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

2011-04-08陈晓勤颜靖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建构主义大学

陈晓勤颜靖平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部,湖南 长沙 410075)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

陈晓勤1颜靖平2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部,湖南 长沙 410075)

文章论述了以算机和网络为媒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探讨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体系的主要优势,提出了在具体实施中发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

一 背景支持

(一)政策背景

教育部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倡导个性化,自主性和超文本化的新教学模式,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和教学训练”。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本内容要更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

长期以来,网络教学改革的重心都集中在第一课堂上,忽视了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第二课堂的建设。英语教学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整个社会环境为背景的英语学习大课堂。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延续与补充,突破了第一课堂的局限,弥补了课堂学时不足,巩固和加深了第一课堂所学语言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背景

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即NBLT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源自于 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60年代CALL主要致力于开发人机互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是人们很快认识到智能化程度再高的计算机业永远不可能代替人,因此CALL的发展一度陷于停滞。90年代网络的出现将CALL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NBLT,即使用局域网或英特网辅助外语教学。和CALL不同的是,NBLT不仅带来更强大的人机互动,而且致力于推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人-人互动(computer—mediated human-to-human interaction)(Warschauer, 2001)。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思想,在认识论、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恰好适应了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符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初由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提出,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和扩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只是过程。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或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下,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使新经验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能够极大地推动英语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特别适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构架形象直观的语言环境,帮助实现个性化学习。

建构主义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外语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特别适合实现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创造建构知识形象直观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建构。

除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作为五个二语习得重要假说之一,克拉申在输入假说中指出,理想的输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要有足够的量。具有这几个特点,学习者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外语,教师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给了我们三点启示:首先,输入(语言信息)可以在课外进行,现代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已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因此,听、读这些接受性技能完全可以由学习者在课外自主解决。其次,输入时应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把不利于输入的情感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最大限度地诱发学习者在接受输入时积极情感因素的投入。最后,输出应注意口头与书面并重,甚至可以使学习者的口头输出与书面输出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衔接性,以使口头的输出与书面的输出可以相互促进。

建构主义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都证明了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与传统外语教学相比网络学习具有技术性强,资源丰富,主体性强,心理轻松的优势。其次,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再者,网络教学可以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最后,网络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二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一)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根据《课程要求》,我校自2007级学生开始进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试点工作。采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

基于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在网络环境下我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新模式为:60+1+1,实行60人的大班多媒体教室授课,每人一台电脑的自主学习和一对一的网络辅导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每周授课2学时,网上自主学习1学时,网上辅导拓展练习1学时。从学习时数上看,自主学习时间和网上辅导练习的时间与教师面授时间相等,从而可以做到充分利用网络教材以及大量电子阅读教材和英语影视音像材料,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教学系统由包括多媒体课程教学、习题及在线测试、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模块组成。

多媒体课程教学主要包括背景知识、重点词汇、跟读、练习等。通过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建立灵活多样的导航结构及智能搜索引擎,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展。

习题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分为听力、语法词汇、阅读、翻译、语法、写作等不同种类。英语习题大部分属于有明确答案的标准化习题。对于非标准化习题,将提供参考答案,由教师在线检查。

在线测试系统有助于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重新调整学习计划,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回收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对课程结构、内容安排等进行调整。在这个模块中可以利用软件和试题库根据学生的水平自动生成试卷,提交后查看成绩。

通过在线讨论模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讨论、答疑。学生可以利用交流平台完成小组任务,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根据使用者区分,第二课堂网站主要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教师-计算机(网络)-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包括:教师-计算机、学生-计算机、教师-计算机-学生、学生-计算机-学生、教师-计算机-教师。

第二课堂学习一般分为几个步骤进行:

1.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屏幕广播教学功能,将教师所选定的课件内容和网络相关信息资源传达给学生,集中讲解重点难点,扩充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印象。

2.插入分组讨论,教师布置Group work。学生随机分组,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互动,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随时进入某一小组,观察该组成员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探索方向。讨论结果以文字形式保留,或以PPT形式上传。

3.学生在线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选择自组测试试卷。标准化试题由计算机即时给出答案,非标准化试题由教师在线检查,批改。学生也可以互相检查,有疑问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

