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1-04-0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新建科学科技

邓 楠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的对策研究

邓 楠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科学发展观是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法宝。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科技工作,促使科研成果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运用,并让科技成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手段。抓好科技工作,首先要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其次要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再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本科院校;科技工作;对策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法宝。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就是要善于发现自己学校所存在的问题,勇于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一般来说,科技工作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最为薄弱的工作。如何使科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科技管理工作理论水平的前提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深刻地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的是发展,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富强的中国。在发展的基础上,更要强调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束缚发展,停止发展。在这里,“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全面,二是协调,三是可持续。这里的“全面”,就是指国家的发展不仅在某一方面发展,也不是畸形的发展,而是全方位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这里的“协调”,就是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应当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套、相互照应、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这里的“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里的“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只有坚持这一战略思想,我们才能妥善解决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新困难。

理论既是工作的方法,又是行动的指南。只有真正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才能使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党委和行政如何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法宝。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果不重视科学研究,不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不重视科研成果来促进教学工作,不把科研的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肯定是不能满足本科教学要求的,也不可能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更不可能使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抓好科研促教学,搞好教学促科研,是我们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科学方法。在科研工作的管理中,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发扬优势,找准差距,确立奋进的目标。

1.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中,科学发展观应成为贯穿始终的指南针

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发展的谋划中,无论是涉及学校的科技工作定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还是科技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无论是涉及学科规划与特色学科建设,还是涉及科技管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开发;无论涉及科技发展的目标,还是涉及科技工作的改革;无论是涉及科研的质量标准,还是涉及科研津贴的分配制度,都要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思路上,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对学校未来的科技工作发展、科技规划部署,必须沿着科学发展观的方向发展,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真正体现高起点、高水平的眼光。

2.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中,要始终把师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看重人,“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党委行政的工作要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根本,首长考虑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一是教学水平,二是科研能力。而教学水平的支撑又以科研为基础。所以,学校要为全体教师搭建科学研究的事业平台,广大教师能不能做科研、有没有科研新成果,学生是否从中受益这是科技工作管理好坏的标准。学校必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同时学校也要千方百计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要为学生成才尽可能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条件。真正体现科研发展依靠全体教师,科研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查找科技管理问题和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的重要利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科技工作上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其普遍表现为科技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科研拔尖创新人才偏少,缺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领军人才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般远离省会城市,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在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优秀人才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目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队伍主要靠自己培养,如要引进有研究能力的科研人才,比起坐落在省会城市或大都市的本科院校来说,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待遇也要优厚得多,否则引进不了人才。一般而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没有学者入选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没有“长江学者”、“芙蓉学者”等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更谈不上有院士领衔的科技队伍。

2.研究人员比较重视理论研究,而轻视技术开发应用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科技开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牵头组织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更为薄弱。高层次、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获奖较少。理论研究论文较多,而技术革新和发明专利却很少。

3.教师的科研功利思想较突出,而以科研促教学的意识较为淡薄

其突出表现在科学研究功利化倾向及学术腐败的滋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蔓延。存在重视课题申报,轻视课题研究现象;科研经费没有全部用于科研。相当一部分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和加工资而进行科研。评上教授,拿到相关的待遇后科研成果没有新的突破和发展,甚至出现科研“骤停”现象。

4.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或多或少存在着重科研,轻服务的思想。表现出来的就是有些教师、科研人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注重追求学术水平,不太注意成果的实用价值,轻视应用。不少科研人员缺乏市场意识,往往凭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项目,至于成果出来后,应用价值如何,能否被企业采用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以及产生多大经济效益则很少考虑。科研管理部门未将科研成果转化列入有效地科研考核体系,对教师和科研人员还未形成正面的激励,存在着重论文、专著、鉴定成果和评奖,轻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

