,紧密结合太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以河道流量及其物质含量、风场、太阳辐射等为外部函数,以藻类生消及其相关营养盐变化过程为建模核心,建立考虑内源释放的各种形态氮、磷输移与转化的太湖整体三维藻类动力学模型。田丰[44]等也建立了巢湖CAEDYM生态动力学模型,用以评估调水对巢湖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模式的影响。

根据实地考察、座谈、问卷我们发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着许多空白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脆弱,房舍老化严重,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根本无法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致使村民的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一些地方可以说是处于停顿和瘫痪的状态。问卷中显示:在村民有哪些文化娱乐活动和娱乐设施的选项中,有63.2%的受访者表示本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娱乐设施匮乏,特别是绝大多数村里都没有图书室,只有20.6%的受访者表示村里有图书室,但也只是作为面子工程,应付上面检查,备有多套牌子,那个部门来检查,就挂起那个部门的牌子,这样的图书馆实质上处于“无屋无书”状态;也有的图书室虽然建立起来了,用途也比较单一,却因为无钱购买相应的书籍,里面几乎没有像样的图书,处于“有屋无书”状态;还有的图书室虽然有屋、有书,但是没有正常开放,村民对好不容易才兴建起来的图书室关顾频率和利用效率极为低下,形成一种文化基础设施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在劳动之余从事哪些文化娱乐活动的多项选择中,有50.1%的受访者选择看电视(没有开通有线电视而是安装简易电视接收器的那种,能接收到的频道十分有限)、40.5%的受访者选择串门聊天、35.2%的受访者选择打牌下棋和 22.2%的受访者选择睡觉来打发时间,这些数据表明:农村中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看电视、串门仍然是主要的娱乐方式,其次就是打麻将、扑克等带有赌博性质的活动,这些现象不仅扰乱了社会治安,也极大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问到村里是否经常有电影放映车等文化服务队来的时候,分别有44.4%和47.6%的受访者表示有但比较少和没有;76.2%的受访者反映本村没有开通宽带互联网,仍有54.0%的受访者反映本村至今没有开通有线电视网络,因此,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和广播等一些传统的媒体介质,而像有线电视网络和宽带互联网等新型的媒介还没有进入受访者的日常生活,这就造成了村民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狭窄。

(三)村民对加强和完善本地文化建设的渴求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高达87.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本村增加和兴办一些文化娱乐站;在需要增加和兴办的文化娱乐设施中,高达61.1%的受访者最希望增加图书室和文化娱乐中心,高出棋牌室和电影放映场21.4和32.5个百分点;在选择什么文化娱乐设施最容易建设时,图书室以46.9%的比例列第一位。

通过这次问卷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村民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不够用,他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十分强烈,对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设施的要求也非常迫切,他们渴望建立自己的图书馆和文化娱乐中心;渴望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为当代农村高效农业的发展,使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切身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耕作方式的改变使农业生产中科技知识含量显现更为突出。人们已经认识到想要在较少的土地上获得较大的收益,就必须在提高科技水平上下工夫。谁先掌握了科技知识,善于掌握和捕捉信息并运用科技知识,谁就致富。如:黄田铺镇鹧鸪岭村党支部蒋书记在我们为村图书室赠书意识和座谈会上说:“送钱只能让我们富一阵子,而送书、送知识、送科技则能使我们富一辈子”。村民老胡说:“我种了20多亩的柑桔和板栗,以前只是凭经验靠感觉,效益也不高,大家都说是技术方面的原因,现在种养殖方面的书籍送上门来了,我得好好看看,把种养殖方面的技术学到手,不怕来年没有好收成”,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最好的去处是图书馆。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还发现:当前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总体情况虽说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文化活动内容少、形式单调和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狭窄的问题,分析原因,最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重视经济发展,轻视文化建设,造成文化建设投入少,尤其是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把用做文化建设的投入改为它用,这就造成了农村文化活动经费严重不足,文化设施破旧不堪;另一方面村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下,没有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和缺乏高素质的文化带头人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这给高校图书馆参与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较大的进入空间。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么大的需求空白,农村居民在对加强和完善本地文化建设的态度上,存在着强烈的需求。这给高校图书馆参与本地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提供了可能。但同时,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参与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弱点,比如图书馆的宣传、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图书馆参与建设的途径和开放服务方式等等,都需要不断改进和丰富。

