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语用学概述

2011-04-0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刘 娜

(重庆三峡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万州 404000)

跨文化语用学概述

刘 娜

(重庆三峡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万州 404000)

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其形成是不同文化下的人类交际的结果,该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内容等进行梳理和概述。

跨文化;语用学;布鲁姆;交际;语言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开辟了不少新领域。其中,跨文化语用学便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领域之一。跨文化语用学是在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着眼于不同语言的表层形态、结构方式和话语意义等的比较,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中的文化差异、语用主体的语用策略等等,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目前处于初始阶段,主要是对西方学者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翻译和介绍或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如何自然[1],何兆熊[2]分别在其专著《语用学与英语学习》、《新编语用学概要》中介绍了跨文化语用学。此外,王建华[3],曾文雄[4]也撰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阐释。本文在此基础上,就跨文化语用学的学科性质,兴起和发展,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梳理和概述。

一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形成

跨文化语用学的产生是建立在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其雏形是对比语言学。随着这种对比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新的理论和方法也随之得以传播和应用。1957年《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对比语言学发展到新阶段。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两种语言表层形态的对比,而深入到表层背后的深层内涵,注重其意义和功能及文化系统的比较。1959年,美国人类学家霍尔的著作《无声的语言》出版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的建立的标志。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重点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活动中涉及有关文化的种种问题。20世纪70以来,随着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语用交际中的跨文化问题引起了语用学研究者的重视。人们注意到语用学的提出与分析都是西方语言学家对西方语言的观察和研究得来的,如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原则对西方语言具有相当的解释力的,但是否这些理论可以涵盖所有语言的语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是否有不同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这些新的思考问题促使语言学家不得不转移到跨文化语用的研究。正是在上述语言学研究的总的趋势下,跨文化语用学应运而生了。

二 跨文化语用学的学科特征

随着全球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体了,而是拓宽了语言研究的领域,从一元到多元,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性到系统性,从纯语言形式到实际使用中的话语。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跨文化语用学,是在对比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基础上的拓展,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种种语用问题。它通常是指交际一方或双方使用非母语(或不同国家、民族交际者使用同以母语)进行语用交际,这时的交际参与者多为不同语种、不同国家之间的语用主体;也就某种语言现象进行跨文化的对比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因此同其他语言学的分支相比,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有几大特征:一是语言研究的宏观视野,将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二是语言研究的动态观,将语言置于运用的过程中;三是语言研究的对比方法,将不同语种之间的交际问题加以分析比较。这些特征使得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同时充满活力、极具价值。

三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由于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解释,因此,不同的学者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有不同的认识。

根据布鲁姆[5]等人的观点,跨文化语用学包括四个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speech act pragmatics);社会—文化的语用研究(socio-cultural pragmatics);对比语用研究(contr-astive pragmatics);语际语言的语用研究(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主要涉及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否用第二语言正确地表达或理解该语言的言语行为”。[6][7]社会—文化的语用研究,侧重于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社交语用现象,如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交际中由于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从而给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对比语用研究是比较两种语言交际功能的不同方面、两种语言不同的语用技巧和策略以及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比语用研究对外语教学、翻译学等有重要意义。语际语言的语用研究是关于人们使用第二语言时的具体语用行为同他们的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关系的研究。

根据何兆熊等学者的观点,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跨文化语用语言学研究,如对不同文化中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语用功能的差异进行的研究、不同文化对言语行为策略的选择差异进行的研究等。

第二,跨文化社会语用学研究,如对不同文化对各种语用参数的不同解释、不同文化在遵循会话原则及准则上的差异、不同文化在遵循礼貌原则及其各准则进行的研究等等;

第三,语际语用学研究,如对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行为以及对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语用行为以及习得第二语言时的行为模式研究。[2]P249语际语用学研究又包括跨文化语用语言学和跨文化社会语用学的研究。跨文化语用语言学主要研究不同语言文化中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的异同,以及人们在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实施言语行为的异同。这包括语言形式的各个层面如语法、词汇、语篇等。同一言语行为可以用多种语言形式实施,表现在不同的语言中会有差别。跨文化社会语用学研究的是对影响人们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

从以上解释可以发现,虽然同学者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又不同的看法,但是,跨文化语用学主要研究语用中的种种跨文化问题,虽不排除对语言外因素的研究,但基本以语言应用、应用中的规则策略及语言的跨文化对比等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但是,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不仅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而且包括观察、分析、阐释这些问题时的跨文化视角和策略。这也就是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方法,除了语用研究中常见的描写、分析、理论阐释等方法之外,跨文化语用学还有一些相对独立和常用的方法。如对比和比较的方法、材料实证法和文化投射法等。

对比和比较的方法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因为涉及不同语言的使用,又必要对异质异态的语言进行对比和比较。对比可以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展开,如语音、文、词汇、结构、修辞等。对比和比较方法往往包括对不同样本的横向和个案纵向的两种研究。材料实证方法是指通过对语料的收集、分析,对人们或自己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的方法。文化投射法是将语言的形式结构和语用规则等作为分析的表层,文化蕴含和文化背景作为分析的内核,以文化投射方式在二者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3]理论阐释法,即要对跨文化语用中产生差异的原因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这种方法的基础是描写和解释。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这也是常用到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在研究内容上,跨文化语用学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要注重比较不同语言表层形态、结构方式、词汇意义或其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更要以语用学理论为背景,关注动态的语用,注重两种语言的异质性和语用中的差异性。尤其是对导致语言差异性的语用主体的语用策略等做系统的分析,其内部应该建起比较严整的体系。在研究方法上,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主要探索语用理论的普遍性问题,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要使不同的文化中各种影响研究质量的因素对等,还要根据研究内容那个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采用能达到其研究目的的最佳方法。在进行跨文化语用调查时,不能忽视对等问题。Gudykunst曾说过:“进行跨文化对比必须要有五方面的对等,即功能对等、概念对等、语言对等、测量对等和抽样对等。”[6]P293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跨文化语用研究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使跨文化语用研究更有信度和效度。

跨文化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语用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不同文化下的人类交际的结果。跨文化语用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前景。随着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深入,必将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层面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更为宽阔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为进行文化互补起到积极的作用。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建华.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刍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6).

[4]曾文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2).

[5]Blum-Kulka.S.,House,J&Kasper,G.(eds).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s and Apologies[M]. Norwood, N.J. :Ablex Pub. Corp 1989.

[6]Gudykunst,W.B.Methodological issue inconducting theorybased cross—·cultural research[A].Spencer—Oatey,H.Culturallyspeaking[C].London:Continuum,2000.

[7]何自然,吴亚欣.语用学概略[J].外语研究,2001,(4).

H030

A

1673-2219(2011)03-0177-02

2010-10-20

2010-12-02

刘娜(1981-),女,四川彭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责任编校:韩 光)

猜你喜欢

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社会语言学名词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