5.教师对项目、成果奖励的申报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足

主要体现在申报高级别课题和成果奖励的数量偏少。一般说来,地方新本科院校的广大教师对高级别项目及奖项申报充满着不自信。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促进作用的认识不充分、不到位。搞科研就是为了评职称,职称评上了,目的也就达到了。根本没有想到通过科研来促进教学,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是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少,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低,自然缺乏申报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和成果的信心。第三是学校的科研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直接影响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第四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所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技管理人员人数不够。其次是科研差旅费和接待费严重不足。再次是科技处工作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探索改进科技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抓好教学与科技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推动科技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1.落实科学发展观,制订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全局。科技处要牵头组织各领域专家研究制定和落实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注重直接为地方经济和学校发展服务的应用型研究,促进学研产结合,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支持一批重点学科、重点项目上水平、上台阶、上档次,加大培养和扶持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力度。

2.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推动人才工程的顺利实施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已成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发展和创新团队建设的需要,从国内外引进有重大学术成果、学术造诣高、发展潜力大、团结协作意识强、善于组织、培养和带动青年教师的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育工作,推动人才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团队等建设,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激励他们积极承担国家基金和省级基金项目的研究任务,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成果奖。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3.加强国家及省级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提高进校科研经费

在课题立项上,地方本科院校要全面出击,重点突破,重点抓好国家、省社科基金、国家、省自科基金及学研产重大项目的立项。要掌握规律,加强规划,树立信心、吃透精神、发挥优势、整合力量,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实行集体攻关、重点突破。抓好国家级课题立项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数量是立项的基础,质量是立项的保证,抓数量重质量,在数量中求质量。

4.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有影响的学科群体

一定要把学科建设的重点从条件建设转移到完善制度、提升水平上,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引导学科建设重点落实到凝练方向、构筑平台和汇聚队伍上来。要按照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逐步建设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培养优势特色学科,大力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继续走自我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学科强校之路。重点建设好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加强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省级重点工作重点建设学科检查评估和考核制度,规定具体的科研任务,使重点学科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努力争取国家部办委的大项目。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为地方经济和学校发展服务的应用性研究,以科研成果带动科研经费的滚动发展。

5.加强地方文化研究,突出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要抓好地方文化研究,突出地方本科院校的研究特色,将科研特色做成学校的科研品牌。要积极筹建地方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研究规划,健全研究队伍,创新研究思路。要更加重视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搜集、发掘和整理工作,逐步增强研究工作的原创性,争取在地方文化研究中,多出精品力作,为发展地方产业、尤其是地方旅游产业,提升地方文化建设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6.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学术视野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开拓思维、扩展视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展示自己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要鼓励教师和科技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拓宽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范围,提高科研工作的起点。要选派学术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教师到国外名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科学研究。要积极鼓励各单位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工作,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7.加强对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量化计分标准》,探索并逐步实施对科研人员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将教授、博士的科研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科研资助经费直接挂钩。对未按时完成科研基本任务的教授或博士,学校将停发其享受的科研资助经费。学校鼓励教师努力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对高质量、高档次学术论文的奖励力度。

8.加强学研产合作,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走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路子,以学科专业集群带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成果和龙头企业支持。加快促进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完善学研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立项大学生科研课题、开放实验室等途径,提高学生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能力;第二,加强校内外学研产结合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研产结合基地建设,让他们在生产第一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研产结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研究,积极从事专利申请、成果鉴定等工作;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和支持科技工作者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里,写在产品上。第五,紧密对接地方优势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园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与企业共建合作研发机构、学研产示范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做好与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转化成果、合作盈利,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9.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贯彻实施现有的各项科研资助及奖励制度,在操作中要注意收集有关反馈意见,并及时补充和完善;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工作量计算、科研成果鉴定等制度的研究,形成科学而完备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管理中的沟通管理意识,通过与上级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了解主管部门的新政策、新动向、新举措,为科技工作决策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依据;通过与基层科研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的沟通,传递新信息,协调各个项目组和科技创新团队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总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抓好学科建设,靠科学发展观;以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靠科学发展观;坚持发扬学科特色和突出优势学科,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样靠科学发展观。

G648.4

A

1673-2219(2011)03-0142-03

2010-10-08

本文为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工程管理研究”(09zk3023)和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0819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邓楠(1962-),男,湖南安乡人,博士、教授,湖南科技学院校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新建科学科技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科技助我来看云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