三 地方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取向和措施

高校图书馆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信息资源密集的特点,直接跨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行列有着优越的条件。从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专业技术资料、期刊、报纸、影像资料及专业人才等有着地方公共馆、专业馆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针对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明确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服务的方向,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能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其教育职能决定其应承担起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这一重任,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

(1)转变村民观念,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主动承担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这一重任,将转变村民观念,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帮助农村地区开展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同时,开展“欲富口袋,先富脑袋”的新观念教育,因地制宜地实施文化扶贫。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健康有益的文化、教育、科普、娱乐等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村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2)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与学校成教部门合作,利用丰富的馆藏教研资料,编制各类辅导资料等,积极参与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地方农村干部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以及农村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如举办计算机培训班、网络信息检索培训班、外语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等等,以及加强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和爱农教育,动员大学生毕业后回到乡村工作,充实到基层建设中去,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

(3)建立服务基地,丰富教育培训渠道。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农民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少,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确定服务基地,不定期地在服务基地设立咨询站,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发布会,建立乡村书刊流动站,建立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编印农村科技专题资料,为农民代查科技信息,提供具有指导意义、实用价值的信息;不定期开展“科普下乡”、“技术配送”、“田间地头式培训”等培训方式,满足农民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开展有益的文化宣传活动、文体竞赛活动,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和农村能人上台讲课,向农民传授人文、农村科技和健康养生等知识,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优秀文化的浸润,逐步改变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比较薄弱的现象,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4)培训组建文化协管队伍,满足农民日趋多元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农村文化队伍的推动,针对当前农村文化专管人员缺乏的现状,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内容之一是培养农民的“根植文化”,培训一批专管农村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来帮助农民选择和种植适合自己口味的“乡土文化”,让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传统艺术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在农村开花结果,特别是对已有一定“文化氛围”的镇、村文化协管人员应积极引导他们在文艺形式上进行创新,满足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文化追求。

(二)呼吁政府投入,社会支持,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总体上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的现实状况,呼吁、宣传、鼓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来自当地政府的支持,这是一股很强的建设实力,有了政府的支持,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因此,我们高校图书馆也可以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提供给政府,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做些前期工作。如:一是呼吁政府建立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二是建议将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对镇村级文化设施的投入。三是鼓动民营企业和致富农民支持镇村文化设施建设,采取冠名赞助、联合开展活动等形式,为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提供更多资金上的支持。四是倡议坚持“按需所取”的原则,加大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露天放映场和戏台、健身器材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实施平等服务理念,走合作联盟之路,更好地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平等理念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准则。高校图书馆向农民开放是图书馆平等服务理念的体现。农村弱势群体是中国最大的贫困人群,图书馆为他们创造平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这对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素质的提升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公众教育资源,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走合作联盟之路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之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应该长期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和文化部门结合,加强与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联盟,积极创造条件,探求搞好服务的各种途径,建立起规范的长效合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障支农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四)理论结合实践,推广科研成果,务实新农村文化建设

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推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大力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将这些成果与信息应用于具体农业生产。如我校的精炼茶油、香菇造酒、牛蛙养殖、红薯转变成能源等科研成果就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学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特长、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组建团队,送科技下乡,将成果转变成技术,指导农民利用新科技成果发展现代农业文化,同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让农业科研为生产实践服务,反过来生产实践又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从而充分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媒介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高校图书馆要具备慧眼,进入“文化视野”认识新农村文化,跳出“文化框架”建设新农村文化。当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就会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1]中共胶南市委党校.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与思考[EB/OL].胶南政务网,2009-07-30.

[2]周伟.谈高校图书馆以“三农”为主体的特色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1):73-75.

[3]魏治国,曲奎.谈轻工高校图书馆以农村为主体的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7,(4):30-31.

G250

A

1673-2219(2011)03-0202-03

2011-02-01

罗映红(1961-),女,广东增城人,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董小朋(1981-),男,湖北京山人,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村民农民图书馆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饸饹面“贷”富农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图书馆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去图书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