4.提供相关链接,让学生搜索相关网站,主动搜索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源,制作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动画并上传向全班同学演示。

第二课堂教学的评估模式也会发生变化,由教师为主导的评估模式将被改变。评估由学生自我评估,学生之间相互评估,教师对学生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评估几大板块组成。这种评估模式根据学生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形成性评估。在我校的第二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加大。具体实施方案:学生平时成绩占 35%,期末考试成绩占 65%,其中读写课学生出勤占5%,单元小测占15%,课堂参与占5%,作业占10%。英语听说课出勤占5%,小测占15%,课堂参与占15%,在线学习的时间和质量将被计入平时成绩。

(二)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以下我们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课Marriage across nations为例详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在教学软件的帮助下,加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介绍更多关于第三课的背景知识:介绍何为种族主义,什么是3K党,上传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演讲I Have a Dream的音频文件和文本文件。

2.快速显示课文全文,请学生快速回答教师演示文稿中快速阅读问题。

1) What did Gail and Mark experience during their two years together?

2) What effect did ra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on them?

3) What happened when Gail spread the news of their wedding plans to her family?

4) Why did Gail’s mother counsel her to be sure she was doing the right thing?

5) How did Gail’s father react to their planned marriage?

3.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的新视野第二册第三课的课后习题。本课教师将安排学生完成Vocabulary(harbor, prejudice, counsel, tolerance, proceed, confirm, mutual,subsequent等单词以及work out, ups and downs, meet with,all along, take care of, supportive of, on the surface等词组的练习),Translation(课后习题),Writing (Working toward Coherence)。作文由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由教师在线解决,单词和翻译由学生对比参考答案。

4.在线自测。学生利用系统提供的试题库进行自测。在自测完成后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整合的在线资源,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素材的相关链接。比如:美国人口的各民族构成比例,美国的核心家庭和延展家庭概念等。

5.将学生分成三组,分专题讨论教师布置的话题:1) How do you understand true love?

2) What do you think is most important in choosing your husband / wife?

3) What do you think of a mixed marriage?

学生讨论过程可以忽略,讨论完毕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录制成音频文件上传,教师可以随时检查并讲评。

三 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

在网络英语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学生和计算机网络的角色转换问题。教师的角色与在课堂教学中有明显的区别。教师负责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回答学生的问题。换言之: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传道”向“解惑”过渡。学生是网络英语学习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言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教,而是学。教师给学习者设计出合理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提供可输入性语言,学生有选择性的上网学习。学生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扮演探索者与参与者的角色。计算机和网络是物质载体,是网络教学必备的硬件。其性能的好坏与速度决定了网络教学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计算机与学生是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与教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在开发第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熟悉计算机的语言教师开发和完善语言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至少应该满足一下几个条件:1.符合教学要求,体现教学思想;2.内容丰富,为师生提供足够材料;3.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手段;4.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胡文仲,1999)。

第二,开发和完善立体化教学课件时应注重“可理解输入”的质和量。Krashen(1985)认为,只有当输入变为可理解时,习得才会产生。之后,Krashen又解释到,当学习者有了可理解的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时,习得才会产生(Ellis,1994),即著名的i+1理论。

第三,注重教师培训。如果不对教师进行提前培训,让教师懂得如何设计多媒体教师的课堂活动,即使英语水平再高的教师也很难再多媒体教室产生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

第四,完善现有的机测系统。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试题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补充试题库,编写自组试题库软件系统。提高试题库系统的效度,同时提高试题库的趣味性。

四 结 论

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新的教学媒介为依托,建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模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以国家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为政策基础,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本文讨论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块、教学元素、教学步骤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明确提出现有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会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进步,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有益、有效地进行。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Warschauer,M.Interaction,negotiation and computer-Mediat ed learning[ED]. Available at, http://www.Insa-lyon.fr/Departments/CDRL/interation.html,2001.

[4]Elis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6]秦秀白等.大学英语教学的更新与变革[J].外语界,1999,(3).

H31

A

1673-2219(2011)03-0158-03

2010-12-25

2009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教改项目“网络环境下第二课堂拓展教程建设与研究”。

陈晓勤(1975-),女,山东烟台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颜靖平(1967-),男,湖南株洲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建构主义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第二课堂
大学求学的遗憾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